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自古對於中華民族便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從此語境出發,人們口中的“過年”,不僅代表著團聚的溫馨與一整年收穫的喜悅,也寓意著中華兒女樸素而平凡的希冀與對新一年的祝願。
對香港與澳門而言,傳統節慶期間的氛圍並沒有因為兩地的“國際範兒”而被削弱。相反,因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加之中西文化的交融,春節的個性化與地域性特點更強,表現形式更加多種多樣,折射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文|本刊記者 張思詩
“年”文化在港澳的堅守與傳承
今天的許多老一輩的香港與澳門人仍十分注重春節的傳統習俗,默默遵循古老的節慶方式。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帶動與言傳身教下,新一輩的香港年輕人也受到春節傳統習俗的影響。縱然現代都市的摩登風尚與習慣規範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這一延續千年的傳統,春節仍以獨特而堅韌的方式在香港與澳門扎根下來。
古文有言“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香港,寫揮春(又言“春聯”),行花市,辦年貨,包利是,放全盒,預備賀年糕點……這是一個普通的香港家庭為迎新年而進行的常規籌備。如今“爆竹聲聲”的情景雖已不多見,但香港歷年在大年初二於維多利亞港舉辦的農曆新年煙花匯演,同樣將節日的氛圍烘托的淋漓盡致。人們在當天相約維港之畔,觀煙花賞夜景,辭舊迎新,為來年祈福許願。位於旺角附近的花墟往往在臘月時分就已人潮湧動,紛繁花簇令人眼花繚亂。與親朋好友攜手行花市、置辦年花是香港人一項迎接新年基本的儀式。盆菜是香港飲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追溯起源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以木盆作為盛菜器皿而得名,用料豐富多樣,是家家戶戶春節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式,寓意滿堂吉慶、豐衣足食。
值得一提的是,新界村落是香港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特色的地域之一,每一個村落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淵源,其間,形成了大致相同而各有小異的習俗。每逢春節前後,重視傳統習俗的新界村落將舉辦點燈儀式。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村落街邊都會被大大小小的燈籠點綴,星星點點,喜氣洋洋,綿延不絕。燈在粵語中諧音“丁”,傳統觀念中點燈有祈禱家族人丁興旺的寓意,同時祈禱家中小孩子健康成長。傳統的點燈儀式包括開燈、慶燈和完燈,分別在不同日子舉行。例如元朗錦田鄉會在正月初十開燈,慶燈和完燈則在元宵佳節進行。
在澳門的春節習俗中,“謝灶”是延續至今最傳統也最具代表意義的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與香港不同的是,澳門春節期間還會特設“燃放爆竹特區”,允許遊人在區內燃放爆竹,各爆竹攤檔領牌獲開設,生意興旺。疫情之前,不少香港人專程前來爆竹特區盡情燃放爆竹度節。
當著眼港澳節慶文化時,很容易發現嶺南文化的身影。醒獅(又稱“舞獅”)便是嶺南文化的一個象徵,是嶺南地區最具代表的節慶運動之一,同樣在香港和澳門也廣受歡迎。舞獅文化有著逾千年的發展歷史,融合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在港澳大大小小的節日慶典中常常出現。春節期間,舞龍舞獅一般在香港與澳門的各個街道進行巡演,與鬧市街景和湧動人流融在一起,獅隊上街採青、巡遊,鑼鼓聲不斷,新春氣氛極佳。
港澳“年”文化的“西洋元素”
春節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寓意,凝聚著中華兒女共同的對家的向往和對親情的渴盼。然常言道,“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年”文化既有大同也有小異,模樣多元紛呈。作為中西文化交融共生的港澳地區,“年”文化還增加了許多“西洋元素”。對親情一致的珍視及對新年的期待,讓不同的文化在春節到來的這一刻實現共鳴,春節文化的內涵從而變得立體而豐富。
新春花車巡遊是典型兼具中西文化特色的節目,常年作為香港和澳門重要的慶典活動在春節街頭上演。除了為港澳本地增添年味兒,花車巡遊還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香港舉辦此項活動時間較早,於1996年開始,參考外國的花車巡遊模式。每年花車巡遊都會根據當年的實際情況策劃獨具特色的活動主題。精心裝扮的花車風格多樣,伴隨多個表演團體現場表演。在往年的巡遊活動中,匈牙利花式灌籃、美國啦啦隊熱舞、非洲鼓樂舞蹈、菲律賓男子高跟鞋熱舞、香港花式跳繩,還有海南民族舞蹈、來自陝西韓城的喜慶行鼓表演……各國演員齊聚大街小巷,各種語言和音樂舞蹈共同演繹不同情境下的春節概念,凝聚成獨特的港澳“年”味道。只是因為疫情影響,香港近兩年的花車巡遊活動暫時被擱置,澳門則計劃於2月3日(大年初三)及2月12日(大年十二)晚上恢復舉行大型花車匯演。
無論在香港還是澳門,外國元素逐漸入鄉隨俗,以獨特的方式融入到中國農曆新年的歡慶儀式中。每年元宵節期間,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和媽閣廟前地,上演多場葡萄牙土風舞演出,葡萄牙演員常常與現場的觀眾進行互動,同祝中國年。代表著美國經典卡通文化的香港迪士尼樂園也會在春節期間打造獨具中國傳統新年文化的街道和場景,人氣玩偶穿上經典唐裝,手作中國傳統拱手禮,喜迎四方春節賓客。春節還是各個海外演出團體來港、來澳進行經典劇目巡演的熱門時段,各大演出場所、劇場內,不同語種、風格情節迥然的演出都座無虛席。謝幕階段,演員們往往都會學上一兩句中文,問候現場觀眾“新年好”。
“此心安處是吾鄉”,春節的文化意義與不可替代性讓每一個中華兒女為之動容。無論身在何處,對祖國、家鄉和親人的眷戀,早已為這個節日鋪上一層深深的中國紅。近代以來,香港和澳門曾被外來殖民者侵佔、統治,外來文化也隨之來襲。碰撞與交錯,交流與融合,然中華傳統文化在泥濘而堅硬的歷史縫隙中堅韌屹立,直至今時今日兼收並蓄,煥發新生。港澳的“年”文化並未僅僅留戀於對往昔的記憶,它既有宏大敘事的共同記憶,更是具體而微的獨特體驗。傳承、包容與創新,此番中國年值得細細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