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布暫緩實施全民強制檢測計劃,負責相關工作的特區政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2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全民檢測籌備工作沒有白費,若時機合適,會立刻實施全民檢測安排。曾國衞表示,在中央的大力支援下,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正持續努力抗擊疫情,他用全面、快速、有效、無縫四詞來概括是次香港與內地合作抗擊疫情的過程。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目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抗擊第五波疫情過程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曾國衞:來勢洶洶的第五波疫情對香港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應對這波疫情,為切實負起特區政府的抗疫主體責任,動用了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特區政府內部也做了一些調整,除整個公務員隊伍總動員外,在領導班子上面也做了一些分工。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負責日常與內地的協調之外,還要負責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同時要籌備全民檢測及其細化方案。自從疫情暴發後,我們迅速與相關部委、內地專家、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在深圳召開工作交流會,成立5個專班全方位對接內地支援香港抗疫的工作,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做了些協調工作。在專班對接後,很多工作快速地順利推展,很多專家、人員、物資都迅速抵港,這對香港抗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整個局所有同事都投入抗疫工作之中,特別是在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和籌備全民檢測方面。可以說,整個特區政府有不同分工參與抗疫,再加上中央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力量,絕對有信心打贏這場抗疫戰。
記者:自疫情暴發以來,香港採取了哪些措施提升核酸檢測能力?目前社區檢測中心和流動檢測站顯得很冷清,可預約名額超過90%。為何疫情這麼嚴峻的時候,檢測能力反而嚴重過剩?之前核酸檢測結果通知市民嚴重滯後,原因何在?
曾國衞:從去年年底疫情入侵社區,到2月初開始暴發,我們針對核酸檢測能力有很多部署和提升。香港之前每天的核酸檢測量約為10萬個單管,但遇到奧密克戎變異株這樣的疫情,確實有點捉襟見肘。所以當時很果斷地要求檢測機構大幅提升檢測能力。他們分別在馬鞍山、黃竹坑和九龍公園設立了全新的氣膜實驗室,檢測量大幅增至每天30萬個單管。在中央的幫助下,我們還從內地引進約500名檢測員和100多名採樣員,在法律上突破性地豁免了他們在港需要註冊的規定,讓他們馬上就能來港支援檢測站和實驗室的工作,同時也引進檢測車輛,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香港核酸檢測能力。
當然有一段時間,因為疫情來得太快,量太大,而檢測量還沒到位,出現市民輪候檢測時間很長和檢測結果出來較慢的情況。加上社區需要大量採取“圍封強檢”行動,為了儘快讓小區解封,優先完成“圍封強檢”居民的檢測。針對上述兩個不理想的情況,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在檢測中心安排派籌,市民拿籌後可以在稍後時間再過來檢測,不用在現場輪候,同時我們和檢測機構協商,儘快處理積壓的樣本。
通過這幾方面工作,現在的情況理想多了,輪候的人不多,結果也在一兩天內出來,90%以上的市民能在24小時內拿到結果。這期間我們大力推廣使用快速抗原檢測和自我申報,減輕了檢測中心的壓力。現在強制檢測公告恢復發出,稍後檢測量可能會重新提升,我們會密切注意情況,有需要就採取措施,務必讓檢測能力提升到位,不讓之前的那些情況再發生。
記者:行政長官已表示暫緩全民檢測,前後的調整基於怎樣的考慮?
曾國衞:主要是當時疫情暴發的時候,我們要扛起抗疫主體責任,希望排除萬難,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通過全民檢測這個手段有效控制疫情。特首當時讓我們細化執行方案,強調必須要做到徹底、快速、有序、有效,不然的話,要是對市民造成不便卻又未能達到理想效果祗會是好心做壞事。
後來兩地專家認為全民檢測要在疫情初期或後段收尾時進行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疫情高發期推行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可能還有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若動員這麼大的力量,反而未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這就未必是合適的做法。同時目前香港要用有限的資源集中處理眼前更重要的事,包括減少死亡、重症和感染等。所以後來聽取了專家的意見,以科學為本考慮,暫緩全民檢測。但特首也強調不是不做全民檢測,稍後當時機合適、條件具備,仍會積極考慮使用此手段。
香港過往使用的“圍封強檢”等行動本來都是走在疫情前頭的有效措施,讓我們在過去一段長時間基本清零,但這波疫情和過往四波很不一樣,本身傳染力很強且隱蔽性很高,在此情況下原來較主動的方法變得較被動,往往在圍封之前疫情已經傳開,所以我們也吸收了不少經驗,這對日後應對疫情非常寶貴。
全民強檢相關工作其實都沒有白費,我們現在所有形成的方案和相關籌備,若隨時有需要,不管是疫情後段或是真有第六波疫情出現,時機合適,我們會立刻實施全民檢測安排。
記者:內地採樣員和檢測員在港工作的進展如何?他們與香港同仁合作得怎麼樣?
曾國衞:他們2月中旬來港時,我發現當中很多人也曾於2020年來港參與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工作,他們過去來港支持我們,香港出現危機時他們還是繼續來港,即便他們回去會隔離很長時間,還是很樂意來港。我非常感謝,也非常感動。
目前他們在港的工作非常順利,檢測員在幾個氣膜實驗室工作,採樣員在不同的檢測中心工作,因為都是廣東一帶的疾控中心和醫療隊人員,都會講廣東話,也會講英語,跟市民的溝通沒問題,而且他們都非常專業,與本地人員的合作也沒問題,各方對他們的評價都很高。他們抵港時,採樣員不夠是香港其中一個瓶頸,市民輪候時間長,等結果有時要一周,他們的到來大大紓緩了壓力,上述兩方面的工作都得以進一步加快。
記者:您如何看待香港和內地在抗擊第五波疫情方面的合作?預計內地合共將有多少工種的多少人來港支援?當中哪些合作具突破性意義?
曾國衞:這次疫情固然對香港造成很大傷害,但在與內地的合作上也確實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央對香港的關心、關愛,以及無私、堅定的支持和及時、有力的支援。其他省市對香港同樣非常支持,特別是廣東省和深圳市。內地現在的抗疫工作也比較吃緊,在此情況下,內地還是無條件援港,足見大家血濃於水的關係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種大家庭的感情。
這次整個合作過程是全面、快速、有效、無縫的。不同的對接專班日以繼夜工作,往往是白天工作,晚上開會,通過視頻、電話等不同方法溝通,都是朝着支援香港儘快遏制疫情的方向來努力。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溫暖,也給我們有了非常大的底氣。
目前為止,內地專家來了三批,流行病學專家研判疫情,重症專家建言如何更有效減少死亡和治療重症,梁萬年等專家給予我們很多非常重要、有建設性的建議,很多建議獲採納成為現在抗疫策略的指導性思想。剛才提到來港的採樣員和檢測員有600多人,幫我們治療確診病患的醫護來了約400人,專門照顧老人的護理員有300多人已到港,本周內還會再來300多人,還有在工地援建社區隔離設施的工人,最高峰有近1.5萬工人在工地工作,當中約一半為內地援港。這些都是內地不同範疇人員支援香港抗疫。
記者:展望未來,香港防疫模式應如何與廣東省以及澳門聯防聯控,如何加強三地的合作?
曾國衞:從疫情2020年開始到現在,粵港澳三地一直實施聯防聯控機制,聯防聯控的關鍵是“聯”字,包括聯合思想、目標和行動,達到“防”和“控”的效果。雖然這次疫情讓三地經歷非常困難的時刻,但同時也夯實了我們的合作,加深了我們的經驗和默契,包括三地專家如何共同研判和掌握疫情,從而制定有效且具針對性的抗疫策略,以及信息共享和資源互助等。這次的合作也讓大家明白,疫下需要很多政策和法律法規的突破,因為疫情就是與時間比賽,若按條條框框的常規做,很多事情就祗能跑在疫情後面,永遠不能跑在病毒前面,就形成被動。同時三地還需要共同防範疫情外溢,防止病毒蔓延至全國各地。
雖然三地制度不同,但大家的心還是一樣的,畢竟是一個國家一家人。我相信這次合作的經驗將讓日後聯防聯控的工作變得更為完善、更為有效。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