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魏訊) 2月2日北京報道:2日下午,北京冬奧會火炬在北京冬奧公園、首鋼園傳遞,傳遞距離超過20公里,由416名火炬手接力完成。


奧運史上首次完成機器人與
機器人之間在水下火炬傳遞
其中包括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與機器人之間在水下的火炬傳遞,由水陸兩棲機器人與水下變結構機器人在北京冬奧公園水下完成。北京冬奧公園、首鋼園傳遞的主題為“冰雪秀帶”,展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體現“雙奧之城”獨特魅力。
中國獲得冬奧會金牌最多的選手、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教練員王濛擔任第一棒,中國滑雪協會原秘書長單兆鑒,短道速滑世界冠軍、曾5次獲得世錦賽3000米接力項目金牌的劉秋宏等多位冬季項目代表者擔任火炬手。最引人關注的是在水下完成的火炬傳遞環節。這個環節由水陸兩棲機器人與水下變結構機器人共同完成,包括機器人冰面滑行入水、水下火炬交接傳火、機器人出水三部分。
傳遞過程中,不僅能體現火焰在水中“水火相融”的神奇景象,還能展現設計者所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水下火炬傳遞不僅需要突破水下懸停精準作業、高精度定位導引等技術實現精準對接,還要突破跨介質可靠燃燒組織、火焰視覺效果維持等難題,形成無煙燃燒、綠色清潔的跨介質火炬。




500名志願者參與火炬傳遞
保障性工作
據了解,北京冬奧公園火炬傳遞用時超過6小時,是傳遞時間最長的一個場次。整體傳遞路線是從馬拉松大本營跑道起點出發,穿行永定河森林公園、蓮石湖公園等場所,沿永定河畔的跑道至馬拉松大本營終點。在冬奧公園火炬傳遞現場,依山坡地形地勢搭建起約360平米真冰場,當地群眾在歡快的威風鑼鼓聲中舞起了《金獅踏雪中國龍》等表演,冰雪愛好者翩翩起舞,冰上雙人滑、隊列滑表演贏來陣陣喝彩,充分展示“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
首鋼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簡稱首鋼園區)是北京冬奧組委、首鋼滑雪大跳台場館所在地,孕育著中國體育的冬奧夢想。在此擔火炬手的滑雪大跳台總設計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張利表示,“大跳台”的設計靈感來自跳台與敦煌“飛天”飄帶形象的契合,希望以建築外形的優美、流暢,傳遞出中國式的浪漫。曾經的首鋼工人,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製冰工劉博強也在此擔任火炬手。他自豪地說:“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讓我從一名紮鋼工人轉型為製冰工,成為首鋼轉型職工的代表。盼望著能在冬奧會上與世界一流的製冰師交流,把優秀技術留在中國。”
在首鋼園內,火炬傳遞路線從首鋼園廠東門廣場起點出發,在廠區內傳遞約3公裏後,經首鋼大食堂、焦爐等標之性景觀,抵達三高爐慶祝廣場到達終點。據了解,在北京冬奧公園、首鋼園火炬傳遞過程中,500余名之願者擔任點位員、觀眾組織、媒體接待等工作。他們來自高校京西發展聯盟、石景山區社會之願服務隊、青聯、各街道團工委等,這些之願者平均年齡24歲,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大學生。他們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提供專業化、全方位、高質量的之願服務,為火炬傳遞活動貢獻青春力量。
北京2022年冬奧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迎接冰雪之約奔向美好未來”。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傳遞,包括11個閉環外的封閉傳遞區域和1個閉環內的獨立傳遞區域。2月4日,經過約1200名火炬手傳遞的聖火,將點燃國家體育場主火炬塔,迎來激動人心的奧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