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鐘樓是香港最知名的地標之一,是不少港人的集體回憶,不過鐘樓的鐘聲相信不是很多人聽過。鐘樓裡的銅鐘於1921年開始為市民報時,但自1950年起,技術難題使得報時銅鐘不再運作。2021年正值銅鐘運作100周年。在悄然沉默71年後,清越悠揚的鐘聲於12月9日傍晚6時再次回蕩在維港上空,喚起這座城市的百般回憶。
鐘樓塵封的歷史:九廣「親情線」
細觀尖沙咀鐘樓,你會發現它以紅磚及花崗岩建造,具有英國愛德華時代古典復興建築風格。樓高44米,樓頂裝有7米高的避雷針。鐘樓上部為八角形,有圓頂鐘塔,白色的古典裝飾如卷形扶壁、柱子及簷飾等,與紅磚形成強烈對比,在尖東海傍相當亮眼。
作為昔日九廣鐵路九龍總站的重要組成部分,鐘樓記載了老一輩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那時候錶並不普及,基層市民都不知道準確的時間,而鐘樓嘹亮的鐘聲及清晰的時分鐘面,正正能鳴鐘報時,讓他們知道要買幾點的票,避免誤點錯過車。昔日車站客流量多,鐘樓下人來人往,不少人力車夫愛在附近徘徊接生意,他們會望準鐘樓時間,最重要是知道甚麼時間能下班回家吃飯。
九廣鐵路曾連接了內地與香港,被譽為粵港「親情線」鐵路不僅打通了內地與香港人流和物流互通的網絡,更記錄了香港老一輩離別與前行的故事,曾滿載無數人返回內地家鄉探親的喜悅之情,是兩地血脈相連的標記。鐘聲隔了71年再次響起,有特意到場的長者指鐘聲令她回想起兒時與家人坐火車到廣州的經歷,令她非常感動。
「尖沙咀鐘樓曾是歐亞火車聯繫的東方總站標記,見證了香港和內地鐵路發展與聯繫的歷史。」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古建)吳國樑介紹,九廣鐵路將香港與內地的鐵路系統相連接,沿著鐵路可一直北上達哈爾濱,續與橫跨西伯利亞的鐵路相連,通往歐洲大陸。
不過,隨著香港城市的發展,舊九龍總站已不能應付需求,尖沙咀火車站便遷往紅磡站現址。而九龍總站大樓被拆卸後,原址興建了香港太空館和香港文化中心,而鐘樓仍得以保存,是總站在1978年拆毀後現存的唯一見証,並於1990年列為法定古蹟。
尋聲英國 重錄鐘聲
自1921年3月銅鐘首次報時起,鐘樓的鐘聲曾陪伴著香港人拼搏向上的步伐,默默見證著香港的繁榮發展。為紀念銅鐘運作100周年,香港文化中心去年起研究銅鐘重新報時可行性。不過,鐘樓在九龍總站搬離後曾進行加固工程,部分樓層被混凝土所封,因而難以將銅鐘掛回原來位置,另外鐘樓內部份樓層封閉,即使將銅鐘還原,聲響也不復當年。為回復當年鐘聲,香港文化中心遂展開一場遠至英國的尋聲之旅,成功聯絡鑄造鐘樓銅鐘的廠商:英國約翰泰勒鑄鐘廠。原來鑄鐘廠於1919年鑄造了香港銅鐘後不久,以同樣方式、相同工匠與物料,鑄造了另一降E調同款銅鐘,不論調音及重量均相同。該銅鐘現存放於英國拉夫堡一博物館內,可供重新錄製銅鐘聲。如今市民聽到的鐘聲就是通過數碼鐘聲系統,將錄製的鐘聲與香港天文台的網絡時間聯繫,實現同步報時,由每日早上八時至午夜期間每小時響起。
鐘聲再響,鐘樓重新為市民報時,讓原只屬於祖父輩的珍貴回憶,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好的記憶。嘹亮的鐘聲為社會注入活力,亦為鐘樓和維港海濱增添色彩。
本文刊載於《知識》雜誌2022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