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通過視頻方式發表講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活動並發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謝伏瞻發表視頻致辭。作為《香港志》第二冊,《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以專題志形式把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這段影響香港、中國以至全球的歷程如實記錄下來,為後世保留珍貴的歷史記憶,有助今日香港年青一代認識祖國奮鬥發展的經過,同時了解到香港同國家密不可分和互惠互利的關係。
文|香港 陳智思
國家1978年開啟改革開放,這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時刻。香港在其中的歷程其實也是香港精神的體現:努力拼搏,不屈不撓,人們可以透過辛勤汗水和智慧,過上更好的生活。
2021年12月6日,香港地方志中心在禮賓府舉行《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典禮暨《粵港澳大灣區志》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獲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致辭,肯定香港於國家改革開放中發揮作用、把握機遇、乘時發展、和內地交流互動的歷史與現狀。
《香港志》增強港人家國情懷
和民族自豪自信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典禮上發表題為“以史為鑒譜寫香港民主新篇章”的視頻致辭時表示:“在習近平主席親切關懷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董建華副主席牽頭創建的團結香港基金成立地方志中心,匯集眾多社會賢達和專家學者,合力編纂《香港志》。從此,中華民族地方志的文化大寶庫中,就有了一部以香港命名的地方志書。”這是自香港地方志中心2019年8月成立以來,國家領導人首次作出重要表述,並表達了中央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中心的修志工作亦獲得香港社會認同,《香港志》首冊《總述 大事記》2020年底出版後,屢獲殊榮,分別登上聯合出版集團“2020年度好書”、榮獲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社會科學類別出版獎”和“巿場策劃獎”,及由香港電台及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的“第十四屆香港書獎”。
《香港志》在港人心中繫上一條與國家心血相連的紐帶,有助港人明白香港從哪裡來、走過哪些路、將向哪裡去,它不僅是香港地方志工作與國家修志工作同步的一小步,更是增強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自信的一大步。
專題志為了解香港與內地互動合作
提供準確全面參考文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11月12日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發表了講話,其中有以下一段:“40年改革開放,港澳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港澳同胞同內地人民一樣,都是國家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香港、澳門同內地優勢互補、一起發展的歷程,是港澳同胞和祖國人民同心協力、一起打拼的歷程,也是香港、澳門日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享祖國繁榮富強偉大榮光的歷程。”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由著名學者陳坤耀教授、劉佩瓊教授,資深傳媒人陳景祥及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總監陸錦榮擔任主編;專題志分上下兩冊共十九章、兩個附錄、一篇大事記,逾100萬字,內容以經濟、金融為主,旁及社會及文化範疇,由85位專家學者及相關機構覆核稿件及提供寶貴意見,22位審稿專家包括學者、政府前官員以及各領域翹楚,嚴格把關,為了解和研究香港與內地互動合作,提供準確而全面的參考文獻。
此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記述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歷程,兩地相互促進,香港利用自身在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優勢,投入國家的發展和建設,協助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貿易大國;香港成功轉型為服務業型經濟體,奠定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地位。
書中的記載,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第一部中外合拍的電影,第一家中外合資五星級酒店,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個商用核電站,第一次國有土地拍賣,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還有蛇口工業區,廣九直通車,最早叫做伶仃洋大橋的港珠澳大橋……一批一批的港商北上發展,給內地注入資金、技術和管理理念,促進了產業發展,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也讓影視、娛樂、飲食等港式文化流入內地。
到2000年世紀之交的時候,香港人在內地設立的製造業企業已超過6萬家,給內地創造了1,000多萬個工業職位,而當時香港的人口也不過600多萬。我覺得這些數字令人驚歎,也很有代表性。正是透過和內地的緊密合作,相互促進發展,香港解決了工人短缺,提升了出口競爭力,更曾躋身亞洲四小龍之首。
香港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及受惠者,我們這代人很榮幸,親身參與和見證了這段偉大的歷程,但是我相信好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雖然經常看到或聽到“改革開放”幾個字,但對於國家和香港具體經歷了什麼樣的變遷,香港以自身獨特地位到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未必有清楚認知。所以,以專題志形式把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這段影響香港、中國以至全球的歷程如實記錄下來,為後世保留珍貴的歷史記憶,有助今日香港年青一代認識祖國奮鬥發展的經過,同時了解到香港同國家密不可分和互惠互利的關係。
《香港志》將繼續發揮
存史資政育人功能
講好國家和香港的故事
“任重而道遠者,不擇地而息”,香港地方志中心的使命,除了記錄香港7,000年的歷史,亦希望運用《香港志》中的豐富內容,走進社區中,講好香港故事,講好國家和香港的故事,也講好香港與大灣區的故事,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政、育人”的三大功能。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重大部署,為續寫國家改革開放的新篇章,香港地方志中心牽頭,與廣東省地方志辦公室及澳門基金會三方合作編纂《粵港澳大灣區志》,及時記錄粵港澳三地的發展歷程,該志計劃於2027年,即香港回歸祖國30周年時出版。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讓內地民眾準確了解掌握香港今昔、兩地淵源與合作發展,更好助力兩地發揮優勢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是香港地方志中心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最近,香港地方志中心與廣州地方志辦公室共同舉辦“‘同舟共濟 志同道合’港穗雙城圖片展”,透過300多張珍貴圖片,展出港穗兩地2,000多年來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遷,還原兩地“同根、同氣、同源、同舟、同向”的歷史點滴,正是這一工作的起步。
編好《香港志》,並利用志書這一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載體,讓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所有同胞,知香港,愛中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香港經濟社會的新發展和新突破,香港地方志中心任重道遠。
(作者係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香港地方志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