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政協委員 林健鋒
“十四五”規劃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種“雙循環”發展模式將成為推動國家發展再上新台階的重要動力。香港作為“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擁有廣泛的國際商業網絡,匯聚大量專業人才,既是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推動者”。建議中央支持香港在國家“雙循環”中發揮雙向投資及商貿平台的作用。
推出支持香港企業
投入“內循環”市場的政策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著中國把發展的立足點更多放在國內,持續擴大內需,辦好自己的事情。香港出口內地的比重約佔六成,內地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促進內需的一系列措施,對香港是重大利好。香港企業需抓住“十四五”機遇,特別是以粵港澳大灣區為切入點,更好把握內地市場。
建議中央推出支持香港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政策:一是針對內地營商成本近年不斷上漲,建議在土地、勞工保障等方面適度減輕港商負擔,以推動更多港商將產業鏈留在內地;二是針對大部分港商所持來料加工營業執照,建議簡化轉營內銷的申請程式,為港商將產品出口轉內銷拆牆鬆綁;三是建議推動相關部委支持兩地產品檢測報告“一證兩認”,協助香港品牌“走進來”;四是建議在大型展覽中預留更多展位予港商,並支持主辦推廣香港品牌的經貿洽談會,支持“香港製造”進入“內循環”市場。
推動更多內地大型企業落戶香港
對接國際大循環
“雙循環”戰略要求更多企業對接國際大循環,尤其是內地有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加入“走出去”隊伍。香港是全球總部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建議中央支持香港發揮“總部經濟”的作用,推動更多大型央企、內地創科企業落戶香港,建立海外或區域總部。同時,推動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大型央企,例如基建、鐵路、港口、能源等落戶香港:一方面以香港為基地,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各種支持,包括利用香港完善的金融制度進行融資,推動企業在制度上與國際接軌,提升“走出去”的效率,並控制相關風險;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香港“總部經濟”的影響力,填補香港產業上的短板,為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注入動力。
加強香港金融業在“雙循環”戰略中
聯通中外的作用
“十四五”規劃定位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面對美國對中國實施金融打壓,國家需要加強香港金融業在“雙循環”戰略中聯通中外的作用。建議中央在四個方面支持發揮香港金融作用:
一是進一步推出特殊政策及稅務優惠,支持和鼓勵香港的金融機構進駐內地市場尤其是大灣區,不僅讓這些機構在大灣區進行理財通、跨境支付、ETF通、衍生品通的“先行先試”,帶動大灣區金融的體制及產品創新,而且推動區內金融機構間的協同對接,支持不同金融機構在灣區內進行合併及聯營。
二是善用香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平台,增加各項人民幣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三是支持香港擔當內地企業尤其是創科企業的可靠融資平台,提供內地企業穩妥的多元融資服務,並且提供各種金融管理服務,支持內地企業發展。
四是支持香港大力發展綠色及可持續金融,配合國家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及香港本身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並為內地民眾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理財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