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余渭恒 I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秘書長
王 耀 I 全國港澳研究會澳門區會員
曾瑪莉 I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近年澳門高等教育有了較大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本文從澳門高等教育的概況和高等教育質量影響經濟增長的肌理出發,提出關於澳門高等教育產業發展的7點建議。
一、澳門高等教育概況
澳門高等教育在很長時期基本屬於空白。20世紀70年代,隨著本地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才逐漸開始發展。進入到80年代,當時的澳葡政府著手教育改革,制定了相關的教育法規,各類教育機構迅速發展起來。回歸後,特區政府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拓展高校辦學空間,特別是設立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各個高等院校形成了特色明顯的分工格局。隨着內地與澳門人員往來及文化交流的深入,澳門高校在內地知名度日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選擇來澳就讀,體驗兼具中西辦學特色的澳門高等教育。
根據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教育統計數據概覽2021》,澳門10所高等院校於2020/2021學年共開設342個高教課程,包括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高等專科學位、學位後文憑及高等教育文憑課程,註冊學生共39,093人。2020/2021學年10所高等院校教職員中,包括教學人員2,653人、非教學人員2,593人及研究人員722人。另外,2019年,有15所外地高等院校在澳門開辦共27個不同學歷等級的高教課程,註冊學生623人。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與適齡人口之比,被普遍用作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標準。適齡人口是指18至22歲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數。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於精英教育階段,15%-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根據《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澳門過去五年高等教育平均毛入學率達至84.44%,2019/2020學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95.02%,顯示澳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已達至非常之高的水平。
2020/2021學年,本澳10所高等院校的註冊學生當中,有23,163位來自外地的學生,佔整體學生的59.25%。外地學生絕大多數來自於中國內地,而且集中分布於幾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外地學生佔比過九成,人數突破一萬。澳門城市大學和澳門大學的外地學生比例分別為約六成和四成左右。理工學院和旅遊學院外地生佔比為兩成左右。
澳門高校通過加強科研激勵制度建設、加快引進國際上有名的華人學者、集中精力做起優勢研究領域等策略,本澳的部分科研成果在國際上已漸有名氣。近幾年,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進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QS等全球大學排名榜,幾所高校的競爭力得到逐步提升,若干高等教育優勢學科逐步成形(如中醫藥、微電子、旅遊培訓、中葡翻譯等)。
誠然,澳門高等教育仍面對兩大挑戰。第一,高等教育整體實力較弱,專業設置比較集中。澳門現有1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綜合性大學、應用型多專業理工學院,以及專科學院。綜合性大學只有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城市大學。由於建校歷史都不長,且無論在規模、口碑、學術研究水平、畢業生就業等各方面與世界名校均有較大差距,雖然近年部分學校在全球性或區域性大學排名中從無到有,且排名明顯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後的位置,整體實力較弱。從學科排名來看,雖然有個別學科在全球或區域處於靠前的位置,但絕大多數學科未能進入國際主流排行榜。第二,外地學生來源地單一,國際化程度不高。目前,澳門高等院校外地學生已超過一半。外地學生的來源地又高度集中於內地,2019/2020學年外地學生中有93.9%來自於中國內地。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的相關佔比分別為99.2%及98.1%。來自鄰近的香港、台灣和亞洲其他地區的學生佔比很小,至於其他外國學生更是鳳毛麟角。澳門近些年把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商貿服務平台作為發展定位之一,不斷加強與葡語系國家的聯繫,但至今來自於葡語國家的學生屈指可數。 因此,澳門高等院校學生來源需要多元化、更國際化,才能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在校園內接觸和認識具不同文化、語言、宗教和風俗習慣的不同國籍和種族的學生。
二、高等教育質量影響經濟增長的機理
新冠疫情對澳門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疫情后難以再高度依賴旅遊博彩業帶動經濟發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以轉變城市發展方向,將成為推動澳門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產業結構作為經濟結構的核心組成部分,其優化升級以及多元發展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澳門產業結構轉型離不開人力資本的智力支持和科研開發的技術支持。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三大基本功能,在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速度與質量,從而顯著影響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其中,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本;科學研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而社會服務以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基本實現方法,作為這兩項功能的延伸。根據這一邏輯,本文從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兩個角度探討高等教育質量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
第一,從人力資本角度去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高等教育發展代表著受教育者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得到提高,培養出高層次的通用型人才和專業型人才,從而使得人力資本得以累積。人力資本又能通過供給和需求兩個途徑在勞動力供給、勞動力成本、職業技能、就業觀念、消費結構等方面去影響產業結構。從澳門高等教育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來看,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決定了產業發展可獲得的勞動力的結構。過去澳門一直以旅遊博彩業為經濟支柱的產業結構使社會對旅遊管理、酒店管理及博彩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趨多。澳門各高等院校普遍設置旅遊博彩管理、酒店管理等專業,歷年來,工商管理、旅遊、酒店及娛樂服務類等課程也是註冊學生數最多的課程。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明確支持澳門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四大類產業,為澳門高等院校的學科目錄和專業設置帶來了重要的指引作用,澳門高校在開設學科和整合資源上,將以推動四大產業的發展為考量。
在澳門高等教育的層次設置上,即各學科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佔比,直接決定了產業發展可獲得的勞動力層次。根據產業發展的規律,對趨向成熟的產業需要保障本科生等層次的人才供給,正如澳門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屬於趨向成熟的產業,就業人士往往具有相關本科學歷。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研發產業則需要加強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層次的人才供給。由此可見,學科結構和層次設置直接決定了市場上的勞動力供給及技術技能情況,從而影響澳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速度與質量。
從勞動力供給的連鎖反應來看,一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促使勞動力的知識水平、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從而帶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當勞動力成本上升時,以較為低廉的勞動力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利潤空間將會變窄。這類產業通常只有兩條出路,要麼考慮積極選擇轉型,要麼考慮選擇退出市場。對勞動力成本相對不敏感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得到了發展的空間,有助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澳門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使得接受高等教育勞動力的就業觀念呈「去低端化」趨勢。隨著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帶來的勞動者知識技能的提高,澳門青年勞動者對工作性質、工作內容和薪資待遇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勞動者受教育程度愈高,就業觀念的「去低端化」特徵越見明顯,從而導致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含量低的產業出現人手短缺,澳門部分技術含量低的產業長期出現「有工沒人做」的現象亦可印證。這類產業需要通過優化工作流程、數字化管理或引進新的生產技術等方式尋求勞動力和生產成本節約,並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從勞動力消費需求升級來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加強了人力資本累積,而人力資本是影響勞動者收入水平和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簡單來說,勞動者的收入水平與消費結構和人力資本的水平有正向關係。當勞動者收入水平提高,對教育、醫療、金融、娛樂和旅遊等高端服務的需求顯著上升。讓原有的產業結構出現改變,很多高端服務和技術應運而生,有助產業結構升級轉型。
第二,從技術進步角度去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機理。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世界各國開始加快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加快新產業的戰略布局,數字化帶動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正在出現,在後疫情時期,各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也見明顯加快。技術進步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當中主要涉及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技術擴散三個方面。從技術創新來看,技術創新主要分為開發新技術和對現有的技術進行應用創新。高等教育一方面培養開發新技術和成果轉化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培養為現有技術的升級改造和應用推廣的人才。隨著高等教育規模和質量的提升,新技術的開發和現有技術的升級改造將促進高科技含量、功能性強、更人性化的產品產生,並逐步取代原有的舊產品,從而推動產品結構優化,達到產業結構升級。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也將生產流程優化,提高生產效率,有助降低生產成本。從技術轉移來看,技術轉移指的是技術在地區、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和技術自身系統內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包括技術成果、信息和能力的轉讓、移植、吸收、交流和推廣普及。對澳門這類自主創新能力不夠強的地區而言,吸納技術轉移往往較之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能更有效促進技術進步,也是推動產業升級的較好選擇。能否有效吸納轉移技術取決於地區的企業研發投入和教育質量;教育質量,尤其是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能提升勞動者的整體素質,進而增加其對轉移技術的吸納能力。簡而言之,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將增加高技能型勞動者的供給,高技能型勞動者在進入生產過程時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新技術,甚至在模仿使用新技術的過程中,通過吸收再創造出更新的技術來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從技術擴散來看,新技術從產生到大規模地應用於生產往往需要較長的過程,傳播推廣的速度與力度決定了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效率,也影響著產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技術沒有擴散,創新就無法創造出經濟效益,而高技能型勞動者的數量和質量在技術擴散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將降低受教育者的學習成本,從而增加高技能型勞動力的供給。持續增加的高技能型勞動者將推動新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並加速在產業之間的擴散。當技術擴散達到一定規模時,各個行業會在更大程度上產生溢出效應,進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上述分析均屬於高等教育質量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產生的「間接效應」,即高等教育質量通過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兩個角度間接地影響了產業結構。事實上,高等教育質量對產業結構升級還產生了「直接效應」,即高等教育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教育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高等教育增加了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從而提高了受教育者就業機會、收入報酬和社會地位,因此對高等教育進行投資具有豐厚且穩定的收益回報率,這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潛在受教育者願意投資高等教育,進而帶來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產業的發展。
三、澳門發展高等教育產業的建議
澳門發展高等教育產業不能影響澳門居民升學的利益,不能以降低教育質量來迎合市場,相反應儘量提升高等教育品牌的影響力,優化各類課程的種類和科目結構,打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連結產學研用為一體的教學體系。經研究,提出近期可實施的有關策略建議。
一、加強宣傳澳門高等教育品牌,結合線上線下針對內地市場進行宣傳。內地高等教育需求龐大,澳門特區政府可組織高等院校對內地學生進行多渠道、多範疇、多元化的線上線下宣傳推介。具體而言,第一,積極前往內地城市參與高等教育實體推廣會。到內地舉辦升學講座、升學展會、招生博覽等活動,結合澳門社會安全穩定、多元文化共存、特色產業發展、學術成就顯著等多項優勢,吸引更多內地學生選擇來澳升學。第二,利用內地盛行的新媒體宣傳方式進行推介。制作本地高等教育發展宣傳短片,以大學自家新媒體帳號或於內地節目以植入式宣傳方式播出。第三,邀請於澳門高校畢業的傑出內地校友作宣傳。以分別來自不同內地城市的傑出校友參與舉辦線上線下分享會、當地升學活動等,關注內地學生的共同問題進行解答,接地氣式正面宣傳和推介澳門高等教育。
二、利用駐外機構兼顧高等教育市場宣傳及協助院校合作。為實現澳門高等教育市場化發展,擴充生源是必要的,生源國際化同時也是高教品牌的亮點和標準,可提高在校學生的國際視野及國際社交水平。高等教育市場化可借助澳門「一中心」、「一平台」和「一基地」的功能優勢,吸納葡語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以及歐盟國家的學生來澳升學。具體措施如下:第一,特區政府駐外機構承擔宣傳澳門高等教育的職能。利用特區政府各駐外辦事處、旅遊局駐外代表、貿促局內地代表處等駐外機構協助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作宣傳、招生及輔助工作。第二,駐外機構協助本地高校加強對外合作。深化駐外機構的功能作用,輔助對接澳門院校與海外高等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
三、把高教品牌宣傳資料滲入各院校對外招生活動。利用院校赴外招生活動宣傳澳門文化及學術形象,介紹澳門的高等院校學術領域、學術成果,以及受惠於多項國家重點政策下的發展前景,避免潛在學生對澳門只有片面的博彩、賭城等刻板形象。
四、擴大招生規模,放寬院校招收本科外地生的比例限制。為落實《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中「適度擴大學生規模,優化生源和課程結構」的目標。第一,加大非本地生招收規模。在不影響教育質量及學生權益的前提下,擴大生源,逐步增加外地生招收數量,適度擴大高等教育產業規模。第二,逐步增加非本地學生學費。隨著外地生及其學費逐步增加,高等教育體系的收入將能穩定提升,非本地學生的增量學費可彌補日益增長的教學開支,確保高等教育能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
五、做好擴大招生規模的各種配套。擴大招生規模將為澳門帶來更多常住人口及生活需求,對澳門整體社會乘載力帶來一定的壓力及影響,但同時,外地學生普遍消費能力較高,能擴大澳門本地消費及就業市場,為擴大內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儘可能減少新增非本地學生對本地社會的負面影響。現時已有不少非本地學生於市場租住房屋居住,如再進一步擴大學生規模,可能拉高本地住房租金,居住成本上升亦有可能影響外來學生的留學意欲。政府應協助高校增設宿舍設施,及早因應未來擴招規劃及興建的宿舍及學生設施,做好前期評估及準備工作。其次,通過區域合作擴大本澳學生承載力。參考澳門大學於橫琴的發展經驗,通過區域合作方式於橫琴深合區擴大澳門大學校區及設立其他澳門大學的產學研基地或分校區,解決本澳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
六、集中培養做大做強品牌專業學科。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發展。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澳門長期經濟發展目標,澳門現時已具備多家世界頂尖水平的綜合娛樂度假村,與此同時,澳門旅遊學院旅遊專業相關課程被評為世界一流水平,因此澳門具備足夠潛力成為旅遊相關學科的區域性代表。澳門應充分發揮旅遊教育培訓和旅遊發展經驗的優勢,通過高等教育著重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具體來說,第一,加強本地高校與綜合娛樂度假村企業之間的合作。充分善用澳門獨有優勢,加強旅遊學科與綜合娛樂度假村企業的互利合作,利用度假村龐大的資源向院校提供更多實習、培訓、實際操作等機會,提高教學、研究、實踐水平。第二,推出更多考培用一體的綜合旅遊管理學位課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澳門的主要名牌,澳門高等院校可圍繞旅遊管理加深學科的內涵,為學生提供更多考培用一體的學位和非學位課程,豐富功能性。第三,推出更多學位課程外的在職培訓課程。打造澳門成為在職高級旅遊管理培訓基地,吸納本地及外地綜合旅遊相關企業員工來澳培訓。第四,開設培育和創新學科。針對科學技術進步和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走廊需要,選擇性培養一些新工科、新醫科課程,同時開發一些跨學科課程,如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西語系翻譯應用學科等。
七、推動建設澳門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澳門具有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優勢,與葡語國家的關係密切,並正在推動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加強宣傳和推廣葡語法律、翻譯學位及商貿學位課程,促進葡語法律、翻譯學位課程發展,推動高校針對性推出葡語類商貿學位課程。同時,支持通過澳門提供內地學生與本地學生赴葡語國家升學及培訓的服務。發揮中葡平台及高教產業聯合優勢,通過澳門院校與內地院校及教育組織加強合作,推出赴葡語國家升學及培訓的服務。
八、通過區域合作建立澳門高校集聚發展區。由於澳門土地資源非常珍貴,現時不少土地資源已留用於興建住房項目,然而發展高等教育需要大量土地供應。現時,澳門大學是區域合作辦學的成功代表,未來可參考澳門大學的區域合作發展模式。建議充分利用橫琴深合區和珠海土地資源,建立澳門高校集聚發展區,建設好澳門大學和澳門科技大學的產學研示範基地,擴大澳門高校規模及增強群聚效應。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策落實執行,展望未來,澳門的經濟發展將與橫琴更緊密連繫。若澳門發展高等教育,橫琴將是重要的潛在發展地域,應允許開放澳門高校於橫琴獨立辦學。通過區域合作擴大院校對學生承載力能解短期所需,但在政策層面上,從更長遠的發展謀劃,澳門應進一步向中央提出有條件地撤銷澳門高校在橫琴獨立辦學的限制。
(本文是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年度課題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1-2月號第80-86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