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其中最令特區政府力不從心的就是抗疫人手不足,增加抗疫難度。面對人力、物力不足等問題,中央承諾香港「要人有人,要物資有物資」,並為香港提供抗疫經驗及科技支援等。雖然如此,特區政府應繼續肩負主體責任,因地制宜作出決策,主導抗疫總方向,打破兩地壁壘,與內地人員發揮協同力量,齊心抗疫。
第五波疫情考驗着香港特區貫徹高度自治的實踐,再次體現了「一國兩制」在危急時刻發揮的優勢與其獨特性。
過去一個月,內地從方方面面大力支援香港,包括援建方艙醫院、派遣多批專家組調研和提供意見,大批醫療物資和日常用品源源不斷供港。此外,在流行病學專家交流、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等方面,內地與香港展開對接合作,75名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已經抵港,另外還有300人將於短期內赴港,全面展開在港的抗疫工作。
兩地協同抗疫,展現了「一國兩制」特色。其一,香港與內地是「命運共同體」,「兩制」的前提是「一國」,中央不會坐視香港疫情失控而不理;其二,內地有豐富及成功的抗疫經驗,香港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借鑒內地經驗,結合香港特點,有助於發揮「1+1大於2」的作用;其三,粵港兩地聯動聯防協同抗疫,成為兩地打破制度壁壘恒常合作的新試點,未來將有助於香港融入內地、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上月根據《緊急情況規例條例》通過訂立規例,容許特區政府豁免內地醫護等或指定項目的相關許可、註冊及申請等法定要求。拆牆鬆綁,不僅掃除了援港隊伍跨境抗疫的最大障礙,更為兩地未來開展更多公共衞生互助合作提供了靈活的法律基礎。
內地對香港的全力支援,為香港抗疫工作注入新動力。同時,特區政府也要思考如何打通制度壁壘,讓兩地聯動抗疫發揮最大作用。儘管兩地在臨床處理及管治臨床系統等做法基本一致,但兩地醫療體系始終有別,從業規範及證照存差異,常用語言、治療手法等方面有所不同,要突破差異,在求同存異中取長補短,須在實戰中磨合並汲取經驗。
過去,內地與香港在醫療領域一直有交流與合作,兩地亦建立了成熟的合作機制。將來兩地應進一步利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設立制度化的抗疫恒常機制。
在應對疫情的問題上,兩地應有一套共同的標準。例如,疫情爆發時,兩地要採取一致的防控策略,包括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及早圍堵病毒並進行檢測檢疫,實現好重症患者與醫療資源的最佳匹配,設立好症狀分級與分流機制,落實好抗疫資源收集與分發措施,執行好疫苗接種及檢測檢疫安排等;疫情受控緩和時,兩地要建立商討「通關」安排機制,根據疫情發展最新情況,彈性地商討「通關」安排,簡化縮短對接溝通時間流程;設立抗疫互認機制,在兩地任何一方遇到問題或瓶頸時,彼此能及時響應援助。
中央為香港抗疫打了一支「強心針」,香港當務之急是盡快控制好疫情,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同時亦讓社會回復正常運作,才能不負眾望。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