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已經殺入香港社區。在與病毒賽跑的過程中,有報道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是亞洲第一個將奧密克戎病毒株分離的團隊。該團隊在2021年11月29日成功將病毒株分離,距離香港於11月25日首次出現奧密克戎變種病毒輸入個案僅四天,距離世衛組織在11月24日從南非收到變種病毒的報告也只有五天。
帶着對這個“亞洲第一”團隊的好奇,我們走進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看到穿著白大褂和防護服的研究人員行色匆匆、不停穿梭,頗有走進急診科之感。在新發傳染病研究方面,港大微生物學系有著“悠久”歷史: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到1997年禽流感暴發,再到2003年的SARS,到應對暴發已有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走在科研最前沿,加之2003年成立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使得整個團隊的研究能力與研究設置都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在一間滿是儀器的實驗室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接受了我們的訪問,他是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負責人之一,他的研究小組也是全球正在積極研發新冠疫苗的專家團隊之一,目前研發的全球首款流感疫苗載體噴鼻式新冠疫苗在海外已進入三期臨床。
文|本刊特約記者 秦玥
噴鼻疫苗已進入三期臨床
“噴鼻式疫苗增強上呼吸道免疫力,對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較有效。如果能達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記者:現在已經有很多種疫苗,您的團隊研究噴鼻式疫苗的初衷是什麼?噴鼻式疫苗應對新冠病毒特別是變種病毒奧密克戎的效果怎麼樣?什麼時候上市呢?
陳鴻霖:目前全世界已經在使用很多種類的疫苗,包括內地起碼有兩種以上,如科興和國藥這樣的肌肉注射滅活疫苗,還有國外的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等。但現在的問題是打完疫苗以後,幾個月之後抗體就下降了,另外就是可能會被二次感染,甚至有些人打了第三針之後還會被感染,特別是遇到奧密克戎這種傳染力很強的變種病毒。所以大家就在研究,有沒有新一代的疫苗可以令感染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可能還是會有人感染,但不會像歐美一些國家每天都是破記錄的暴發。香港、內地都控制得比較好,還沒有看到這種“海嘯式”上升,但如果以後逐步開放了,我們也在思考會不會有一種疫苗可以減低感染率。這是噴鼻式疫苗研究的初衷,就是為了增強上呼吸道免疫力,對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較有效。如果能達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我們對噴鼻式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差不多是從2020年1月底開始的,香港沒有疫苗生產基地,目前工作主要是由內地的萬泰生物和廈門大學在推進,最近我得到的信息是他們已經在菲律賓開展了三期臨床,其他國家隨後也會開始,目前工作還在進行中,希望儘快上市。
記者:新冠病毒疫情已經流行了兩年多,出現過幾次變種,其中奧密克戎傳播比其他變種更快,甚至可以繞過疫苗和先前感染獲得的免疫保護。將來如果有奧密克戎的下一代病毒,疫苗的研發能不能追得上病毒變種或發展的速度?
陳鴻霖:對,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們的噴鼻式疫苗研究其實最初是朝著流感疫苗的方向開始的。你知道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是因為免疫力時間維持的不夠長,另外流感病毒會經常變異,所以全世界都在尋找通用疫苗(廣譜疫苗)。我們當時這個系統是為了流感疫苗而研發的,並敲掉了一個不好的基因,從機制上我們認為它會誘導比較廣譜的免疫力。大概是從2014年左右我們開始研究這個系統,已經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是突然間冒出的主意。
當新冠病毒疫情發生時,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這個系統來研發新冠疫苗,這個系統其實具有一定的特性,比如說會誘導比較廣譜的免疫力。我們現在也在測試這個系統能否提供對奧密克戎的保護性,初步的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在動物的上呼吸道噴了疫苗,三、四天後就基本檢測不到病毒了,當然最後還是要做臨床實驗,如果說臨床實驗也跟動物實驗的效果一樣好,就可以認為這款疫苗有希望減低感染率。
應對病毒變異要用混合式疫苗
“不能只對付一個變異株,你可能要同時對付兩或三個變異株,那就可能需要一個混合式疫苗。”
記者:您剛才說到廣譜疫苗,我想到前兩天有專家談到做檢測,檢測的範圍廣,成本就會高。對於廣譜疫苗的研發來說,有沒有考慮到疫苗的功能很強大,能全面提升免疫力,但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陳鴻霖:從疫苗角度來說,如果說技術達到了,成本應該是不會上去的,關鍵是你要找到技術的關鍵要點,如果找到了,我不擔心成本會上去。
現在,從世界衛生組織到疫苗研發機構以及藥廠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如何研發出一個非常廣譜的疫苗?但是難度不小。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可以取其次:用混合疫苗。即幾種病毒株加在一起,就像我們現在的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有四個病毒株,兩個甲型,兩個乙型。我們沒辦法做出通用疫苗,就先把四個病毒株加在一起。
對於新冠病毒來說,我們不知道以後會往哪個方向演化,有可能再過一兩年,整個情況會穩定下來,但是可能同時有幾個變異株都在流行。但你不能只對付一個變異株,你可能要同時對付兩或三個變異株,那就可能需要一個混合式疫苗。
未來很有可能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流行着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那怎麼辦?一種疫苗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地區,亞洲可能一種,歐洲或者美國是另一種,所以這裡有很多策略,要根據病毒演化方向去考慮。現在大家都還在尋找哪一種方案是最合適的,哪一種是最可能做成的,以儘快給大眾使用。
新冠“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
“在醫療系統或者醫療資源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要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如果感染率控制在很低水平的話,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還得採取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進行控制。”
記者:現在歐美國家採取的方法是群體免疫,英國每天都有七、八萬人感染,如果是群體免疫的話,可能有人在問,身體內已經有抗體了,疫苗還重要嗎?
陳鴻霖: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或者免疫能力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再被感染都沒事,但有一些人比如說他有一些基礎疾病,如果被二次感染的話,可能會引起比較嚴重的症狀,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等。
同時我們也知道,疫苗沒辦法提供很長時間的保護力,也就是說它抗體水平不可能一直維持得很高,打完疫苗後幾個星期、或一到兩個月,可能抗體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就下降到很低的水平。當被二次感染的時候,身體裡的免疫力有記憶可能會被重新啟動。每個人的啟動速度不一樣,有些免疫力差的可能要一個星期到10天,身體好的可能就三天,所以還是要再打一次疫苗,把免疫力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當再碰到這個病毒的話,就會在比較短時間把病毒中和了。所以說如果病毒繼續流行的話,還得再經常打疫苗。當然這個經常是多久?是6個月、9個月或者一年?這就要看情況了。
流感疫苗大概是一年打一次,會不會以後新冠疫苗也是一年打一次?但現在是不到一年就打一次,以色列開始在打第四針了,從去年1月份開始打到現在的1月份,才12個月,意味著基本上三個月左右就去打一針,太頻密了。現在包括歐洲已經在討論,以色列這麼頻密行不行?目前還沒有很足夠時間去研究免疫學的一些問題,這是後面疫苗發展要考慮的問題。
記者: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將來新冠病毒無論怎樣變異,它有可能會像流感,成為長期和人類共存的病毒?
陳鴻霖:很有可能。新冠疫情已經流行了兩年多,病毒一波比一波厲害,傳染力也越來越強。在很早的時候,大家就認為這個病毒不可能從人類消失。當然說要到多長時間後穩定下來,就像我們跟流感一樣共存,還說不準。也許要到所有人、或是差不多99%的人打過疫苗,打過最基礎的兩針,然後慢慢看到整個住院率不是那麼高,又有別的疫苗開始在使用,這個時候大家心裡就慢慢安定下來了,不會說一有人感染,就產生很大的社會恐慌、或對國家生產力產生很大影響。很多人的症狀可能不用住院,但是一發燒,那可能就馬上影響到生產力了。有人舉例說,如果50%的人口被感染、當中10%的人不能上班,那麼這個社會的生產力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說,要到疫情真的不影響社會方方面面的活動,才算是真的穩定下來。我們希望病毒不要往壞的方向變化,希望有足夠好的疫苗來維持人口的免疫力。
記者:我們特別說到疫情對全球經濟包括生產力這方面的打擊很大。歐美國家用我們的話來說是“躺平”狀態,但是對於內地,比如天津、西安等出現疫情的地方都在努力動態清零,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國家需要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您的理解是什麼?
陳鴻霖: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包括內地跟香港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人口的密度,一個是整個醫療系統的配置。內地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麼多人口有對整個醫療系統的需求。如果有人感染的話,哪怕只是很小比例,也會給醫療系統和醫療資源造成很大壓力。同時每天還有別的病人要去醫院看病,看各種各樣的病,儘管奧密克戎引起的症狀不是很嚴重,但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需要治療。在醫療系統或者醫療資源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這樣應對疫情的話就比較從容。所以每個國家需要根據它的實際情況採取不一樣的控制措施。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傳染病去採取不一樣的防控措施。如果這個病毒剛出現,又有很好的疫苗,我們其實有可能把它消除。天花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在1980年,因為有很好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就跟很多國家一起協定,把這個疾病徹底撲滅了。
但是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消除了,有幾個原因:一是有很多感染者沒有症狀,沒有症狀你就很難把他們給鑒定出來。二是現在的疫苗也達不到一接種以後就不再被感染的效果,香港有不少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都是打過疫苗的。三是這個病毒好像可以感染動物。已經聽說在美國很多鹿被感染,如果這個病毒跑到動物那裡,就更難把它撲滅。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這個病毒基本上很難被消除。
如果新冠病毒很難被消除的話,接下來的應對措施就很重要,就是說在某個階段要怎麼採取跟病毒共存的方式。共存的意思就是像流感一樣,維持一個很低水平的傳播。比如說到了流感季節,會有比較多的人被感染,平時的話比較低,那麼在流感季節快來臨的時候,大家就要打疫苗,嚴重流行時戴好口罩以及保持經常開窗等這些常識性措施,這樣就可以把整個感染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如果能夠控制到很低水平的話,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還得採取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進行控制。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來勢洶洶,已經殺入香港社區。在與病毒賽跑的過程中,有報道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是亞洲第一個將奧密克戎病毒株分離的團隊。該團隊在2021年11月29日成功將病毒株分離,距離香港於11月25日首次出現奧密克戎變種病毒輸入個案僅四天,距離世衛組織在11月24日從南非收到變種病毒的報告也只有五天。
帶着對這個“亞洲第一”團隊的好奇,我們走進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看到穿著白大褂和防護服的研究人員行色匆匆、不停穿梭,頗有走進急診科之感。在新發傳染病研究方面,港大微生物學系有著“悠久”歷史: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到1997年禽流感暴發,再到2003年的SARS,到應對暴發已有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走在科研最前沿,加之2003年成立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使得整個團隊的研究能力與研究設置都處於世界一流水平。在一間滿是儀器的實驗室內,微生物學系教授陳鴻霖接受了我們的訪問,他是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負責人之一,他的研究小組也是全球正在積極研發新冠疫苗的專家團隊之一,目前研發的全球首款流感疫苗載體噴鼻式新冠疫苗在海外已進入三期臨床。
文|本刊特約記者 秦玥
噴鼻疫苗已進入三期臨床
“噴鼻式疫苗增強上呼吸道免疫力,對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較有效。如果能達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記者:現在已經有很多種疫苗,您的團隊研究噴鼻式疫苗的初衷是什麼?噴鼻式疫苗應對新冠病毒特別是變種病毒奧密克戎的效果怎麼樣?什麼時候上市呢?
陳鴻霖:目前全世界已經在使用很多種類的疫苗,包括內地起碼有兩種以上,如科興和國藥這樣的肌肉注射滅活疫苗,還有國外的mRNA疫苗、腺病毒疫苗等。但現在的問題是打完疫苗以後,幾個月之後抗體就下降了,另外就是可能會被二次感染,甚至有些人打了第三針之後還會被感染,特別是遇到奧密克戎這種傳染力很強的變種病毒。所以大家就在研究,有沒有新一代的疫苗可以令感染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可能還是會有人感染,但不會像歐美一些國家每天都是破記錄的暴發。香港、內地都控制得比較好,還沒有看到這種“海嘯式”上升,但如果以後逐步開放了,我們也在思考會不會有一種疫苗可以減低感染率。這是噴鼻式疫苗研究的初衷,就是為了增強上呼吸道免疫力,對經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比較有效。如果能達到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新冠病毒感染率也就下降了。
我們對噴鼻式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差不多是從2020年1月底開始的,香港沒有疫苗生產基地,目前工作主要是由內地的萬泰生物和廈門大學在推進,最近我得到的信息是他們已經在菲律賓開展了三期臨床,其他國家隨後也會開始,目前工作還在進行中,希望儘快上市。
記者:新冠病毒疫情已經流行了兩年多,出現過幾次變種,其中奧密克戎傳播比其他變種更快,甚至可以繞過疫苗和先前感染獲得的免疫保護。將來如果有奧密克戎的下一代病毒,疫苗的研發能不能追得上病毒變種或發展的速度?
陳鴻霖:對,這是個很好的問題。我們的噴鼻式疫苗研究其實最初是朝著流感疫苗的方向開始的。你知道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是因為免疫力時間維持的不夠長,另外流感病毒會經常變異,所以全世界都在尋找通用疫苗(廣譜疫苗)。我們當時這個系統是為了流感疫苗而研發的,並敲掉了一個不好的基因,從機制上我們認為它會誘導比較廣譜的免疫力。大概是從2014年左右我們開始研究這個系統,已經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是突然間冒出的主意。
當新冠病毒疫情發生時,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用這個系統來研發新冠疫苗,這個系統其實具有一定的特性,比如說會誘導比較廣譜的免疫力。我們現在也在測試這個系統能否提供對奧密克戎的保護性,初步的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在動物的上呼吸道噴了疫苗,三、四天後就基本檢測不到病毒了,當然最後還是要做臨床實驗,如果說臨床實驗也跟動物實驗的效果一樣好,就可以認為這款疫苗有希望減低感染率。
應對病毒變異要用混合式疫苗
“不能只對付一個變異株,你可能要同時對付兩或三個變異株,那就可能需要一個混合式疫苗。”
記者:您剛才說到廣譜疫苗,我想到前兩天有專家談到做檢測,檢測的範圍廣,成本就會高。對於廣譜疫苗的研發來說,有沒有考慮到疫苗的功能很強大,能全面提升免疫力,但是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陳鴻霖:從疫苗角度來說,如果說技術達到了,成本應該是不會上去的,關鍵是你要找到技術的關鍵要點,如果找到了,我不擔心成本會上去。
現在,從世界衛生組織到疫苗研發機構以及藥廠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如何研發出一個非常廣譜的疫苗?但是難度不小。另外一個考慮就是可以取其次:用混合疫苗。即幾種病毒株加在一起,就像我們現在的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有四個病毒株,兩個甲型,兩個乙型。我們沒辦法做出通用疫苗,就先把四個病毒株加在一起。
對於新冠病毒來說,我們不知道以後會往哪個方向演化,有可能再過一兩年,整個情況會穩定下來,但是可能同時有幾個變異株都在流行。但你不能只對付一個變異株,你可能要同時對付兩或三個變異株,那就可能需要一個混合式疫苗。
未來很有可能在全世界不同地區流行着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那怎麼辦?一種疫苗可能不適用於所有地區,亞洲可能一種,歐洲或者美國是另一種,所以這裡有很多策略,要根據病毒演化方向去考慮。現在大家都還在尋找哪一種方案是最合適的,哪一種是最可能做成的,以儘快給大眾使用。
新冠“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與人類共存
“在醫療系統或者醫療資源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要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如果感染率控制在很低水平的話,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還得採取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進行控制。”
記者:現在歐美國家採取的方法是群體免疫,英國每天都有七、八萬人感染,如果是群體免疫的話,可能有人在問,身體內已經有抗體了,疫苗還重要嗎?
陳鴻霖:每個人的身體素質或者免疫能力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再被感染都沒事,但有一些人比如說他有一些基礎疾病,如果被二次感染的話,可能會引起比較嚴重的症狀,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等。
同時我們也知道,疫苗沒辦法提供很長時間的保護力,也就是說它抗體水平不可能一直維持得很高,打完疫苗後幾個星期、或一到兩個月,可能抗體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就下降到很低的水平。當被二次感染的時候,身體裡的免疫力有記憶可能會被重新啟動。每個人的啟動速度不一樣,有些免疫力差的可能要一個星期到10天,身體好的可能就三天,所以還是要再打一次疫苗,把免疫力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當再碰到這個病毒的話,就會在比較短時間把病毒中和了。所以說如果病毒繼續流行的話,還得再經常打疫苗。當然這個經常是多久?是6個月、9個月或者一年?這就要看情況了。
流感疫苗大概是一年打一次,會不會以後新冠疫苗也是一年打一次?但現在是不到一年就打一次,以色列開始在打第四針了,從去年1月份開始打到現在的1月份,才12個月,意味著基本上三個月左右就去打一針,太頻密了。現在包括歐洲已經在討論,以色列這麼頻密行不行?目前還沒有很足夠時間去研究免疫學的一些問題,這是後面疫苗發展要考慮的問題。
記者: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將來新冠病毒無論怎樣變異,它有可能會像流感,成為長期和人類共存的病毒?
陳鴻霖:很有可能。新冠疫情已經流行了兩年多,病毒一波比一波厲害,傳染力也越來越強。在很早的時候,大家就認為這個病毒不可能從人類消失。當然說要到多長時間後穩定下來,就像我們跟流感一樣共存,還說不準。也許要到所有人、或是差不多99%的人打過疫苗,打過最基礎的兩針,然後慢慢看到整個住院率不是那麼高,又有別的疫苗開始在使用,這個時候大家心裡就慢慢安定下來了,不會說一有人感染,就產生很大的社會恐慌、或對國家生產力產生很大影響。很多人的症狀可能不用住院,但是一發燒,那可能就馬上影響到生產力了。有人舉例說,如果50%的人口被感染、當中10%的人不能上班,那麼這個社會的生產力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說,要到疫情真的不影響社會方方面面的活動,才算是真的穩定下來。我們希望病毒不要往壞的方向變化,希望有足夠好的疫苗來維持人口的免疫力。
記者:我們特別說到疫情對全球經濟包括生產力這方面的打擊很大。歐美國家用我們的話來說是“躺平”狀態,但是對於內地,比如天津、西安等出現疫情的地方都在努力動態清零,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國家需要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您的理解是什麼?
陳鴻霖:每個國家情況不一樣,包括內地跟香港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人口的密度,一個是整個醫療系統的配置。內地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麼多人口有對整個醫療系統的需求。如果有人感染的話,哪怕只是很小比例,也會給醫療系統和醫療資源造成很大壓力。同時每天還有別的病人要去醫院看病,看各種各樣的病,儘管奧密克戎引起的症狀不是很嚴重,但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需要治療。在醫療系統或者醫療資源還比較緊缺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是把感染率控制在很低的水平,這樣應對疫情的話就比較從容。所以每個國家需要根據它的實際情況採取不一樣的控制措施。
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我們會根據不同的傳染病去採取不一樣的防控措施。如果這個病毒剛出現,又有很好的疫苗,我們其實有可能把它消除。天花就是一個例子,當時在1980年,因為有很好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就跟很多國家一起協定,把這個疾病徹底撲滅了。
但是新冠病毒就不太可能被消除了,有幾個原因:一是有很多感染者沒有症狀,沒有症狀你就很難把他們給鑒定出來。二是現在的疫苗也達不到一接種以後就不再被感染的效果,香港有不少感染奧密克戎的患者都是打過疫苗的。三是這個病毒好像可以感染動物。已經聽說在美國很多鹿被感染,如果這個病毒跑到動物那裡,就更難把它撲滅。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意味著這個病毒基本上很難被消除。
如果新冠病毒很難被消除的話,接下來的應對措施就很重要,就是說在某個階段要怎麼採取跟病毒共存的方式。共存的意思就是像流感一樣,維持一個很低水平的傳播。比如說到了流感季節,會有比較多的人被感染,平時的話比較低,那麼在流感季節快來臨的時候,大家就要打疫苗,嚴重流行時戴好口罩以及保持經常開窗等這些常識性措施,這樣就可以把整個感染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如果能夠控制到很低水平的話,就可以跟病毒平安共存。但如果達不到這一點,還得採取各種各樣的防疫措施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