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劉遵義 I 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
2021年12月19日香港舉行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什麼樣的選舉最適合中西文化融合的香港,本文對比中國選賢與能的選拔模式和西方一人一票競選模式,認為香港應避免西方一人一票競選模式弊端。
民主的本質,是以民為本,政府由人民當家作主,目標是為全體人民謀福祉。各種不同的選拔制度,是選賢與能服務人民的工具。我國現時實行的制度,是全過程的人民民主,與西方發達國家實行的制度不太一樣。國務院最近發表的民主白皮書,有詳細的關於我國民主制度的解釋,本文不再重述。
應當如何衡量,究竟哪一種民主制度比較好?比較成功?我覺得主要是要看管治的結果,就是要看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下面的一個研究機構,2016年在我國實地調研的結果,發現我國人民對中央人民政府的滿意度(relatively satisfied 或 highly satisfied)超過93%,而美國人民對美國聯邦政府的滿意度只是37%。這和外交部駐港公署劉光源特派員指出的我國人民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達95%,是相當吻合的。
如何遴選政府的官吏,是一個幾千年的老問題!我國自從漢朝(公元前206年)開始,是通過公平、公正、和公開的考試,不問出身,來挑選取仕,選賢與能,這就是科擧制度。所以我國也可以稱為賢能政治,或精英政治(英語是meritocracy,merit可以翻譯為功績),挑選最有能力的人加入政府官吏行列。這制度在我國運行了兩千年,到清末1905年才廢除。賢能政治可以說是我國政治制度的傳統與特色,經得起長時期的考驗,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制度。
但一人一票的競爭性選舉民主方式,不太可能達到賢能政治的目標。因為最受歡迎的人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人;好好先生不一定能做成大事;我們也要求這些精英,賢能兼備,所以品德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為假如有預期不到的事情發生時,品德就會決定一個人會不會妥善處理這些突發事件。
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一人一票的競爭性選舉民主方式,使各方的候選人都需要大量的金錢來支持競選活動,創造了「金權政治(plutocracy)」的空間。很多大額捐獻者都是捐給差不多所有的候選人,所以無論誰贏,他們都會得益。2020年美國選舉花費了144億美元(美國人均47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昂貴的一次選舉。花費事小,但政治獻金一來,富人對選舉結果及之後政策的影響力,就遠遠大於窮人。雖然說還是一人一票,但是同票並不同權。
西方國家選舉,往往有「贏者通吃(winner takes all)」的現象。輸方輸了就什麽都沒有了,所以沒人輸得起,所以候選人想盡辦法,合法也好,非法也好,就是一定要贏,輸了也不肯認輸。其實沒有什麽好的道理,為什麽一個只贏了50.1%的選票的黨,可以全面控制一個政府。我國現行的協商民主制度,其實是在保護少數族群的權益,避免發生「贏者通吃」的現象。
下面舉幾個例子,都是一人一票的競爭性選舉民主制度產生的不合理的結果。
1、英國脫歐是如此深遠影響經濟與民生的重要決定,公投竟然只需要簡單多數就可以通過。結果贊成的是51.89%,反對的是48.11%,只差一點點,英國就貿然脫歐,雖然是合法,但合不合情?合不合理?
2、很多非美國人都會有疑問,為什麽美國總統選舉,常常不是獲得最高票的當選?反而是多數服從少數?2000年的選舉,戈爾﹙Al Gore﹚獲得48.4%的選票,而布什﹙George Bush﹚只獲得47.9%,但布什當選;2016年的選舉,希拉里.克林頓﹙Hilary Clinton﹚獲得48.2%的選票,而特朗普Donald Trump只獲得46.1%,但特朗普當選。2020年拜登獲得51.3%的選票,特朗普只獲得46.9%,但直到今天,特朗普還未肯認輸。
3、美國各州議會無論由哪一黨控制,它就會利用選區邊界重新劃分方法(gerrymandering)(按法例最少每十年一次),來操縱以後的選舉,加大那一黨在州議會與國會議席的多數。
4、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幾乎每天都有大宗槍殺案件發生。但槍械管制條例,總是通不過國會,證明這些政治說客的勢力是多麽大!
沒有競爭的選舉,會令選舉失去意義,所以選舉必須有競爭。但《論語》指出:君子之爭,「揖讓而升,下而飲」。意思就是說,競爭時彼此尊重,競爭結束後不論結果,一起乾杯慶祝。參加競選的候選人,最終目標應當都是一致的,就是為人民謀福祉,只是方法與路徑不同,但沒有必要拼個你死我活。香港的選舉,也應是君子之爭,以大局為重,全體港人攜手往前,共同推進良政善治,努力解決逼切的民生問題。
(本文為作者在2021年12月9日中聯辦與外交部駐港公署聯合舉辦的民主座談會上的發言。)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1-2月號第2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