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歌 郭岳峰(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 註冊中醫師)
病例簡述
前一段時間治療二位病人。
一位是年齡30歲的女士,體型消瘦。主訴自幼即患「鼻敏感-哮喘」,季節變化及異味刺激時加重,近一個月來發作頻繁,自覺鼻及眼睛作癢,鼻塞噴嚏,涕濁,咽癢咳嗽,痰黃而粘,胸悶氣短,多在夜間發作。平時畏寒肢冷,納可寐差易醒,大便成型,1日1次。迭經中、西醫治療,一直未能根治。現時用西藥沙丁胺醇噴霧劑。月經后期(多囊卵巢綜合症狀)30-35天,行經7-10日,量少,腹痛腹瀉,需服止痛藥。舌質略紅苔薄微黃,脈沉細弦。四診合參,辯為「肺脾腎氣虛,痰熱內蘊」證,治宜「宣肺平喘,健脾化痰,溫腎益氣」,以中藥湯劑內服,配合隔姜灸及針刺「新吾穴」治療2個月左右。上述症狀明顯減輕,哮喘發作次數顯著減少,鞏固治療1個月,基本痊癒。隨訪半年,未有再發。
另一位是一個年僅9歲的小學女生。其父小時曾患「哮喘」,本人自小體質較弱,曾作過「小腸氣」手術。平時感冒發熱即易抽搐。6歲時開始患 「哮喘」,多由感冒誘發,2個月左右發作1次。發作時鼻塞流涕,咳嗽氣喘,喉中痰嗚,痰黃粘稠難以咯出,胸悶氣促,多在夜間發作,另外四肢肘窩及腘窩處濕疹瘙癢。口乾微苦,納可寐差,大便正常,1-2天1次。舌質淡紅苔薄微黃,脈滑。辯為「脾肺氣虛,痰熱壅肺證」,治宜「宣肺平喘,健脾化痰,祛濕止癢」。以中藥湯劑內服,配合艾灸+拔罐治療1周,哮喘發作程度及頻度均減輕。繼續治療2個月左右,病情得以基本緩解,近半年來哮喘僅發作1次,且發作程度及持續時均明顯縮短,另外濕疹亦明顯減輕。
鼻敏感、哮喘及濕疹為何總是同時出現?
鼻敏感(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及濕疹是臨床上常見的幾種過敏性疾病。普通百姓可能以為它們是三種毫不相關的疾病。但作為醫生,常常會見到上述兩種或三種情況同時出現的病例,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來講,鼻敏感和哮喘同時出現比較容易理解,因為兩者同屬呼吸系統病變,「肺開竅於鼻」,引起鼻敏感的病因持續刺激,或鼻敏感反覆發作,並向下呼吸道蔓延的話,有可能會引起哮喘的發作。
而濕疹是一種發生於皮膚的病變,似乎與呼吸系統關係不大,其實它們之間亦是有關聯的,因為「肺合皮毛」,即濕疹伴見鼻敏感、濕疹伴發哮喘都是有內在聯繫的,總的來說,上述三種疾病都屬於過敏性疾病,這是三者的共通之處。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多與患者體質有關,也即是說,患者對於外刺激因素的耐受能力不足,反應過於激烈,因而稱之為「過敏」,即過度敏感之意。中醫認為這種情況屬「正氣不足」,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溱,其氣必虛!」西醫對於上述疾病的治療,一般是以抗過敏藥物加類固醇或加抗生素。效果一般且容易反覆,長期應用還有不程度的副作用(多毛、滿月臉、水牛背;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
中醫治療之法
中醫則認為上述疾病總屬正氣不足之證,主要責之於肺脾腎氣虛,治療時除關注皮膚、鼻腔及氣管等局部症狀外,更應從整體的角度,注重人體正氣的強弱及邪正力量的對比,在力爭祛除病因,緩解症狀的同時,著重扶助人體正氣,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大法應以裨益脾肺,培土生金,溫腎益氣,化痰祛濕為主。可以採用中藥內服、外敷、熏蒸,針灸、撥罐、刮痧等方法綜合治療。療效顯著,且無副作用。
鼻敏感治療可以辛夷散為基礎方加減,伴有濕疹者可配合參苓白術散或消風散,哮喘者可選用定喘湯或金匱腎氣丸合辛夷散,三者同時出現者可用辛夷散合消風散及定喘湯或金匱腎氣丸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