揮手再見2021,揚帆啟航2022!
去歲末,喜見“完善選舉制度”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在愛國愛港旗幟下,比政綱、比理念、比承擔、比貢獻,拉長包容性、多樣性的半徑,候選人爭先描繪出“一國兩制”下香港行穩致遠、長期繁榮穩定、香港同胞奔向美好生活這個符合香港根本利益的最大同心圓!
文 | 九龍婦女聯會
九龍婦女聯會會長陸海(左六)、主席蘇麗珍(右五)、首席顧問鄭臻( 左五)、秘書長毛曉群 (左一) 和參加“Me Time 妳有 Say”焦點訪談的姊妹合影
踏上新征程,當選的立法會議員任重道遠!九龍婦女聯會(以下稱聯會)期望新一屆的議員遵循夏寶龍主任提及愛國治港者的“五個善於”,為香港帶來“三新”:“新常態”、“新作為”、“新局面”,譜寫香港良政善治新篇章!
因此,聯會於上月舉辦多場“me time,妳有Say!”活動,收集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女性持份者,就香港管治問題,向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提出訴求和期望。綜合訴求有如下範疇:堅守“一國兩制”護國安港安;破解房屋困局,儘早告別劏房;正本清源改革教育;提升醫療的優質服務;應對“高齡海嘯”刻不容緩;釋放婦女勞動力;維護婦女兒童權益;關注夾心階層利益。
國安、港安,才有家安
時光回撥至2019年,黑暴的恐怖經歷,令婦女們仍心有餘悸,是中央頒布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拯救香港由亂及治,重回正軌。惟一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和政客操弄“以港遏華”的卑劣伎倆仍層出不窮、藉所謂人權、民主、自由去包庇反中亂港分子的事例不斷,在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中,我們認為應爭取新一屆立法會第一個會期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以確保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安全、乃至普羅大眾的家園安全。
政府應推動公眾的普法教育,包括安排憲法、基本法、國旗、國徽條例、禁止蒙面條例、起底行為刑事化等的教育,消弭在黑暴和社會運動中違法亂紀和罔顧法紀行為的錯誤觀念和負面影響。
土地、房屋問題需多管齊下解決
住有所居是基本人權,安居才能樂業,社會才會安定。房屋是香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政府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來制訂相關政策,全力以赴增加房屋供應,讓市民儘早告別籠屋、劏房。
鼓勵推崇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倡建“半價資助房屋”,履行企業責任,由此實現社會資源二次分配,對焦扶貧;修訂優化精簡發展土地條例,縮短“生地”轉化為“熟地”時間;重建26條高齡公共屋邨,將公屋輪候時間縮短至四年或更早;以更靈活及符合經濟效益方式改建過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加快舊區重建步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及放寬市區地積比率;推展“港人組屋”,以稅務減免和租務規管、津貼去解決“房奴”和住房“貴”“細”問題;“告別劏房”應以解決不良於行、低入息及單親家庭為優先。
教育改革需正本清源、增加收生學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作育英材,師者如光。但近年來,一些學校和教師背離了教書育人的初心,影響香港校園乃至社會安定。校園走向政治化、激進化,令一些學生受蒙蔽、欺騙、誤導和要挾,荒廢了學業、浪費了青春,甚至因違法而被捕入獄,令人痛心;而很多家庭成員關係因此緊張、撕裂,令家長非常擔憂。
教育局需檢討、完善整個教育系統(院校)的規管,嚴管教育機構職能、老師操守;要標本兼治,改革教育制度、調整學科內容,對學子進行三觀教育、灌輸正向思維,堵絕校園荼毒青少年;教育局需介入書商為牟利改版事宜,制訂相關條例,以支持環保再用和保障學童、家長權益為依歸;完善和普及區本計劃,增加學額為有需要的雙職家庭提供適切的支援;政府需倡導優化家、校、社區合作事宜,配合基層家庭學童的學習支援,校舍在空置時段應靈活向社區服務團體開放,以求最大化合理使用空間,從凹凸互補理念創設社會資本;開放高端的投資移民名額,間接令收生學額增加,令縮班殺校的情況減少。
醫療服務質素有待提升
政府應從速在政策上放寬吸引內/外地醫護專才來港門檻,解決公營醫療系統嚴重人手不足問題;落實醫療專業人手規劃,加快專業資格晉級認證和薪酬掛鈎機制、吸引青年入行及提供多元向上流動的機會;實現“預防勝於治療”的公共醫療規劃;及早、適時採取預防措施,讓大眾防患於未然;增設“流動醫療車隊”配合高齡化社區需求,便民、利民做好社區服務;急市民所需,增撥資源,加快籌建落成將軍澳中醫醫院並投入服務;完善和規範註冊、表列中醫認證,及放寬中西結合檢驗處方權,公院應建立搜聘民間名醫顧問機制,以老帶新視疹傳授,發展中西醫結合科學診治,避免名家祖傳中醫藥學失傳;提升公立醫院的服務質素,改善公院的膳食份量和營養安排等。
“高齡海嘯”應對需及時、貼地、用心
香港位列長壽之都美譽的同時,卻面對30年後每三人有一位65歲長者的現實,出生率低、人口老化的問題嚴峻,“高齡海嘯”會以洶湧澎湃之勢登陸香港,政府絕不能忽視。
在推動“社區養老、居家安老”之時,必須設立和完善“照顧者津貼制度”;同時要弘揚“尊長敬老的傳統美德”關注防止虐老個案的發生;在實行“長者社區照顧券”予中度困難長者時,必須預計每年人數遞增的幅度,以及需評估服務機構負荷,以提供貼地到位的適切服務;因應本港安老院舍、宿位嚴重不足,政府應將安老資助範圍擴展至大灣區;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廣東省及澳門;有調查顯示,2020年自殺率上升,創1973年以來的歴史紀錄,60歲以上佔整體42.98%,政府應關注增撥資源安排長者求助熱線,及精神、心理情緒輔導,避免發生悲劇;鼓勵和發展銀髮產業,研發適用本地長者、居住環境的樂齡科技產品,讓長者有尊嚴地生活。
九龍婦女聯會的“善糧社區關愛行動”贊助人、全國政協委員、永遠榮譽會長蔡黃玲玲( 左二)在社區派飯予基層的長者
釋放婦女勞動力要有配套支援
政府應鼓勵商界延續抗疫期間推行靈活的“work from home”舉措,實現友善工作環境,紓緩在職婦女壓力;政府應分析未來行業發展趨勢,開通職訓、上崗入職一條龍再培訓,幫助婦女重投勞動市場,爭取政府和勞、僱方多贏局面;多元、地利的幼兒托管服務是釋放年輕媽媽勞動力的關鍵,政府應增撥資源開設市中心區幼兒暫托服務點,以解決在職媽媽哺育、護養期的後顧之憂。
婦女兒童權益要關注
強調家庭崗位責任重要的同時,政府需承認全職家庭照顧者對家庭的奉獻,以及其勞動價值存在的社會意義。
以鼓勵生育,照顧家庭為誘因,政府需修訂強積金條例,為已婚人士的配偶(全職家庭照顧者),推行政府、在職配偶各1:1供款(不超過法定5%),以此作全職家庭照顧者的退休保障,至重返職場自行供款再終止;傳統女性照顧者角色——“相夫教子”“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社會期望,往往令雙職婦女不勝負荷,壓力爆燈,出現抑鬱、情緒健康問題,建議在母嬰健康院增設心理精神科,提供調適、減壓輔導,舒緩壓力以確保婦女身心健康;有數據反映,有特殊需要兒童(SEN/及其他傷障)佔整體數一成,政府提供治療訓練數量不敷,基層兒童因此延誤了黃金診治期影響成長,家長不堪壓力更會引至親子關係惡劣,造成負向的連鎖反應;相關部門應及早評估及施以援手,發放特殊治療券買私營服務提供給有需要人士及家庭。
夾心階層也需有實惠
政府的社會福利必須向基層傾斜,也要給夾心階層(納稅人)實惠。如在鼓勵生育上提升免稅額,及為有納稅家庭發放一次過新生兒的育兒津貼;新增聘用外籍傭工的免稅額,和發放僱主年度一個月傭工工資額補貼等。
新年伊始,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履職上場,我們深信新的愛國者管治團隊,必遵循各自信守的承諾和政綱,更廣泛代表不同階層、界別利益理政,為“一國兩制”的行穩致遠,為香港的良政善治有新擔當!
適逢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我們半邊天滿懷豪情,抓緊國家“十四五”規劃的機遇,在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浪潮中,攜手共進,擊退疫情,筑夢前行,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