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反腐大片來了!”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召開之際,一部五集電視專題片《零容忍》在央視播出。該片講述了新近發生、公眾關注度較高的違紀違法案例,展現全面從嚴治黨、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堅定信念,上線後引發網友熱議。既揭示貪腐幹部在海鮮中暗藏數十萬美元行賄款、授意企業老闆給自己建私家園林等違法違紀過程,也深挖落馬官員從春風得意到悔不當初的思想蛻變經歷,《零容忍》將反腐新實踐新成果轉化為警示、教育和宣傳資源,讓不少觀眾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巨大威力。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廣大幹部群眾始終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反腐,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並全面鞏固。如今,反腐敗已經形成利劍高懸、震懾常在,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的常態,初步構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從專題片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懲治孫力軍、胡懷邦、陳剛等貪腐受賄數額巨大的領導幹部,還是清除趙永璉、呂孝廷等雁過拔毛式的基層“蠹蟲”,反腐始終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彰顯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一以貫之全面從嚴治黨的信心和決心。
需要注意的是,反腐始終保持高壓態勢之下,仍有一些領導幹部,在十八大甚至十九大後不收手、不收斂,心存僥倖、頂風作案。比如,王立科精心設計,讓庇護多年的涉黑團伙通過自首完成洗白;王富玉為規避監管,先幫老闆辦事,退休後再收錢。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風險挑戰和腐敗問題關聯,可見腐蝕和反腐蝕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然而,貪腐問題再隱蔽,總會留下痕跡;變質幹部無論隱藏多久,終將露出狐狸尾巴。近年來,從應用大數據等手段進行分析比對,到健全部門協作配合機制凝聚鬥爭合力,再到拓寬監督舉報渠道方便群眾反映問題,我們不斷完善相關措施,有效提升了反腐敗治理效能。可以說,面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的戰略態勢,任何貪腐手段都將無所遁形。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孫力軍剛進入公務員隊伍,就琢磨利用公共資源掙錢;劉川生縱容合作辦學亂象,違規授權其子多地開辦幼兒園。這些案例都說明,幹部腐化墮落,表面上看是意志不堅定,受權力和金錢誘惑逐漸迷失了自我,根子上還是因為沒有遏制個人貪欲,導致理想信念的總開關失守。幹部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如何把好用權方向盤,係好廉潔安全帶,由“不敢腐”“不能腐”真正變為“不想腐”,值得所有黨員幹部深思。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腐敗是黨長期執政的最大威脅,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也決不能輸的重大政治鬥爭。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才能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無論是著力鍛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紀檢監察鐵軍,還是強化靶向治理、精準施治,堅持動真碰硬,緊盯重點領域開展審查調查,正風肅紀反腐取得更多製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我們才能在不懈鬥爭中淨化隊伍,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2020年年底,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95.8%的群眾對全面從嚴治黨、遏制腐敗充滿信心,比2012年提高了16.5個百分點。今年開年,張永澤、王濱、劉宏武等三“虎”在一周內相繼落馬,再次釋放出一刻不停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信號。正如專題片所說,“腐敗問題、不正之風、特權現象,最是傷害民心;正風肅紀反腐,是民心所向,民意所盼。”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不斷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我們一定能夠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