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 余非
“我見證了政府的反應
很難用怠慢不作為來形容”
由一個從來都不是公務員的人去寫香港公務員,不在行是缺點,但也可能多了局外人的視角;甚至可以從香港市民、“用家”的角度去談談公務員與抗疫。
在此,首次公開我其實曾是奧密克戎確診者。2月20日確診,至2月26日轉陰性。於確診到14天隔離過程中,親歷了政府抗疫系統的流程及變化。說來慚愧,因為打過三針疫苗就以為自己“刀槍不入”,於是當懷疑自己是否中招時,發現家中沒有快速抗原測試劑。於是上網發電郵,也打電話去各種政府抗疫部門熱線救助,問是否有檢疫點可以幫我檢測。2月20日仍不是疫情高峰期,各種電話仍不難打通,可是都幫不上忙。電話由一個部門轉去另一個部門,最後轉到民政事務總署熱線,仍然說該署只為某些區域定點派發快速測試劑,不會另有存貨派送給市民。因為已打了幾通電話,我急了,不太肯掛線,接線人提醒可以上網查一下,說了幾個商號的名字,叫我試試今天訂,明天是否送貨。是的,他幫不上忙,但嘗試為我解決問題,並非公事公辦的冷冰冰。而我當天發的電郵,不是即時有回覆,是三天之後才有回覆,但不是石沉大海。事後回頭看,當時物資不足,人手不夠。疫情來得急風驟雨般,猛而狠。
往後的細節就從略了,我抗疫的時間正好是感染數字由八千飊升至過萬、甚至二萬的階段。由我一人中招,擴而廣之至身邊陸續出現朋友或朋友一整個家庭中招。14天隔離期間,我跟不下9位朋友或家庭守望相助,分享經驗。而他們又守望其他人,把相助輻射開去。這是接種了兩至三劑疫苗,屬於輕症家中自理的真實個案。我們互相提醒如何申報。我們經歷確診後由檢測機構(如醫院)代為人手上報,等回電;到自行到政府網站上報,等回電。而網站申報,也經歷核酸檢測確診者上報(我的上報方式),進而是快速檢測確診者在另一個網站上報(我朋友們的上報方式)。上述三種申報方式的進化,發生在我14天隔離期間內。因為親歷,感受特別具體、印象特別深刻。從中反映,政府在原有申報系統不勝負荷之下快速應變,不斷追趕最新情況。當前香港的輿論場以放負為主,快速測試陽性個案申報網站首天運作不暢順,一如其他操作上的瑕疵,成為KOL冷嘲的話題,有人或因而只不斷記住抗疫上的負面事件……香港政府做得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然而,拉闊鏡頭,申報機制其實一直在追趕疫情發展的態勢,而且是在我14天隔離期間不斷優化。我2月21日開始隔離,隔離期滿的3月7日,“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開始啟用。我見證了政府的反應,很難用怠慢、不作為來形容。而負責申報制度更新改良的那部分公務員,肯定付出過不少加班加點的努力。
至於為什麼要及時更新陽性個案的申報機制呢?是要由數據追蹤疫情,從而判斷疫情處於什麼階段。我們一般人著眼於總體確診數字,而相關部門要看峰值,看一些比例數據。看“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第三集才知道,原來過去兩年多,香港政府衛生防護中心開設了疫情信息中心,由傳染病監測組負責。全年365日無休,進行實時監測及風險通報。這部門會跟內地及世界各地,乃至世衛交換情報,做流行病學方面的追蹤,也天天發數據報告予相關政府部門,令他們在數據支持下做決策。
“宜個別事件個案化處理及批評
這才是對政府公允的監督”
而我之所以有“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這種專題節目可以觀看,是因為香港電台在抗疫期間火線上馬。林鄭月娥特首於2月22日記者會上說,香港電台32台於2月18日已成為抗疫資訊台。而3月18日首次上網的“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正是香港電台上載。再來拉闊鏡頭,曾幾何時,香港電台被認為是“黃”台,最近新台長上任,姿態上回歸香港官媒取向。但是真正讓人直接感受它發揮官媒作用的,是當前第五波疫情暴發之際,它是真真正正地火線上馬,走入熱廚房!考驗新上場團隊的實力及心力。我於林鄭特首記者會後轉看此台,發現除訊息報導之外,已立即有非新聞的疫情視頻專題。其中一個專題談疫情中的清潔工,讓我看得很感動,感動於他們的觸角及於在舊式大樓清倒垃圾的嬸嬸。而3月18日上網的“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之前在電視首播)讓人看見一張張徵調去抗疫的公務員面孔。我一向反對用一竹竿打一船人,說“公務員”如何如何,“AO黨”如何如何;倒不如具體指陳是哪些部門、哪些職員有問題。議事,宜個別事件個案化處理及批評,這才是對政府公允的監督。我也不打算神化公務員系統,說人人都熱誠抗疫,有人的地方便有優劣之分。據我一位正在待命的教育部門公務員朋友說,一般以自願為先,如自願者未夠數,才被動徵調。我朋友的部門是主動自願的人數多於需要“上繳”的人數,因此他是第二批後備。為何要後備?以負責圍封強檢為例,有人會在工作中染疫,也會有人因全副武裝太悶熱而熬不住病倒。此時,第二梯隊便補上。抗疫隊伍中固然會有人不情不願、甚或多多埋怨;但更多人是熱心工作,積極投入。 “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讓人看見一張張可喜的公務員面貌。可能自己曾經感染,更加由衷地感恩有他們。 “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也反映,不少參與抗疫的公務員都曾經染疫,好了便再次上場。其中第三集說廉政公署設立了感染個案追蹤辦公室,有200人在工作。當中一名人員說,在電話追蹤過程中,他不時會用自己也曾染疫的經驗,安撫確診而感惶恐的中招市民。
“我感受到香港政府、公務員團隊
是在浴火中鍛鍊”
回頭再說港台收回來了,並於第五波疫情期間正式發揮作用這件事的意義。由於疫情緊急,製造出前所未有的壓逼感——林鄭特首口中的戰場是也——令政府團隊迎頭撲面接受磨練,在磨練中感受其公務員身份,建立其公務員身份之認同。不投入工作的那些不說,來一個比例概念,就以1,000個徵調者為例,如果當中有半數人投入抗疫,並一如“公務員與你 同行抗疫路”視頻內受訪者般,在擔擔抬抬、接電話等瑣碎但貼地的工作中感受自己幫到人、幫到社會,並從而感受正能量和滿足感,那麼這類型的公務員便是“曾接受戰火洗禮”的公務員。人材,此中尋也。這批投入抗疫的公務員,會在公務員生涯中多了不一樣的記憶。
固然,第五波疫情死亡率高企觸動了大眾的惻隱心,會把氣發洩在“政府”這個概念上。然而,只要不善忘,兩年多來令老人家疫苗接種率極低,是說“針下人亡”、“六十歲以上不建議接種”的人要負責,乃至說吃洋蔥素比接種疫苗安全的人要負責。在不恰當的言論轟炸下,有子女出於愛護而不讓父母接種。當前老人家死亡率偏高無人願見,也是此次第五波疫情的一個大痛點。在痛點之下,任何認可政府工作的事實陳述都驟然軟弱無力。更何況客觀上當前任何一個政府的抗疫工作都不可能沒有紕漏,香港政府也是。
然而,理性而冷靜觀之,疫戰當前,香港政府這個班子由收回香港電台讓它發揮作用,由徵調公務員盡用可用的人,由召回退休紀律部隊提供有實力的支援,並背靠國家與內地專家及醫護合作……我感受到香港政府、公務員團隊是在浴火中鍛鍊。起碼,疫情令它是個吃盡苦頭的政府、一支打過硬仗的公務員團隊。挨過了這一關,浴火重生,或是一次鳳凰涅槃,日後向不一樣的方向進發。
(作者係香港資深作家、時評人,小標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