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錦全
馬蹄(荸薺)是我國的特產果品之一,大約有近兩千年的栽培歷史。我國長江以南各省都有栽培,安徽無為、廣西桂林、浙江餘杭、江蘇高郵和福建福州為著名產地。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蔘。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馬蹄可清熱生津、化痰明目
古代稱鳧茈(鳧茈/音: fú cí),據說是因俗稱「野鴨」,古代稱鳧的鳥喜歡啄食它,故得此名;後又因音相近的緣故,訛稱為鳧茨或荸薺。李時珍《本草綱目》「烏芋」的《釋名》記載:「烏芋,其根如芋而色烏也。鳧喜食之,故《爾雅》名鳧茈,後遂訛為鳧茨,又訛為荸薺。」
馬蹄是俗稱,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廣東樂昌素有「中國馬蹄之鄉」美譽。樂昌種植的馬蹄以北鄉鎮種植的爲最佳。北鄉馬蹄具有色美、肉嫩、爽甜、渣少的特點,它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作涼果蜜餞,它既可生食,亦可熟食。廣東樂昌的馬蹄,個頭比一般馬蹄稍大,味甜多汁,肉嫩無渣,更有「地下雪梨」之美譽。
馬蹄可清熱生津、化痰明目
【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清熱生津、化痰明目、消積。用於溫病消渴、咽喉腫痛、口腔炎、黃疸、熱淋,高血壓、肺熱咳嗽等。
《本草綱目》:「主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
【馬蹄(荸薺)化學成分】根據現代植物學分類,屬莎草科荸薺屬淺水性宿根草本,以球莖作蔬菜食用。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外國學者在對荸薺的研究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份荸薺英。這獨有的成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研究還發現這個成分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
【宜忌】適合人群:大眾食品。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不適宜小兒消化力弱、脾胃虛寒、有血淤者。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
馬蹄食療方
1. 鮮竹葉30g、荸薺7-10隻、鮮白茅根30g煎服。對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症有良效,一般3-5劑即可見效。
2. 荸薺洗淨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後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即可,對陰津虛損便秘有效。
3. 治癌症放療中或放療後引起的津液虧損,大便秘結:生荸薺20枚(洗乾淨,並用溫水燙)榨汁,然後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勻飲用,每日-2杯。
4. 荸薺二仙飲,防治妊娠期間的妊娠水腫、缺碘、妊娠高血壓及痔瘡便血等症。將荸薺當作保健的食物天天服用,用各200克的荸薺、鮮藕、白蘿蔔洗淨切片煎水同服,每日一劑,治療妊娠水腫。
(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1年冬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