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綜合根據內地和本地專家建議,宣佈暫緩全民檢測,並由下月起取消九個國家的禁飛令,又會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的確,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系,加上市民長期抗疫疲勞,手停口停,保生命健康,也要保飯碗,保經濟民生。政府因應確診數字逐漸回落而調整政策是有其需要和理據。但要在這場抗疫持久戰中取得最後勝利,特區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總結第五波經驗和慘痛教訓,繼續加強堵塞防疫漏洞,為迎戰專家預測的可能的第六波做好更多準備。
第五波疫情爆發至今,病亡人數已逾6千人,令人非常心痛。公立醫院超負荷,安老院舍淪為重災區,情况慘不忍睹。特首在立法會答問會上坦言,沒有「水晶球」看到疫情趨勢,在普羅市民心中,各位領袖高官雖然不能未卜先知,但在疫戰中帶著香港人摸著石頭過河時,卻有責任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全力作出前瞻性的周全部署。
正如微生物專家指出,香港去年曾有九個月的黃金期,若當時能盡可能普及疫苗接種和充足準備,香港應該就不會在第五波疫情中失去這麼多寶貴生命。如今第五波疫情由最高位稍為緩和,調整防疫政策讓大家回一回氣,無可厚非,但絕對不能心存僥倖,政府更要爭分奪秒彌補第五波中的抗疫漏洞。
同時,港大醫學院按政府公布的路線圖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推算出的第六波疫情高峰期或於6月初再現,特區政府應該如何準備迎戰?第一,有責任趕緊為長者、幼童及長期病患等高危一族,加快全面接種疫苗。第二,必須針對一度崩潰的公共衛生體制重整旗鼓,包括做好病人病床病院醫護的分流和支援,補充醫藥裝備等,以應對重症及死亡個案再度攀升的危機。
第三,針對外國航班來港入境政策新安排,以及疫情隨時反彈的可能性,特區政府應仔細參考內地閉環式管理和精准圍封檢測的經驗,抓緊抗疫的黃金時間。就以深圳為例,早前在短短幾日間急增數十宗個案後,即馬上拍板推行封城措拖,然後很快能成功解封,其當機立斷的做法值得我們香港借鏡。
行軍打仗重點不單在于勇猛前進,更要有智有謀,周詳戰略部署。隨著政府宣布下月下旬開始放寬措施,香港既有危也有機,要在不確定性因素中打贏疫戰,必須汲取第五波的寶貴經驗教訓,在有序推進市民重回較正常生活時,更要未雨綢繆,亡羊補牢,強力統籌,做好後續的各種預判,預案和準備工作。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