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為什麼我們鍾愛宋朝的香文化?

日期: 2022-03-23 來源:紫荊養生
字號:

文 |蔣美玲

當今的生活和藝術正在變化「生活藝術化」或「藝術生活化」,使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日漸模糊。現代的生活藝術彷佛就是宋代生活美學。中國的思想傳統裡的藝術與生活、創造與欣賞都是內在融通的,中國古典美學就是一種「生活美學」。無論是中國傳统文化和審美的高峰,還是藝術與生活通融的生活美學,都當推宋朝。特别是宋代士人的修養和美學趣味,如中國香文化,透過儒家思想一脈相承,一直為後世所追慕。

插圖

宋文人的文化趣味

正如中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之水所説: 「兩宋是培養『士』氣的時代 ,此前形象與概念尚有些模糊的『文人』『士大夫』由宋代開始變得清晰起來,政治生活之外,屬於士人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活空間,也因此越豐富和具體。」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奕棋、烹茶、聽風、觀瀑、採菊、詩歌和繪畫都傳墦著宋人躬身實踐和付諸想像的種種生活情趣。

宋代的器物造型簡潔、流蜴,沒什麼裝飾,也不強調色彩,一般都是單色、沉靜、簡淡,正象徵了傳統士大夫的精神操守,跟當代藝術所強調的簡約不謀而合。最能代表宋文人文化趣味的莫過於「四般閒事」——「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强調這些事要細細地做,富有儀式性,從原料備製的過程到呈供時刻的儀節,從器具到場合、無不講究。

四般雅好,既講究緊接相連,生活中的品茗則無香不幽,無花不雅。宋時詩文之中多香、茶花、畫之記,宋代文人畫中之丹青,四季更迭之花卉,自有香渭雅之氣。正如蘇軾云:「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借香、茶而尋得「禪意」。

宋香

宋代講究風雅,代表風雅的各式香氣遂成日常生活所需。從製香、品香到香型種類、琳琅滿目,既專業又精緻,無論皇帝后妃、王公貴族,乃至平民百姓,都瘋狂追求「香」的境界,甚至還有「香婆」,此一「代客焚香」的行業出現,可想其盛況。

宋代文化的特質在素樸中蕴含著極度的高雅與精緻。可惜只可以在詩詞、瓷器、繪畫等可留存至今。在文人的筆墨裡也可見到宋代在香事上的繁盛綺麗。

在宋代的上層社會,香爐裡焚爇茗香,是二十四小時不能間斷的一項常規設置氤氲的香氣,像當今咖啡廰的背景音樂一樣,像生活的基本元素。所以每日生活都有不同,工藝不同因而香型各異的合香製品琳琅滿目,或宜於熏衣,或宜於待客,或宜於户外,或宜於夜晚的寢帳,乃至解酒的、安神的,也只有宋人的靈敏鼻子能夠精確接受那種香氣在微妙區別中傳遞出足以影響心靈的密碼。

因為熱愛內涵豐富的香型,所以香人很少將取直接焚烤香片,檀香片的做法。不管焚香的作用,宋人所用的香品一定要經過精心調製,當時稱為「合香」。所以出現在宋人生活中,均造複合型香料製品,現時西方香水講究的主調、前調、尾調之類的概念,其實八、九百年前的中國人早就熟悉。

當時,文人雅士熱衷編寫品香指導書籍「香譜」,其中有兩本宋人編製的香譜流傳下來,一為洪芻的《洪氏香譜》,一為陳敬的《陳氏香譜》。根據這兩冊重要文獻,再结合詩詞、筆記中的記載,我們得以對彼時的合香工藝約略有所了解。

宋時的合香工藝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多種香料經過加工處理, 搗成粉末,混在一起,用蜂蜜、白芨、薔薇露(天然玫瑰香水)等加以調和,然後密封在容器裡,埋入地下靜置一段時間。最終将香料取出,做成小餅、小丸乃至搗成粉末,即為成品。在宋朝,香料還被拿來做牙膏,名曰「牙香」。黃庭堅的外甥洪芻記載:「沉香一兩半、白檀香五兩、蘇合香一兩……搗為末。」另外,黃庭堅憑記憶寫下的《嬰香製方》就是這種工藝的典型一例。

宋代是花香型香品的一個黄金時代。為了將花香結合高檔香料,宋人發展出一種簡單又迷人的特殊工藝「花蒸香」,這種自成一格的「複合香」领各大有名的宋文人戀戀不捨,詳細資料下次再揭曉!

(本文刊登自《紫荊養生》2022年春季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王一鳴 監製:黎知明
編輯:王一鳴 監製:黎知明
為什麼我們鍾愛宋朝的香文化?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