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馮琳)北京報道:1月12日,國新辦舉行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資料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胡文輝在發布會表示,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和“十四五”規劃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持續改革創新,全年知識產權工作量質齊升,各項指標圓滿完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各項統計資料看,總體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兼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胡文輝一是國內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29.8萬家,較上年增長5.2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0.8萬件,同比增長22.6%,高於全國平均增速5.0個百分點。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21.3萬件,佔國內企業總量的63.6%,體現出我國市場主體創新創造能力不斷增強。
二是專利商標質押融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普惠性進一步凸顯。2021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098億元,融資專案達1.7萬項,惠及企業1.5萬家,同比增長均為42%左右。其中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惠及企業1.1萬家,佔惠企總數的71.8%,充分顯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普惠特點。
三是數字經濟、醫療領域專利儲備進一步加強。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增長最快的3個領域,分別是資訊技術管理方法、電腦技術和醫療技術,分別同比增長100.3%、32.7%和28.7%,體現出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增強,更加有力支撐產業升級,更好惠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
四是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信心進一步增強。 2021年,國外申請人在華發明專利授權11萬件,同比增長23.0%;商標註冊19.4萬件,同比增長5.2%。其中,美國在華發明專利授權、商標註冊同比分別增長32.1%和17.3%。國外在華知識產權數量保持較快增長,表明外國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抱有堅定信心。
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胡文輝指出,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底,我國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工作在創造、保護、運用、服務方面的總體統計資料如下:
第一,專利方面。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59.7萬件。其中,國內(不含港澳台)發明專利有效量270.4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較上年提高1.2件。
2021年,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7.3萬件,其中國內申請人提交6.8萬件。專利復審結案5.4萬件,無效宣告結案0.71萬件。
第二,商標方面。我國有效商標註冊量為3724.0萬件。2021年,收到國內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5928件。完成商標異議案件審查16.4萬件,完成各類商標評審案件審理38.3萬件。
第三,地理標誌方面。我國累計批准地理標誌產品2490個。累計核准地理標誌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6562件。
第四,積體電路布圖設計方面。我國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累計發證5.2萬件。
第五,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和服務方面。我國累計建設57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30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設立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22家地方分中心。
2021年,向地方通報4批次81.5萬件非正常專利申請,前3批撤回率達97%。打擊惡意商標註冊申請48.2萬件。
經統計核算,在未扣除價格因素的條件下,2020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2.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8%,佔GDP的比重為11.97%,比上年提高0.35個百分點。
截至2021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全部實現專利商標業務“一窗通辦”,省級知識產權資訊公共服務機構達到52家,地市級綜合性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構達到10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