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軍旅劇《王牌部隊》由嵇道青任總製作人,劉岩任總導演,周志方、劉岩、胡堅編劇。該劇在愛奇藝平台和江蘇衛視熱播,收視率衝上衛視黃金檔同期TOP 1,“王牌部隊”相關話題全網閱讀量超過142億,被譽為“2022年開年軍旅史詩”。編劇周志方說:“主創團隊裡的嵇道青、劉岩和我三個人的軍齡相加,超過了100年,軍隊是我們青春的錨地,精神的故鄉,我們非常熟悉這種質感,也深深依戀着這種氣息。”這是他們創作這部劇的初衷和動力。
《王牌部隊》講述一個在精簡整編中被編入234師的落後團隊裡一個基礎薄弱的落後連隊,經過邊境作戰、抗洪救災、重大演習的淬火,成長為主力師裡的王牌團隊和王牌連隊,展現了當代軍人的成長故事。
初稿暫名《愛在八月》
在女兒暖暖出生2個月時,周志方正隨海軍第9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反海盜護航任務,海上打不通電話,整整半年他沒有女兒的消息,帶着對女兒的無限思念,他一邊護航一邊寫作劇本《愛在八月》。2013年6月,正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全軍中青年作家評論家高研班學習的周志方終於完成了57萬字的《愛在八月》的初稿,他的妻子文藝帶着已經兩歲的女兒到軍藝探望。周志方抱着女兒,看着電腦裡的最後一行字,那一刻他感到無比幸福,懷裡是他無比鍾愛的女兒,電腦剛剛完成的作品則是他的另一個“孩子”,這一刻,他們都在自己的身邊。
《愛在八月》裡的八月鎮,是一個虛構的地名,“八月”是劇本中的軍區主力師A軍234師師部所在地,也是劇中主人公高粱、顧一野、江南征等軍旅生涯開始的地方。周志方說,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於8月,“八月”所表現的不僅是劇中人對他們軍旅起點的愛,也是他們對這支軍隊的愛。
周志方歷時3年創作完成的《愛在八月》,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首屆國家優秀劇本扶持獎名單。2014年,製片人嵇道青接手了這個項目,最終劇集改名為《王牌部隊》,經過製作團隊8年的努力,這部電視劇才正式和觀眾見面。
人物特質源自經歷
周志方出生軍人家庭,他創作的劇本自然而然地流露着父親那一輩軍人的性格特質。周志方說:“比如陸平凡的恃才傲物,牛滿倉的農民式的智慧,擷取於我父親所在部隊的幾名基層軍官;有的源於我在連隊當兵鍛煉時的戰友袍澤,比如擔任連長時的秦漢勇關起門來的嚴格要求和打開門時的‘護犢子’,像極了我當年的營長”;《王牌部隊》的人物有的來源於周志方擔任軍事記者時走近過的一些人物,如劇中代表着經歷過戰爭考驗的老一輩軍人形象的鄭源“鄭二杆子”嚴厲果斷的指揮風格,以及關於這支軍隊不能死於和平的強烈憂患意識,都有他當年採訪過的一些從戰爭年代走來的解放軍指揮員的影子;還有一部分元素來源於周志方自己的經歷和人生理想,“比如顧一野對軍裝的痴迷和對軍人這個職業的執著,實際上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許多多在軍營裡長大又投身軍旅的軍隊子弟內心最熾烈的一種情懷的折射。”
“生死在一起”有原型
周志方在創作《王牌部隊》劇本時,深入研究軍史,他關注到有一個連隊得到了一面“生死在一起”的錦旗。“生死在一起”這5個字深深感動了他。解放軍的輕型步兵部隊,多次戰勝火力和機動力遠勝於自己的對手,創造了無數的戰爭奇跡,周志方因此找到了這部作品的主題和基本的故事線索。
周志方表示:《王牌部隊》講述的是解放軍陸軍一支主力部隊所發生的故事,主力就意味着在未來戰爭中更大的責任和擔當。在刻畫人物方面,讓每個角色都儘量靠近生活,賦予他們具有真實感的性格、情懷、命運、行為和語言。
據周志方介紹,《王牌部隊》另一位編劇劉岩也是本劇的總導演,她才華橫溢,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了解年輕人;而編劇胡堅是“80後”,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們為劇作注入了“年輕化”元素,電視劇最終呈現的效果也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