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邢雲超 I 香港社會學者、智庫專家
2021年12月19日,香港順利舉行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這是香港特色民主制度的生動實踐。本文從香港實際出發,對比美國沒落的民主,分析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民主新氣象,並展望香港新型民主發展新階段。
一、美式民主自虐沒落
干預別國力不從心
被媒體戲稱「瘋會」的「民主峰會」終於兌現了拜登總統「推進民主」競選承諾。但是,名實相悖、形神不符的民主大戲卻遭遇包括西方國家甚至其盟友質疑。美國以「阿拉伯之春」、「新門羅主義」在歐亞及拉美的強勢介入致使多國政權更迭,無數難民流離失所。美國一邊棒殺自定義的威權民主,一邊在自身民主發展中空轉及務虛。疫情失控、黨派對決、大選騷亂、民怨沸騰及至國會被衝擊,百姓在暴力中生靈塗炭,美當局應該躬身自省。
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二戰後的美國,世界也不是二戰後的世界,所以美國「新聞周刊」指出,美國已沒能力定義「民主」了。長期以來美式民主在全球各地不斷嫁接和變異,在不同民族土壤、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下孕育不同形式的民主胚胎,萌芽不同樣式的民主新株。在亞洲、東歐、中東、南美,不管是獨樹一幟還是野蠻生長,民主皆有自己的演繹過程及成長邏輯,如若再以所謂民主托詞溯源歷史,強勢植入美式價值觀並欲蓋彌彰,無異於水中撈月,貽笑大方。
美式民主制度在某種意義上已轉化為相互否決機制,黨派對立基因為政策可持續帶來挑戰亦為暴力鋪就溫床。拜登在峰會開幕式上說,「民主趨勢正在倒退」,承諾擲17億美元振興全球民主。多家外媒卻稱,美國民主岌岌可危,民主峰會是「國際傳銷騙局」。根據瑞典調查機構V-Dem收集的數據以及《紐約時報》的分析,美國及其盟友的「民主」倒退速度是非盟友的兩倍。從內戰後的林肯再到20世紀肯尼迪刺殺事件皆與「民主強制」和社會撕裂不無關係。
美國歷史雖不甚久長卻視其民主為典範執意全球推廣。拜登追逐民主政治並執著捍衛西方價值觀。他曾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指,中國正通過擴大全球影響力推廣其政治模式以及投資未來技術規劃。美國務院出籠「中國挑戰要素」暗示中國政治模式欲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惟強化民主政治和競爭新優勢,在尖端科技、清潔網絡乃至軍事力量上固化同盟才能全面因應中國。因此,多米尼加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多-佩維達在主流媒體「今日報」撰文指,「民主峰會」意圖建立一個「統治平台」欲將決定強加他國,展示其狂熱「民主」形象。
如今的美式民主進入了民粹民主階段。美國和歐盟的高級代表日前在華盛頓舉行了美歐「中國事務對話」第二次會議,重申會「認真負責地應對與中國的系統性競爭」。美國高舉民主招牌實踐冷戰新思維,反華制華的「系統性」對抗進入深水區。重建大西洋傳統聯盟的國際戰略部署,圍堵中國對外通道、切斷中國發展進程。美國的民主敘事,強調以價值觀抗衡中國,借政治操弄國際基礎設施融資老路成就更具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玩家。
台灣大學前副校長、政治學系教授包宗和告知香港中評社,拜登以民主價值制高点居高臨下,邀各國政要參與高敏感和針對性極易惡化中美關係的民主峰会料將中美帶入新冷戰。民主峰會不僅是價值觀外交的重要產品,也最重要的動員號召同盟和夥伴國家建立反華抗中聯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沃爾特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上撰文稱,不認同「民主峰會」是美國選民關注的焦點議題,反而視之「弱化西方民主價值」。
2021年12月4日中國搶先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展現政策決心及正在自信進行具有戰略意義的話語權爭奪。外交部12月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明,美國打著民主旗號煽動分裂,將民主公器私用,是徹頭徹尾的反民主行徑;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推進地緣戰略的工具。美國及其幫凶對中國不依不饒的戰術圍攻及戰略縱深對應的是中國不可逆轉的抗爭。這一趨勢和特徵為全球未來命運投下陰影。
二、社會發展複雜多變
香港民主應運而生
作為社會、文化和倫理上的生活實踐而非純粹政治概念的民主,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及不同歷史背景下形態各異,并不斷在人類文明進步中得以演繹和匡正,在完善民主實踐豐富民主理論的同時,以推陳出新日臻完善的節奏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政治生態、社會環境和人民需求,從而實現人類對美好生活及普世價值之追求。歷史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政治制度,亦沒有一種模式一勞永逸亘古不變地適應所有制度。順應時代、符合國情、穩定社會及改善民生才是民主試金石。
12月19日,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90席議員從153名候選人中順利產生。新選制下的不同界別和黨派的新面孔,通過臉書、電郵、微信及網站等新興媒體展開良性競爭,凸顯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選委會界別以98.48%高投票率展現了香港澎湃動力。首次學界精英參選及全面消除自動當選,表明新選制進步性及優越性。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香港新型民主魅力不僅在於令紛擾社會走出泛政治化泥淖,肇始香港的良政善治,而且在東西方選舉文化和政治文明發展史上開啟先河,獨樹一幟。
今次立法會選舉,文明配合及人性服務成為另一最大特點。在後勤服務和安全保障上周到詳細、盡善盡美,不管是老者還是殘障人士,是內地港人還是公共交通,政府在全面設計和各項預案上有條不紊,避免了以往的混亂和雜音,防範了騷擾與暴力,更抑制了操控選票的恐嚇惡行。政務司長李家超說,立會選舉的整體設計專門剔除了背叛香港的「外國代理人」。特殊背景下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選舉充滿理性,社會認同與民主價值得以實現,既達到了民主制度實質跨越的社會預期,亦豐富了香港新型民主的真實內涵。
12月10日,特區政府對美國發聲,批評「民主峰會」借民主之名破壞民主之實,粗暴罔顧事實,干涉香港事務,把反中亂港裡通外國的犯罪分子推到台前,破壞和褻瀆民主法制,反對西方國家以價值觀干涉屬於中央事權的香港政體,確保香港法治與司法獨立及香港營商環境的長治久安。12月14日英國的香港半年報告對香港進行不實指控,特區政府予以反駁,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敦促英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尊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停止干涉香港事務。
12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从六个章節全面系統闡釋了香港民主的昨日今生,從其孕育、發展、退化及轉變過程,詳盡論述了香港推進「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只有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歷史特点,才能找到具有制度韌性的民主机制。本屆立法會選舉在多元性、創新性、專業化等方面開啓了香港民主新紀元,不僅回擊了以英美為代表的某些西方國家抹黑新選制的言行,而且對西方價值觀和頹廢民主模式形成強烈諷刺。
學界認同,香港新選舉制度下的立會選舉對未來不同體制,特別是與香港有著類似歷史背景、多元文化的國家和地區在選舉制度及選舉文化上頗有借鑒作用,在特區未來多個選舉中更不乏昭示之功能。有學者指出,由於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之選民基礎與日後行政長官選舉的選民基礎的一致性,該分配比例比較有利於立法會中形成穩定支持行政長官的主體力量,促進行政與立法的對接和統籌以維護落實行政主導。
三、新立法會起航正當時
良政善治任重而道遠
進入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得以快速提升,不論是物質品質還是精神價值均富含空前追求動能和足夠的實踐慾望。在通往該目標過程中,不同的審美情趣、方法途徑及評估水準卻因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同而異彩紛呈。中國在立足本國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前提下,以人民為中心開啓了國家現代化進程,將先進政黨、人民至上和聚焦發展視為三大關鍵應用。把正確的事做正確是全人類追求的共同價值,也是巨大的實踐挑戰。中國走出的民主自由人權道路,為世界貢獻了有益的實踐智慧。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文明與文化既有充分的中國基因張力又有深厚的中华文明孕育。香港民主是中國民主與中華文化的載體與組成,雖然經歷西方殖民並打上了被殖民的時代烙印,但香港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均呼喚並要求港人必須認清形勢、識別大局、著眼未來從而形成正確定位。完善選舉法及「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新一屆立法會承載著民族重託和時代重任,以歷史觀和發展觀良政善治、以香港利益為依歸,堅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揚帆起航,使命已就。
香港是世界的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都市和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在航運、貿易、金融及服務業享有美譽。如何利用香港平台及其集聚功能,引進人才、輸入資本、做大香港、助推內陸,實現產業結構全面系統升級成為新課題。新一屆立法議員,如何在專業領域和治理能力上有所作為,將是未來極大挑戰和成長機遇。國際視野的拓寬,世界格局的認知是一方面,了解國情,與內地政府和行業對話、交流、學習和提升又是另一方面。選舉結束了,使命與挑戰亦同步而至。
民主的核心是民生。西方民主的突出表現是動聽的演說、資本的操縱及選票的驅使。淺表性、臨時性及目的性又是其最大特徵。然而,香港民主則是具有突出的香港色彩和時代痕跡。追求香港的民主價值需要潛心諦聽歷史腳步、把握時代脈動、擺脫政治紛擾,近距離體察民生民情與民意,實事求是貼地踐行「一國兩制」新實踐,既科學高效構建新政,又躬身基層參與治理,成就動力型、創新型和溫暖型的人民至上聚焦發展之民主架構。
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頤指氣使,日前對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處心積慮醜化抹黑,誣稱「香港民主受侵蝕」並依據「香港自治法」將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再次列入制裁名單,然而,這並不能掩飾香港在英國150多年統治下並無民主可言的事實。剛當選的90名立法會議員均經過了愛國愛港的資格審查,作為「超級國家隊」,他們將本著對選民信任和建設香港的歷史責任,設想香港未來,履行治港使命,打破政治壁壘,監察政府施政,推進香港新型民主發展的歷史進程。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1-2月號第23-26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邢雲超 I 香港社會學者、智庫專家
2021年12月19日,香港順利舉行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這是香港特色民主制度的生動實踐。本文從香港實際出發,對比美國沒落的民主,分析香港立法會選舉的民主新氣象,並展望香港新型民主發展新階段。
一、美式民主自虐沒落
干預別國力不從心
被媒體戲稱「瘋會」的「民主峰會」終於兌現了拜登總統「推進民主」競選承諾。但是,名實相悖、形神不符的民主大戲卻遭遇包括西方國家甚至其盟友質疑。美國以「阿拉伯之春」、「新門羅主義」在歐亞及拉美的強勢介入致使多國政權更迭,無數難民流離失所。美國一邊棒殺自定義的威權民主,一邊在自身民主發展中空轉及務虛。疫情失控、黨派對決、大選騷亂、民怨沸騰及至國會被衝擊,百姓在暴力中生靈塗炭,美當局應該躬身自省。
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二戰後的美國,世界也不是二戰後的世界,所以美國「新聞周刊」指出,美國已沒能力定義「民主」了。長期以來美式民主在全球各地不斷嫁接和變異,在不同民族土壤、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下孕育不同形式的民主胚胎,萌芽不同樣式的民主新株。在亞洲、東歐、中東、南美,不管是獨樹一幟還是野蠻生長,民主皆有自己的演繹過程及成長邏輯,如若再以所謂民主托詞溯源歷史,強勢植入美式價值觀並欲蓋彌彰,無異於水中撈月,貽笑大方。
美式民主制度在某種意義上已轉化為相互否決機制,黨派對立基因為政策可持續帶來挑戰亦為暴力鋪就溫床。拜登在峰會開幕式上說,「民主趨勢正在倒退」,承諾擲17億美元振興全球民主。多家外媒卻稱,美國民主岌岌可危,民主峰會是「國際傳銷騙局」。根據瑞典調查機構V-Dem收集的數據以及《紐約時報》的分析,美國及其盟友的「民主」倒退速度是非盟友的兩倍。從內戰後的林肯再到20世紀肯尼迪刺殺事件皆與「民主強制」和社會撕裂不無關係。
美國歷史雖不甚久長卻視其民主為典範執意全球推廣。拜登追逐民主政治並執著捍衛西方價值觀。他曾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指,中國正通過擴大全球影響力推廣其政治模式以及投資未來技術規劃。美國務院出籠「中國挑戰要素」暗示中國政治模式欲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惟強化民主政治和競爭新優勢,在尖端科技、清潔網絡乃至軍事力量上固化同盟才能全面因應中國。因此,多米尼加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多-佩維達在主流媒體「今日報」撰文指,「民主峰會」意圖建立一個「統治平台」欲將決定強加他國,展示其狂熱「民主」形象。
如今的美式民主進入了民粹民主階段。美國和歐盟的高級代表日前在華盛頓舉行了美歐「中國事務對話」第二次會議,重申會「認真負責地應對與中國的系統性競爭」。美國高舉民主招牌實踐冷戰新思維,反華制華的「系統性」對抗進入深水區。重建大西洋傳統聯盟的國際戰略部署,圍堵中國對外通道、切斷中國發展進程。美國的民主敘事,強調以價值觀抗衡中國,借政治操弄國際基礎設施融資老路成就更具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玩家。
台灣大學前副校長、政治學系教授包宗和告知香港中評社,拜登以民主價值制高点居高臨下,邀各國政要參與高敏感和針對性極易惡化中美關係的民主峰会料將中美帶入新冷戰。民主峰會不僅是價值觀外交的重要產品,也最重要的動員號召同盟和夥伴國家建立反華抗中聯盟。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沃爾特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上撰文稱,不認同「民主峰會」是美國選民關注的焦點議題,反而視之「弱化西方民主價值」。
2021年12月4日中國搶先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展現政策決心及正在自信進行具有戰略意義的話語權爭奪。外交部12月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明,美國打著民主旗號煽動分裂,將民主公器私用,是徹頭徹尾的反民主行徑;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是推進地緣戰略的工具。美國及其幫凶對中國不依不饒的戰術圍攻及戰略縱深對應的是中國不可逆轉的抗爭。這一趨勢和特徵為全球未來命運投下陰影。
二、社會發展複雜多變
香港民主應運而生
作為社會、文化和倫理上的生活實踐而非純粹政治概念的民主,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及不同歷史背景下形態各異,并不斷在人類文明進步中得以演繹和匡正,在完善民主實踐豐富民主理論的同時,以推陳出新日臻完善的節奏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政治生態、社會環境和人民需求,從而實現人類對美好生活及普世價值之追求。歷史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政治制度,亦沒有一種模式一勞永逸亘古不變地適應所有制度。順應時代、符合國情、穩定社會及改善民生才是民主試金石。
12月19日,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90席議員從153名候選人中順利產生。新選制下的不同界別和黨派的新面孔,通過臉書、電郵、微信及網站等新興媒體展開良性競爭,凸顯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和公平競爭性。選委會界別以98.48%高投票率展現了香港澎湃動力。首次學界精英參選及全面消除自動當選,表明新選制進步性及優越性。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香港新型民主魅力不僅在於令紛擾社會走出泛政治化泥淖,肇始香港的良政善治,而且在東西方選舉文化和政治文明發展史上開啟先河,獨樹一幟。
今次立法會選舉,文明配合及人性服務成為另一最大特點。在後勤服務和安全保障上周到詳細、盡善盡美,不管是老者還是殘障人士,是內地港人還是公共交通,政府在全面設計和各項預案上有條不紊,避免了以往的混亂和雜音,防範了騷擾與暴力,更抑制了操控選票的恐嚇惡行。政務司長李家超說,立會選舉的整體設計專門剔除了背叛香港的「外國代理人」。特殊背景下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選舉充滿理性,社會認同與民主價值得以實現,既達到了民主制度實質跨越的社會預期,亦豐富了香港新型民主的真實內涵。
12月10日,特區政府對美國發聲,批評「民主峰會」借民主之名破壞民主之實,粗暴罔顧事實,干涉香港事務,把反中亂港裡通外國的犯罪分子推到台前,破壞和褻瀆民主法制,反對西方國家以價值觀干涉屬於中央事權的香港政體,確保香港法治與司法獨立及香港營商環境的長治久安。12月14日英國的香港半年報告對香港進行不實指控,特區政府予以反駁,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敦促英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尊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準則,停止干涉香港事務。
12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从六个章節全面系統闡釋了香港民主的昨日今生,從其孕育、發展、退化及轉變過程,詳盡論述了香港推進「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只有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歷史特点,才能找到具有制度韌性的民主机制。本屆立法會選舉在多元性、創新性、專業化等方面開啓了香港民主新紀元,不僅回擊了以英美為代表的某些西方國家抹黑新選制的言行,而且對西方價值觀和頹廢民主模式形成強烈諷刺。
學界認同,香港新選舉制度下的立會選舉對未來不同體制,特別是與香港有著類似歷史背景、多元文化的國家和地區在選舉制度及選舉文化上頗有借鑒作用,在特區未來多個選舉中更不乏昭示之功能。有學者指出,由於選委會選舉產生的議員之選民基礎與日後行政長官選舉的選民基礎的一致性,該分配比例比較有利於立法會中形成穩定支持行政長官的主體力量,促進行政與立法的對接和統籌以維護落實行政主導。
三、新立法會起航正當時
良政善治任重而道遠
進入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得以快速提升,不論是物質品質還是精神價值均富含空前追求動能和足夠的實踐慾望。在通往該目標過程中,不同的審美情趣、方法途徑及評估水準卻因歷史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不同而異彩紛呈。中國在立足本國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前提下,以人民為中心開啓了國家現代化進程,將先進政黨、人民至上和聚焦發展視為三大關鍵應用。把正確的事做正確是全人類追求的共同價值,也是巨大的實踐挑戰。中國走出的民主自由人權道路,為世界貢獻了有益的實踐智慧。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文明與文化既有充分的中國基因張力又有深厚的中华文明孕育。香港民主是中國民主與中華文化的載體與組成,雖然經歷西方殖民並打上了被殖民的時代烙印,但香港社會發展和歷史變遷均呼喚並要求港人必須認清形勢、識別大局、著眼未來從而形成正確定位。完善選舉法及「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新一屆立法會承載著民族重託和時代重任,以歷史觀和發展觀良政善治、以香港利益為依歸,堅定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揚帆起航,使命已就。
香港是世界的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都市和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在航運、貿易、金融及服務業享有美譽。如何利用香港平台及其集聚功能,引進人才、輸入資本、做大香港、助推內陸,實現產業結構全面系統升級成為新課題。新一屆立法議員,如何在專業領域和治理能力上有所作為,將是未來極大挑戰和成長機遇。國際視野的拓寬,世界格局的認知是一方面,了解國情,與內地政府和行業對話、交流、學習和提升又是另一方面。選舉結束了,使命與挑戰亦同步而至。
民主的核心是民生。西方民主的突出表現是動聽的演說、資本的操縱及選票的驅使。淺表性、臨時性及目的性又是其最大特徵。然而,香港民主則是具有突出的香港色彩和時代痕跡。追求香港的民主價值需要潛心諦聽歷史腳步、把握時代脈動、擺脫政治紛擾,近距離體察民生民情與民意,實事求是貼地踐行「一國兩制」新實踐,既科學高效構建新政,又躬身基層參與治理,成就動力型、創新型和溫暖型的人民至上聚焦發展之民主架構。
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頤指氣使,日前對香港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處心積慮醜化抹黑,誣稱「香港民主受侵蝕」並依據「香港自治法」將中央駐港機構負責人再次列入制裁名單,然而,這並不能掩飾香港在英國150多年統治下並無民主可言的事實。剛當選的90名立法會議員均經過了愛國愛港的資格審查,作為「超級國家隊」,他們將本著對選民信任和建設香港的歷史責任,設想香港未來,履行治港使命,打破政治壁壘,監察政府施政,推進香港新型民主發展的歷史進程。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1-2月號第23-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