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應盡可能主動查詢患者的活動軌跡。圖為市民使用「安心出行」記錄行蹤。 資料圖片深入挖掘流行病學調查數據 識別高風險時段樓宇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由於每日新增的確診者眾多,特區政府一度暫停對確診者的個案追蹤工作,直至近期疫情回落,有關工作才逐步回復。中央援港抗疫工作專班專家組成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王鑫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香港應盡可能主動查詢群組首幾名患者的活動軌跡,深入挖掘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識別出高風險的時段和樓宇,推進疫情追蹤工作。
身處深圳的王鑫昨日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指出,香港現時讓新冠患者在網上主動申報確診是重要一步,若要控制疫情,除鼓勵患者迅速呈報以外,特區政府日後還要關注有些地方若出現聚集性疫情,在流行病學調查人員人手許可下,應盡可能主動更詳細詢問傳播上較重要的患者,「例如首幾個發現的病例,協助他們回想活動軌跡,避免單靠患者自行填寫問卷申報,出現訊息不準確。」
她續說,不管是主動申報,還是由人員調查,政府部門亦要加強數據後續的深度挖掘,「例如相關公共場所的人流量監測、交通卡使用情況等。」結合一起深入挖掘流行病學調查數據,識別出高風險的時段和樓宇,推進疫情追蹤工作。
王鑫以內地的流行病學調查隊伍為例,在患者檢測呈陽性之後的兩小時至四小時內,調查隊伍完成初步流行病學核心訊息調查,包括了解患者背景、大致去過的地方和主要核心接觸者,並繼續進行詳細調查,當天之內會完成整份報告。
醫生指導減輕長者疫苗憂慮
在疫苗接種方面,她表示內地強調三大基本原則,包括知情、同意和自願,對於有基礎疾病的長者,除了加強大眾科普宣傳,也建議長者就診,由醫生根據病情指導評估是否適合接種,減輕長者的憂慮。她指出,截至上月底,內地60歲以上人士的疫苗接種率已達八成以上,安老院舍護理員亦會與長者和家屬就疫苗接種進行交流討論,並安排醫護上門接種服務,提供便利。
香港特區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昨日在疫情記者會上指出,香港現時透過兩個網上平台收集患者資料,會優先處理風險較高的密切接觸者,安排家居檢疫。
此外,特區政府於去年12月推出「香港健康碼」(港康碼)系統,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昨日表示,「港康碼」推出至今,已接獲超過87萬名市民申請註冊賬戶,當中有70萬人已啟動賬戶。他表示,當局已經優化系統及推出新功能,例如簡化「忘記登入密碼」功能,讓登記用戶只需輸入身份證明文件資料及透過短訊收到的一次性驗證碼,便可重設賬戶登入密碼。
同時,為方便用戶使用「港康碼」,特區政府於「安心出行」程式上新增了「繼續申請健康碼」按鍵讓用戶上傳出行紀錄,並可直接轉到「港康碼」網頁繼續申請「港康碼」,而無需重新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