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梁美芬 I 全國⼈⼤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港⼈應該有⾃信,國家不會消滅港澳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反⽽會⿎勵港澳認清⾃⼰的長處,融入國家發展的⼤計。在改⾰開放初期,香港對國家發展的貢獻不容置疑。當前,香港可為國家做的仍有很多。本文簡要列舉其中六點。
⾃ 1979 年國家改⾰開放政策實施以來,多屆國家領導⼈都⼀直強調香港澳⾨可保留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在「⼀國兩制」下,共同推動國家的發展。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沒法共存,⼀直只是英美為⾸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狹隘觀點。中國共產黨卻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辯證法的科學觀點,肯定了資本主義有其推動歷史發展的貢獻,決定發展市場經濟,讓部分⼈先富起來,讓國家全⾯建成⼩康社會。今天中國正走入未來百年盛世時期,倡議社會進入共同富裕的實踐。於 2018 年第五次修憲後,更堅定落實「⼀國兩制」,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各揚所長,⼀同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國家走向市場經濟後,幾度修改憲法,包括1988 年容許⼟地使⽤權走進市場,1993年企業結構制度改⾰, 2004 年加入保護⼈權及私有產權等。這都反映祖國不同時代的發展需要。
由此說來,港⼈應該有⾃信,國家不會消滅港澳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反⽽會⿎勵港澳認清⾃⼰的長處,融入國家發展的⼤計。國家已走過了多個歷史轉接點,踏入精準扶貧、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階段。要養飽 14 億人民本來就殊不容易,再踏入共同富裕階段真的令⼈振奮。
這時候,香港澳⾨還可怎樣幫助國家發展呢?在改⾰開放初期,香港對國家的發展,特別是全⾯市場化的經驗分享,貢獻不容置疑。香港同胞的紅⽩藍膠袋回鄉也是⼀⼤特⾊。內地同胞與我們⾎濃於⽔,時刻都在關⼼香港親⼈朋友,從疫情中,他們打氣之聲不絕,⾎濃於⽔之情非⾔語能形容。其實,香港還有很多可為國家做的。 ⾸先就要做好⾃⼰,維護好香港的基本優勢:國際⾦融中⼼地位、簡單低稅制、離岸人民幣最⼤市場等。
⼀、達致比較健康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
「⼀國兩制」清楚表明,資本主義所主張的「⾃由經濟」在港照⾏,內地起初則實⾏「計劃經濟」。在改⾰開放後,國家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合中國實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配合國家發展需要。 「⾃由經濟」強調啟動及發掘個⼈經濟動機,多勞多得。香港⾃由經濟的製度吸引過無數外國及內地⼈前來香港打拼,同時也為國際打通中國內地經濟機遇。如此⼀來不但為國家緩和個⼈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盾,同時也緩和了國際與中國之間的個體與集體經濟體系的⽭盾。香港若能好好扮演這個⾓⾊,將「⾃由主義」與「集體主義」融合於⼀⾝,香港的優勢仍是內地其他地⽅所無。
但香港必須與時俱進,當祖國的社會主義階段已達全面⼩康⽽有信⼼開始邁向共同富裕的⽬標,若香港仍然停留在教條式的資本主義,不懂利⽤優勢創造財富,以⽀援貧窮⼈⼝,以達致比較健康成熟的資本主義制度,反⽽讓貧富差距擴⼤,貧窮⼈⼝食住不保等,此制度就呈現不了優點,⽽是會帶來政治不穩定的缺點。因此,掌有財富及權⼒之⼈,必須要下⼯夫了。若要保住香港製度優勢,必須要變,令香港社會民⽣變得更好;⾄少衣食住⾏⼤家都過得去,⽽不是劏房籠屋林立、疫情間醫院床位不⾜等悲慘現象,香港未來要走健康資本主義道路。
二、參與「⼀帶⼀路」項目承建或融資
「⼀帶⼀路」是國家推動經濟⽂明「全球化」的⼤動脈,香港本已具備的國際化地位正是協助推動「⼀帶⼀路」的優點。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帶⼀路」所承建的基礎設施⼯程,主要由內地國營企業承建,借貸也然。這個情況下,英美⽇為⾸的競爭者藉題發揮醜化中國的「⼀帶⼀路」為新殖民主義,抹⿊為「債務陷阱」等等。香港作為⼀個國際⾦融中⼼,本港的企業家也具備雄厚的資本,若能參與其中的⼀些承建項⽬或融資,既可為國家減少國際「莫須有」的壓⼒,還可加快加深「⼀帶⼀路」的發展。如此融入國家發展⼤計,香港對國家的貢獻可就⼤了!
三、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粵港澳⼤灣區是國家⾃「經濟特區」計劃以來,再度為港澳提供的巨⼤發展商機,是雙贏的機遇。機遇之⼤,史無前例。過去英帝國⾸先找上廣東,想盡辦法要求商機。那時的廣東經濟還不是全國之冠,今天廣東省持續四⼗年佔全國各省GDP之冠,2021年在全球疫情下,更創下 1.9萬億美元的GDP。 「9+2」⼤灣區的發展機遇,將是香港有史以來最⼤的商機,要如何充分把握機遇?那就要知⼰知彼,知道⽤⾃⼰的長處,助長廣東的發展;同時也要知道廣東的長處,助長⾃⼰的發展。香港的長處是全國最開放的國際⼤都會,廣東要對外更開放,仍然需要利⽤香港製度優勢。廣東的長處在開發內地的⼈⼒資源,像深圳的長處是將全國⼈才集中開發⾼科技經濟,成就巨⼤有⽬共睹,香港若能效法廣東,利⽤⼤灣區吸納全國⼈才,令⼀些⾼科技願意在香港落地發展產業,帶動香港⾼科技經濟的發展,將可舉⽇⽽待。
香港的長處不勝枚舉,但懂得利⽤便是長處,否則也就是廢物⼀個。香港的 GDP不到廣東省的五分之⼀,廣東可為香港發展提供的空間⼤得很,能不能善⽤得要看港⼈是否懂得把握融入國家⼤發展的歷史⼤機遇了!
四、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融中⼼的國際地位若能被善⽤,將是國家⾦融國際化的⼀⼤推⼿,此乃香港重中之重的⾓⾊。
眾所周知,在美國⼼⽬中,最怕自己的⾦融地位受到中國挑戰,因此想盡辦法來阻撓中國的⾦融走向國際化,最近甚⾄還阻⽌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市招股,⽬的是阻⽌中國企業通過紐約⾦融中⼼走向國際化。這⼀措施也促使中國企業轉來香港上市招股,⽽且成績還不錯。由此可⾒,紐約⾦融中⼼已不是中國企業的唯⼀選擇。香港也在此獲得額外機遇,證明香港的⾦融中⼼在中國企業⼼⽬中,是閃避美國打壓的另⼀個選擇。今後只要香港懂得配合,將會成為中國企業融資的最⼤出路,加上港滬深⾦融互通已經形成勢⼒,香港的國際⾦融中⼼的地位也將會加⼤上海與深圳的⾦融業發展。由此⼀例,也可看到香港助推國家發展的潛能無可限量,香港要懂得發揮才是。香港⾦融⼈才出⾊,但懂科技的⾦融⼈才不⾜,若不急起直追,加快培養⼈才,香港也會被鄰近地區追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撥出經費,培訓1,500名⾦融科技⼈才取得牌照,實乃長遠投資,值得充分肯定。因為有好的⼈才就能吸引好的投資過來,帶動⾦融科技化,科技⾦融,可獲得的回報無可估計。但單此政策仍然不⾜,香港必須加把勁,⼤⼑闊斧去做。
五、發展成為兩個不同法律體系的中介⾓⾊
普通法體係也是內地所無,若能加以善⽤,也可為國家發展助⼀臂之⼒。
普通法系已在美英澳加及前英殖民地如印度、新加坡、⾺來西亞等國家所通⽤,中國實⾏的⼤陸法系無法在普通法國家通⾏。香港因實行普通法,將可恰當地發展成為兩個不同法律體系的中介⾓⾊;香港法律⼈才必須懂⽤中⽂適⽤普通法,⽤英⽂向客⼾講解內地的⼤陸法,若好好把握發展⽅向,香港法律⼈才前途無可限量。辦法是香港要提供國際企業來港註冊上市服務,同時也為國內企業到港註冊上市服務,通過共同在港註冊做⽣意的關係,為國家開啟與國際企業合作⼤⾨。這個⾓⾊更可進⼀步擴充到「⼀帶⼀路」沿線國家。只要不同法律體系的國家在港註冊企業,發⽣法律糾紛的事主便可在港處理解決問題,包括經貿上的國際仲裁服務。單是這⼀⾓⾊,香港在祖國邁向國際化的進程中就可⼤派⽤場了!
六、培育中英雙語⼈才
香港中英雙語通⽤,這是其他城市所無,若能善加發展,有計劃地為中國培育中英雙語⼈才,對國家的語⽂國際化貢獻將是國際無雙。
全世界通⽤英語的⼈⼝不下 14 億,英語更是吸收科技等知識最豐富的語言;同樣地,⽤中⽂的⼈⼝也不下 14 億,今天中國的科技發展已是全球數⼀數⼆。由此可⾒中英是世界最廣泛最有教育價值的語言,香港具備中英雙語並⽤的優越條件,可進⼀步發展成為中英雙語教學的中⼼,⼀方⾯為國家訓練雙語⼈才,另一方面也為英語系國家培養雙語⼈才,⼀旦中英雙語在 28 億⼈⼝中通⾏,哪怕是先在知識界通⾏,無論對中國或英語系國家,都有⼤⼤增進知識交流、⽂化溝通的功能。香港若能將這個理想實踐起來,我深信,國家未來發展⼤計有香港的⾓⾊。只要香港好好發揮⾃⾝獨有優勢,不要⾏歪,我們對國家發展仍可作出重⼤貢獻!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3-4月號第19-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