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程 實 I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徐 婕 I 工銀國際研究部研究員
在當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之中,全球疫情風險、經濟金融風險、大國博弈風險相互激化,香港經濟暴露在外部威脅之中,內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加速顯現,GDP增速下降。我們發現,發展進出口貿易業、運輸物流業、金融及保險業等高增值行業是突破香港經濟發展桎梏的關鍵著力點。過去20年,服務業高增值化程度與香港GDP的相關性達0.9。從微觀基礎來看,香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與踐行「十四五」規劃,鞏固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風險管理中心的戰略定位緊密契合。由此出發,以落實「十四五」規劃為抓手,推動服務業高增值化,突破發展瓶頸,香港的經濟前景值得期待。
一、經濟增速下滑,
服務業亟需轉型
圖 1:香港地區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率波動下降
數據來源:香港統計處,作者整理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香港地區生產總值(GDP)在2019年和2020年持續兩年負增長(圖1)。由於服務業在香港GDP的比重近年來一直維持在90%以上,故香港經濟增速下滑本質上就是服務業產值增速下滑,因此增強服務業應對外部環境威脅的能力,是穩定香港經濟、實現長期發展的關鍵。從歷史經驗來看,香港經濟增速三次放緩,都是從服務業內部轉型升級出發,進而從經濟低迷中恢復。
第一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過後,1998年的施政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對標紐約、倫敦國際金融中心、旅遊名城的定位,大力發展金融業、旅遊業。香港憑藉其地理優勢,作為鏈接北美與歐洲時差的橋樑,逐步從區域性金融中心向國際性金融中心邁進。同時,依托東方傳統與西方文化的兼容並包,新舊事物的相互融合,締造出獨特的香港文化,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
第二次,2001年香港經濟因受美國經濟逆轉拖累,貿易服務輸出減少,疊加「911」事件與2003年SARS事件影響,進一步打擊了全球旅遊業,香港經濟增速再一次放緩。2003年的施政報告首次提出了「四大支柱產業」,即強化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旅遊業與專業服務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等四大支柱產業。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加快與珠三角地區的經濟整合,促進香港經濟轉型。經過過去20年的發展,四大支柱產業一直穩居香港地區產值的半壁江山,對於香港經濟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次,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後,傳統金融服務業備受打擊,經濟增速再次跌入谷底。2009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除了繼續夯實四大支柱產業,還應發展六項優勢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六項優勢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和環保產業。近10年來,六項優勢產業增長迅速,對於GDP的貢獻率持續增加。
二、服務業高增值化與
香港經濟增長息息相關
圖 2:服務業高增值化程度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數據來源:香港統計處,Windy,作者整理
我們借鑒使用一二三級產業產值的比重衡量產業結構的方法,構建服務業內產值比重指標衡量服務業發展質量。將服務業所涵蓋的細分行業進行分組,將人均產出高於服務業總體人均產出的三個細分行業:進出口貿易業,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業(運輸物流業),金融及保險業定義為高增值產業,餘下的批發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業、資訊及通訊業、地產業、專業及商用服務業劃為非高增值產業。使用服務業內高增值行業產值與非高增值行業產值的比值,衡量香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程度。比值越高代表高增值行業產值相對於非高增值行業產值佔比越高,即服務業高增值化程度越高。我們發現,高增值化程度與香港經濟增長休戚相關(圖2)。
第一階段,2008年之前,得益於當時香港政府對於經濟轉型的重視,以及香港與內地貿易不斷自由化,香港服務業產業高增值化趨勢明顯,高增值行業產值從非高增值行業產值的1.2倍,增至非高增值行業產值的1.8倍,增幅超過50%,同期香港GDP增長了40%。
第二階段,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香港金融業備受打擊,進出口貿易業與運輸物流業的產值也分別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導致高增值行業發展減緩,香港GDP增長也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從金融危機中復蘇之後,香港的服務業又開始朝著高增值化方向發展,高增值行業產值增加至非高增值行業產值的2.4倍,增幅約30%,同期GDP也穩步增長了21%。
縱觀過去20年,服務業高增值化程度與香港GDP存在長期穩定的關係,兩者相關系數達0.9。根據測算,當其他條件相同時,如果高增值行業產值相比於非高增值行業產值增加一倍,那麼香港GDP會增加約64%。近兩年,因新冠疫情訪港旅遊業冰封以及社交距離措施等,批發零售業、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等非高增值產業遭遇打擊,整體經濟呈現負增長,借助服務行業內部的高增值化升級促進香港經濟恢復勢在必行。
三、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與
「十四五」規劃緊密契合
圖 3:香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與踐行「十四五」規劃緊密契合
香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是推進經濟長期發展的內在需求,而踐行「十四五」規劃是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從微觀產業層面來看,香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與鞏固香港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以及風險管理中心的「十四五」規劃戰略定位一體兩面(圖3)。
一方面,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需要發展金融及保險業。金融及保險作為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中的中流砥柱,持續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其對香港GDP的貢獻從11%增長至23%。高速發展的金融及保險業,依托香港完善的監管機制、完備的金融保險基礎設施、以及專業的會計、銀行、保險、金融及信息等相關專業服務能力,可以吸引全球資產聚焦香港,提升香港金融及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方面,鞏固香港貿易、航運中心需要發展進出口貿易業與運輸物流業。進出口貿易與運輸物流一直是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其對香港GDP的貢獻率一直穩定在20%左右。穩步發展的出口貿易業與運輸物流業,憑藉香港高度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優勢,可以整合各類貿易資源,吸引全球貿易聚集香港,促進香港發展成為國際樞紐中心。
因此,實現「十四五」規劃對香港的戰略定位需要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作為支撐。以踐行「十四五」規劃為抓手,提升高增值行業內產業效率,以此為基點帶動香港服務業整體產出效率提升,並與新的經濟增長點相融合,由點及面突破香港經濟發展瓶頸。
一是鞏固和提高進出口貿易業及運輸物流業的國際競爭力。作為以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香港轉口港的重要性開始下降,應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利用CEPA框架下的通關便利,拓展市場範圍。並向轉口貿易與離岸貿易並存的綜合型貿易轉變,整合離岸貿易中涉及進出口貨物授權代理、商標認證、進出口融資等配套商貿服務與貿易各環節所需的專業性服務,形成區別其他國際貿易中心的特色優勢。同時也應借助科技創新力量,優化港口運輸物流業的自動化水平,降低成本提升產出效率。
二是依托與內地的互聯互通,強化金融及保險業的業務能力。把握前海、橫琴粵港澳兩個合作區,擴大香港服務業腹地,與內地聯手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由內部升級優化金融產業;強化香港在人民幣結算、融資及資產管理方面的競爭優勢,利用制度優勢,把握中概股回歸,助力內地企業吸納海外資本;在倡導低碳經濟的環境下,發展香港作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樞紐,配合國家達成「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此外,積極發揮保險科企的優勢及其增長潛力,在前海設點向大灣區內城市、乃至全國推進保險服務前沿。
三是以六項優勢產業為基礎,繼續深挖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十四五」規劃中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目標,提升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產業對香港經濟增長的貢獻。文化及創意產業、科技及創新產業作為六項優勢產業中佔比高、發展快的行業,將會是輔助香港經濟未來轉型發展中重要的一環,可與服務業高增值化發展雙管齊下,一起助力香港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馮邦彥:〈香港產業結構第三次轉型:構建「1+3」產業體系〉,載《港澳研究》2015年第4期。
2.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1998)。
3.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03)。
4.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09)。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1年11-12月號第28-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