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港股於相對低位震盪回升,恒指以22,039點收市,比前周升635點。由去年2月頂點開始的大跌市,在今年3月中跌落18,415點的底點後,繼續築底,總趨勢是向上。初步推算,4月份的港股可升上23,500點之上。然而受到兩大利淡因素困擾,市況會極波動。
一個因素為西方勢力對中國的打壓,有增無減,各式制裁隨時降臨。最直接為中概股能否繼續在美國掛牌,以及中國的科技股在彼市受到何種限制,法制、採購及資訊轉移,都可抽秤,令人提心吊膽。
現時爆發俄烏戰爭,雖然可減輕中國所受的壓力,但國際局勢更複雜。美國的盟友被逼歸隊,中國與其他國家產生磨擦的機會更大。
兩大利淡因素困擾港股
由於美國要維持美元的霸主地位,中國為第二大經濟體,奉行獨立的國防及外交政策。無需如日本在戰後一樣,受美國軍事「保護」(實為佔領),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後,日圓被迫兌美元大幅升值,日本便被打殘。
現時人民幣具足夠實力走出去,國際化勢必威脅到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國於是全方位打擊中國。只要中國沉着應對,繼續奉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站穩道德高地,必會得到越來越多國家支持。
另一個利淡因素,當然是疫情。疫情一天不受控,各國不開關,世界的經濟都無法復甦,股市焉能復活?
在此兩大烏雲籠罩下,港股於未來一季料無法突圍而上,將被壓於長期走勢圖上的底部區域,後者位於22,000至26,000點。
各大公司的全年業績已經宣布,業績優良而增加派息者,股價上升。在低息的年代,股息收入十分重要。
部分績優增息股已炒高
應留意,一些股份早前已經炒高,並且在相對高價徘徊一段時日,[隨手拈來兩個例子為滙控( 0005 )及中移動(0941 )],因而手上的股份如何處理,是長揸還是先回吐一部分,甚至加碼吸入(若手上貨輕 ),每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必須自行決定,宜參考手上股份的長期走勢資料作決定。
具特殊事件的股份如中海油(0883 )可揸下去,公司將回歸A股市場,承諾派高息及回購,可放心揸下去。
大型國有銀行如建行( 0939)等,保持優良傳統,派息年年增加,為收息的佳選。但留意除息之後,股價都會有一段時日回落,股民需了解其「脾性」,如何拿捏買賣時機為一門大學問。
在22,000以下,可吸入盈富( 2800 ),該股近日有令人喜悅的發展,如更換管理人,較照顧港人利益。持有一年必可獲合理利潤。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能源及股市分析家、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專欄作家「張公道」
作者著有《你要知道理財投資的88件事》,亮光文化出版社,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