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持續,確診個案仍然過萬,政府抗疫措施求過於供,市民紛紛分享自救方法,中醫治療亦是其一。
據衛生防護中心指,冠狀病毒的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其他病徵包括喉嚨痛、頭痛、肌肉或關節疼痛、腹瀉、發冷、暈眩、喪失味覺或嗅覺、鼻塞、結膜炎、出現皮疹、噁心或嘔吐。在中醫角度,新冠肺炎屬疫病,與風寒、濕和熱的邪氣有關,而傷風感冒等外感入侵疾病的傳染率和致命性都較高。
1.多吃健脾益肺食物增抵抗力
新冠肺炎並沒有藥物或食物能夠完全預防感染,然而在中醫角度,可多吃健脾益肺的食物(如五指毛桃、山藥、紅蘿蔔、陳皮、蓮子等)及具有發散性的食物(前者藥性平和,可常吃,但需注意分量,勿過量;後者適量食用,多吃會燥熱,陰虛火旺者慎服或忌服)來提高正氣、增強抵抗力以降低患病的風險。
2.避免進食辛辣、煎炸食物
辛辣食物會影響肺部,中醫認為「肺喜潤而惡燥」,如進食辛辣、煎炸、吸煙等習慣,使肺陰受損,破壞肺臟的健康,削弱人體正氣,加重患病的風險。
中醫亦有「肺與大腸相表裡」之言,意指肺氣宣發沉降影響大腸的功能。當肺的正常功能受影響,正氣就會被削弱,更易受病毒入侵,所以不論在預防和治療階段都應保持大便暢通。很多病人高熱不退、咳喘嚴重、呼吸困難的患者,大多伴有便秘的情況。在使用中藥瀉下後,高燒及咳喘、呼吸困難等症狀很快就消退,病情也快速好轉。
3.飲用焗茶紓緩症狀
倘若不幸「中招」染疫,並非單靠食療之力可達,正確做法應盡快尋求專業註冊中醫師協助。然而在等待治療、藥物的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病情、症狀、證型,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暫時紓緩症狀。例如,若出現發熱、咽痛,屬熱症者,可以用銀花、甘草、綠茶焗茶以紓緩症狀;若出現腹痛、泄瀉,舌苔厚膩屬濕者,可使用藿香、陳皮、紫蘇等化濕和胃,紓緩腸胃不適症狀。

五指毛桃山藥蘿蔔湯(2人分量)
材料:五指毛桃40克、紅蘿蔔1條、山藥30克、瘦肉半斤、無花果5粒、水2公升、鹽適量。
功效:整個湯水的組合以益肺健脾,平補為主,不宜過分補益;感冒發熱不宜服用。
做法:1.所有材料洗淨;紅蘿蔔及山藥去皮切件。
2.冷水連瘦肉一同放入鍋中,汆水10分鐘後盛起,備用。
3.所有材料連水下鍋,大火煲滾後轉小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健脾化濕湯(2人分量)
功效:整個湯水的組合以健脾化濕為主;便秘人士不宜服用。
材料:茯苓20克、陳皮1角、瘦肉半斤、山藥30克、蓮子15克、蜜棗2-3粒、水2公升、鹽適量。
做法:1.所有材料洗淨;陳皮浸軟、刮瓤,備用。
2.所有材料連水下鍋,大火煲滾後轉細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以上湯水由徐澤昌中醫師提供,因應各人不同的體質、病因和病情,適合使用的中藥亦有所不同,為保障健康和用藥安全,服用中藥前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