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同心抗疫 |4款湯水藥膳,助新冠肺炎後調理,促病後康復
第五波疫情下,輕症及無症狀的患者大部份都進行家居隔離,自行服食藥物減輕症狀。不過康復後調理身體亦相當重要。
中醫辨證常見氣陰兩虛
今波疫情,不少港人轉食中藥減輕症狀,除了有病徵期間服食中藥外,康復期亦有湯水藥膳可以輔助。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陳建萍指出,根據國家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醫治療指引中,就新冠肺炎康復期,中醫辨證常見氣陰兩虛證與肺脾氣虛兩個證型。
氣陰兩虛證的臨床表現:
其中氣陰兩虛證的臨床表現為低熱、乾咳少痰,口咽乾燥、自汗、 神疲、氣短、手足心熱,或手指蠕動, 唇焦,舌乾紅少津, 脈虛數等。
肺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
肺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則為輕度咳嗽、氣短,神疲肢倦,動則汗出,納呆食少,舌淡苔白潤,脈緩無力。故在大病初癒,身體趨於康復時,陳建萍指,適宜選擇或配合非藥物手段與方法,綜合調理,促進病後的康復。
陳建萍推薦3款湯水,包括主治氣陰兩虛的沙參玉竹湯水,治肺脾氣虛兼痰瘀的益肺健脾湯,治大病初癒, 氣陰不足的蓮藕馬蹄湯,另外亦推介一款百合蓮子粥,可以代餐食用,每日早、晚各一劑。
陳建萍博士表示,在這個時候,大病初癒,身體趨於康復,宜選擇或配合非藥物手段與方法,綜合調理, 促進病後的康復。推薦湯水藥膳如下:
1.沙參玉竹湯水
材料:北沙參20克、南北杏各12克、玉竹20克、雪梨(鴨梨也可, 帶皮)2個、百合20克、蓮子25克、白果12顆、黑木耳3-5克、陳皮1 塊、馬蹄10粒、白蘿蔔(帶皮)半個(大約300-400克)
做法:1.浸泡洗潔的雲耳
2.以上諸味用8-10碗水,煎煮30分鐘即可
用法:代茶水,頻服用;以上為2-3人份一次份量,可連吃1-2周或以上
功效:補益氣陰,潤肺化痰;促進呼吸道疾病的康復
主治:氣陰兩虛
2.益肺健脾湯
食材:白蘿蔔1個(約500克)(切塊)、白蓮子30克、百合20克、海底椰15克、五指毛桃70克、黃豆30克、生薏仁30克、山楂15克、紅棗3枚、陳皮1塊、雲耳5克、生薑3片、瘦肉或排骨300克
做法:1. 浸泡洗潔的雲耳,上諸食材用10碗水
2.大火滾後轉文火煲煮 100分鐘左右即可
用法:以上為2-3人一次用份量,每週可煲2-3次,可連吃半月以上
功效:益肺健脾
主治:肺脾氣虛兼痰瘀
3.蓮藕馬蹄湯
食材:蓮藕1節(約200克)、雲耳5克、馬蹄15粒、陳皮1塊或加魚腥草30克、泥鰍200克或瘦肉或排骨300克、生薑3片(後下)
做法:1.洗淨泥鰍或瘦肉或排骨300克
2.浸泡洗淨的雲耳
3.加10碗水先煲40 分鐘
4.後再加餘味食材煲煮60分鐘左右即可
用法:以上為一次性份量,每週可煲2-3 次,可連吃半月以上;2、3號湯水可交替使用
功效:清餘邪, 益肺氣, 養肺陰;促進呼吸道疾病的康復
主治:大病初癒, 氣陰不足

4.蓮子百合粥
食材:百合30克、蓮子30克、白果10枚、北沙參20克、生薏苡仁30克、陳皮1塊、白米50克
做法:先將以上食材洗凈,加水煮成粥,攪勻即成
用法:1-2 人量,每日早、晚各1劑,代餐食用,可連吃半月以上
功效: 健脾除濕,培土生金
主治:大病初癒, 肺脾氣虛
(*以上湯水由陳建萍中醫師提供,因應各人不同的體質、病因和病情,適合使用的中藥亦有所不同,為保障健康和用藥安全,服用中藥前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