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對所有投入和支持抗擊第五波疫情的公務人員、義工、市民和官員表示萬分感謝!對習主席、韓副總理、中央和內地人民的關懷和全力支援表示萬分感謝!
之前我們經歷了止暴制亂以及由亂及治,現在我們在全力拚搏,止毒制疫,我們同樣應該有信心,更加團結,因為我們是中國香港。
香港正式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政局氛圍亦回歸和平理性,而兩場選舉的順利完成,亦確切地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幫助特區管治者,推動良政善治,能夠真正做到,為香港人民服務,為市民謀幸福,可以安居樂業,盡快解決貧富懸殊和醫食住行的民生問題,從而能大大增加對特區政府的認受性。
正如駱惠寧主任所講,良政善治是一個過程,要實現這個願景,落實《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只是其中第一步,我們仲有好長的路要行,好多工作要做,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機制,同時,還要致力推動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我們認為,極有需要健全的制度及機制之一,就是必須優化官員制訂政策的機制,改變「做了當做好」的心態;另外,必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就是部分港人與內地仍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的情況,這方面,必須全面加強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增加對國情認識,促進互相了解,消除隔膜誤解。但是,施政報告對這兩方面,都只有蜻蜓點水式的提及,而未有好具體深入的改革措施。
本港過去被高度政治化,政治風波不斷,任何宏大遠景及政策,都被反對派陣營阻撓及拖垮,特區政府長期處於逆境,施政受到嚴重掣肘,舉步維艱。
完善選舉制度,將攬炒港獨派和反中亂港份子,掃出管治體制,特區政府因而再次掌握行政主導權,增強施政能量,令以往不敢硬碰的民生議題,例如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來港或垃圾徵費等政策,都敢於推動;而即使這份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特首本人亦敢於提出不少長遠大計劃,例如北部都會區。可見,官員「想幹事」的心「返番嚟」。
然而,「想幹事」與「會幹事、能幹事及幹成事」,並非必然關係,而「幹成事」更需要部門首長及公務人員戒掉「講了當做了,做了當做好」的不良習慣。當局應對新冠疫情的連番出錯,便屬典型「做了當做好」的例子。
我進入立法會雖然只有兩個多月,但過去因為社團及地區活動,與不少官員都有很多接觸及合作;其實,特區官員都十分勤力盡責。但每每推出政策時,經常被批評為離地?我認為,並不主要關乎官員的個人能力,而是工作方式及心態。市民好似成日見到官員好忙,忙開會、忙寫報告,然而,這些忙,大都是坐在辦公室的忙。
我們經常接觸內地官員,對他們有一種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對地區民情、民生狀況、居民的想法,以至生活習慣,都十分熟悉,原因之一,是他們非常着重基層調研,會定期走入人群,與居民面對面接觸,了解及熟悉他們的生活情況,現正憂慮甚麼,愁甚麼,亦因而,能夠從群眾角度出發,提出的解決方案,夠貼地,大大減少全世界都有的官僚作風。
所以,我們好盼望特區各級官員都要多走訪社區和基層,並且,不限於問責官員,更鼓勵中高級公務員都應多落區,視察民情,因為他們同樣有份參與政策制訂,以及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知道如何將影響市民的情況,減至最低。
舉個簡單例子,未落實政府處所例如街市,必須強制掃安心出行的政策前,如果有走訪地區的習慣,了解到市民特別是長者,有冇使用智能手機?唔知咩叫安心出行二維碼?好多處所都有貼呢個二維碼圖案,知唔知點用?此等等情況,就會知道,推行任何強制措施前,必須確保長者已備有智能手機,亦要先教識他們使用,更要安排足夠前線人員在街市等門外,提供協助。如果只是任由街市個別執行,結果就會造成混亂,亦產生民怨。
新時代下,我們已具備客觀條件,落實好行政主導,達至良政善治。我們仍需要官員有主觀意願,改變為官心態,「莫以善小而不為」,落區一兩個小時,有助解決深層次的大問題,多落區,就會早知道菜價何時會貴。如果關心的議題,推動政策的措施,與民心民情接軌,小問題就不會積累成民怨大問題。因此,我們盼望,官員對於制訂政策的機制及心態,不論收集民意的渠道、向公眾解說政策的工作,以及落實決策的程序,都要有所改變和改革。
另一個我想提的,是如何更好地襄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正如我開初發言時提到,現時仍有部分港人,與內地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我認為,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國情不認識,接收關於「一國兩制」、《憲法》和《基本法》等資訊,都是偏面的認知。因此,我們必須讓生活在兩制的港人,都有一個全面及正確認識國情的機會,並且,必須面向各階層,以多元化形式,推動愛國教育,才能有助增加對國情的認識,促進互相了解,培養愛國情懷。
十分感謝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推廣及宣傳《憲法》及《基本法》方面,都已有所加強,但當局的合作範圍及對象,大都限於政府部門之間、學校,或大型的NGO團體,以至接受訊息的階層,並不全面。其實,現時不少地區團體、同鄉會,甚至議員辦事處,都有好廣泛的渠道及強大網絡,包括我所代表的人大政協和全國團体代表界別,都能更好地協助政府接觸各區、各族群、各階層的市民,因此,我期望當局應多邀請這些團體,參與局方的國情推廣工作,讓相關推廣宣傳能更落地、更廣泛。
除了擴大受眾對象,當局更要考慮多元化的宣傳手法,派小冊子、舉辦講座或展覽,雖具成本效益,但要講到能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電視節目才是最佳的「入屋」之選。我們留意到,無綫電視早前拍攝的專題紀錄片《無窮之路》,不單獲得很好的口碑,更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公布,被選為2021年度20部「優秀海外傳播作品」之一,可見這部紀錄片得到國家的高度肯定。
《無窮之路》的確是一個好的宣傳手法,我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與更多媒體合作,針對不同專題拍攝特輯,例如高鐵運輸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議題,進行探討,讓港人以至世界各地,對中國的發展,有更新和深的認識。
最後,建議政府必須也更好地照顧及支援大灣區港人的工作,特別是現時已有約50萬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或學習,特區政府也要重視他們的需要。我們民建聯早前建議在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都設立特區政府官方機構,加強支援當地港資企業及香港居民,並向有興趣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港人,解讀好大灣區政策,我們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視。
此外,除了增設駐內地辦事處數目,政府更應提升處理內地事務能力,包括提升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以便更好地支援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而要有效提升職能,應考慮擴大駐內地辦事處主任的人選範圍,若有熟悉國情、省情和巿情的賢能愛國者,有助提升處理內地事務的能力,即使並非公務員,當局亦應開放思維,選拔任命。
最後,朌望大家團結一致,盡快成功抗疫。
以上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于20220217 13:25在香港立法會的發言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