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近日宣佈經優化後的最新一輪保就業計劃詳情,放寬了補助申領的限制,不再設僱員月薪上限,同時兼職、散工亦可獲一半的工資補助,而計劃亦會涵蓋自僱人士及65歲以上持有強積金戶口的人士,預料計劃在優化後,將令受惠僱員由原本的130萬增至174萬。
港府因應疫情及企業實際情況,優化補貼支援計劃是可取的做法,亦能使更多的僱員及企業受惠,紓緩他們所面對的壓力。然而,新冠疫情反反覆覆已超過兩年,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都是在苦苦支撐,政府的財政儲備亦因多輪救市而拾級而下。因此各類補貼支援計劃只能視為短期支援措施,長期而言還是要盡早控疫,重啟與內地通關,才能從根本上激活本地經濟。
此輪的保就業計劃和過去幾次相若,由港府為企業支付僱員部分薪酬,以達到保住僱員飯碗,減輕企業負擔的效果。可是無論是保就業計劃還是「派糖」紓困,對企業和市民來說都只屬「吊鹽水」或一次性的短期措施,若本地經濟長期受疫情影響而流血不止,就算坐擁龐大的財政儲備,也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同時間,很多企業更可能會因看不到經濟復常的希望而關門結業,打擊實體經濟。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目前本港失業率已上升至4.5%,比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顯著上升0.6個百分點,同時本地PMI指數亦陷入收縮區,顯示實體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全年經濟負增長的機會大增。因此港府在進行全民快測後必須馬上研判社區內的感染情況,並推出更加果斷有力的抗疫措施,盡可能截斷社區內的隱性傳播鏈,令疫情斷尾,為重啟與內地免檢通關,逐步恢復兩地人員往來創造有利條件。只有這樣子本港經濟才能如當年「沙士」疫情後般,快速自行復原,從根本上激活本地經濟,保住市民大眾的飯碗。
人有恆業,方能有恆心。就業是民生之本,保民生就是保障香港社會穩定發展。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