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雲超
「民主峰會」虽已落幕,其負面效應卻並未休止。百餘個受邀國家中有搖旗吶喊者、有者逢場作戲者、還有者則屬無奈之舉;未受邀國家,與此同時,在民主或非民主陣營尋求坐標,暗自思忖自身政治處境。有學者形容峰會是美國發動戰爭前的最後掙扎。對於中國抗美的自信和頑強,美國焦慮倍增。美每猛攻一輪則推動中國前進一步。
民主峰會的召集攪亂全球秩序但在某種意義上強化了對所謂威權國家的戰略縱深。約翰內斯堡大學非洲-中國研究中心主任DAVID MONYAE提醒,美國誘導發展中國家脫離中國軌道,切勿在這場「高風險遊戲」中充當棋子。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對「聖保羅報」說,「民主峰會」實質是披著民主外衣的新殖民主義。
美國和歐盟高級代表日前在華盛頓舉行了「中國事務對話」第二次會議,重申會「認真負責地應對與中國的系統性競爭」。美國高舉民主招牌實踐冷戰新思維,拉籠歐州構建「系統性」反華同盟,圍堵中國通道,切斷中國發展進程,阻擊中國進入「世界舞台中心」已成美國歷史使命。
美歐在中國事務上的緊密配合是大西洋傳統聯盟的重大國際戰略部署。5月26日,美副國務卿捨曼與歐盟對外行動署秘書長薩尼諾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就中國議題舉行高層對話並承諾繼續密切協商針對中國的聯合行動。 美國歐盟半年內就中國議題的第二次會議,表明事態緊迫性。美民主價值敘事令歐洲國家為獲取政治籌碼,不惜代價聯手反華。
美國與歐盟對中國問題有著「更加一致」的看法。歐委會日前公佈涉3千億歐元「全球門戶」重點開發亞非拉基建投資計劃,「採取合乎道德的方法讓基礎設施項目不會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與「一帶一路」所謂「債務危機」和「債務陷阱」形成比照,「以價值觀和民主幌子操弄國際基礎設施融資老路從而成就更具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玩家」。
民主峰會剛謝幕,布林肯即展開印、馬、泰之行。G7外長首邀東盟參會,爭取戰略制高點,強化與東南亞經濟和安全合作,在印太地區建立抗中統一戰線。美助理國務卿康達表示,拜登政府認為東南亞對反擊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至關重要,因此通過加強區域安全基礎設施,致力於將美國與東盟在數碼經濟和清潔能源合作提升至前所未有水平。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美向國會尋求4.244億美元撥款,承諾各國將採取一年行動改善全球民主。學界憂慮「對外援助」專項資金成为孤立甚至顛覆所謂「非美式民主」主權國家;美國際行為日益軍事化 。拜登27日簽署7700亿美元新财年「國防授權法案」為防務年度預算及國防政策指導文件,持續窮兵黷武圍堵中國,把「台灣穩定」視為核心目的。
美國本屆國會迄今已出台包括「2021南海和東海制裁法案」在內的一批反華議案 300余項,料將成為美國處理對華關係的法律依據。短期迎合明年國內大選,中長期則對快速成長的中國予以全面、系統的縱深制衡。因此,此次所謂峰會,本質上乃為美國陣營未來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實踐在氣氛上製造了前奏。
12月4日,中國在峰會前發佈「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翌日外交部網站發佈「美國民主情況」,批評美國民主異化和蛻變以及為維護霸權地位,將民主公器私用推進地緣政治。美國民主病態盡顯,民主「赤字」日益高企,美及其盟友對中國持之以恆的戰術圍攻及戰略縱深,回應的必將是不屈不撓的頑強鬥爭。
中共二十大今年召開,美國中期選舉亦恰逢其時。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黃仁偉認為,中美意識形態衝突逐日加劇,美國或不遺餘力「圍攻」二十大。中國捍衛中共合法性、戰略正確性以及社會主義不可動搖之地位,如若民主峰會只是「序曲」,那麼激烈對峙與互不妥協将是今年主旋律。
民主峰會是美國的精緻外衣,其新冷戰思維和遏制以中國為代表的所謂威權政體之邏輯難以遮蔽。中美博弈和東西對陣既此消彼長又充满未知與迷思。拜登雖已兌現其召集民主峰會承諾,但在抗疫及應對經濟衰退和通脹壓力上仍焦頭爛額,國際社會期待歲末年初內憂外患之下,美當局再多一些戰略評估與理性思维。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安徽)中心及希臘國家行政中心亞洲事務顧問、英國劍橋智庫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