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國人大代表 陳曼琪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女性一直發揮在家庭、事業、社會、國家和國際的多重獨特作用,擔當社會進步的推動者。適逢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香港婦女應抓緊機遇配合國策,放眼神州認識國情大局,再向國際說好中國故事,追尋個人夢想,亦為國家貢獻巾幗力量。
倡建女子學院促灣區女性“民心相通”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香港被定位“超級聯繫人”和國際溝通大平台。香港女性普遍教育程度高兼具國際視野,有能力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作用,講好中國故事。然而,香港過去的教育系統缺乏足夠和有系統性的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國民、國學和中華文化的國情教育,故香港婦女一定有渴求接受國情培訓的呼聲,與粵港澳大灣區姊妹們多交流,一起成為溫柔但有力量的國家“代言人”。
為此,本人將於今年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呈交建議,倡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學院”,為灣區婦女提供學習掌握國情、對外事務和女性全面發展的機會,成為大灣區和國家的親善大使。另外,婦女在家庭有重要角色,如能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學院”的學習,增加對國情、中華文化及傳統美德的認知,在家中的“相夫教子”也可升級轉型,培養子女愛國家、愛民族和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成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 “粵港澳大灣區女子學院”也可透過線上線下各類課程的共同學習經歷,促進粵港澳女性的交流,做到婦女“民心相通”。
成立粵港澳社福聯動機制
處理跨境家庭問題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令香港與內地封關兩年,部分長期兩地分隔的家庭出現不同種類的問題。不論是對維繫夫婦或子女,還是年老父母的關係,均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處,極需外界提供合適的援助。本人建議成立家事支援的粵港澳三地社福機構聯動機制,共同處理涉及跨境家庭的問題,三地工作人員獲得當事人授權後,可透過網上與當事人進行調解溝通。只要家事調解支援能夠及時到位,可避免跨境家庭陷入不必要的變故。
就港澳婦女在內地求醫便利化,我建議大灣區內地城市可考慮推廣合適的婦科醫療計劃,包括提供專門通道予港澳婦女前往內地醫院接受檢查或診症,同時鼓勵三地的保險業和醫療衞生服務業在粵港澳大灣區共創適合婦女的婦科醫療劵和女性醫療保險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