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王建民 I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
胡淑慧 I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
在中美戰略對抗持續升級、美日同盟強化以及日本政治日益右傾化背景下,日本追隨美國開始推行「以台遏華」戰略,增強打「台灣牌」力度,弱化一個中國政策,並強勢介入台海問題,嚴重影響中日關係改善,為中日關係正常化50週年蒙上新的陰影,也增加了台海形勢新變勢。
日本對華及涉台政策有顯著變化
安倍上台執政,到菅義偉過渡政府以及目前的岸田文雄政府,日本對華對台政策就一直呈現「抗中(大陸)親台」的態勢。近年來因美國強力推行「拉日挺台抗中」戰略,日本也緊隨美國加緊調整相關政策,開始仿效美國,推行「以台遏華」與「以台製華」,大打「台灣牌」,強勢介入台海問題,日台實質關係不斷強化。
(一)弱化「一中」政策、強化「台灣國家化」認知。近年來,日本政府持續延續兩手策略與「言行分裂」方式,既在外交上不時表態堅守「七二體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時又另行一套,提升日台實質關係,甚至弱化「一個中國」政策,將台灣「國家化」企圖日益明顯,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有所動搖。這與近年美國政府對華對台政策的調整態勢基本一致與類似,日本對台政策有美國化趨勢。
尤其是2021年以來,日本政府及其高層官員或議員多次鼓譟顛覆「一中」政策的言論,話語中將台灣視為甚至公開稱為「國家」,有明顯「坐實台灣為國家」以及配合蔡當局推行「台灣國家化」之企圖。時任日本首相的菅義偉與最大在野黨主席枝野幸男於2021年6月9日在朝野政黨舉行的「黨魁討論」中均以「國家」指稱台灣。特別是首相菅義偉在國會辯論會上稱「台灣、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國的防疫措施嚴格限制公民權利」,這是日本領導人首次公然稱台灣為「國家」,顯然不是簡單地的口誤,而是有意將「台灣國家化」的一種試探。隨後,日副防衛大臣中山秀泰於6月28日在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講時稱,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威脅與日俱增,「有必要意識到北京在對台灣施壓」,不僅質疑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否正確,而且聲稱「我們要保護作為民主國家的台灣」,公然質疑國際社會的一個中國原則,明確將台灣稱為國家,是企圖將台灣政治定位國家化的又一試探。
不僅日本高層多次公開將台灣視為一個國家,而且日本的官方性文件也開始迂迴凸顯台灣的「國家地位」。日本政府於2021年7月13日公佈的新版《防衛白皮書》,在循往年慣例以國別敘述日本週邊軍事狀況時,首度將台灣從敘述中國軍事的章節中抽出,獨立成一個個別的議題並置於新增加的「中美關係」之後,並將東亞地圖中的大陸與台灣分別標注為不同的角色。日本NHK電視台7月23日晚在轉播東京奧運會開幕儀式時,日本主播不使用國際奧委會規定的「中華台北」稱呼入場的台灣地區運動員隊伍,而用「台灣」稱呼之。這一系列舉動均顯示,日本政府妄圖通過顯性或隱性等多種方式凸顯台灣的「國家地位」。
(二)持續提升日台關係位階,強化「準盟友關係」。 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後,走上了「親日媚日」路線,並積極應合日本的親台路線,日本駐台機構與台灣駐日機構先後完成「正名」目標,分別更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與「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特別是日本政府在其戰略部署中不斷升高台灣的戰略地位及強化台灣問題的重要性。 2020年日本《外交藍皮書》進一步將台灣從「重要夥伴」定位提升為「極重要的夥伴」,與蔡英文對台日關係定位升級一致。蔡英文在2020年初再次強調台日互為「價值觀夥伴」,稱「日本是台灣在外交合作跟觀光交流非常重要的盟友」。
菅義偉上台後持續強化與落實日台「準盟友關係」,企圖達到台日無盟友協議之名而有盟友之實的「準邦交關係」目標。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稱,「台灣是日本的重要夥伴及珍貴友人」「台日共享基本價值觀並擁有密切經貿關係及人員往來」,同時又強調「將維持非政府間實務關係的立場,進一步深化台日交流與合作」。 2021年4月27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內閣會議上報告2021年版《外交藍皮書》時,正式賦予台灣地區「極為重要的夥伴」定位。 12月3日,防相岸信夫在記者會上再次表示,台灣是「(與日本)共享基本價值的極其重要的夥伴和朋友」。可以說,日本已明確將台灣定位為「極重要夥伴關係」。
日本執政的自民黨與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建立了所謂日台「外交+國防」的「2+2」高層對話平台,並於2021年8月與12月先後兩次舉行「2+2」高層視頻對話活動,主題分別為「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與「外交經濟政策意見交流會」,其實就是將近年美日、日澳等盛行的「2+2」互動模式移植日台之間,儘管是政黨名義,但由於是雙方的執政黨,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官方性質。
(三)「借台聯美抗中遏華」趨向清晰,在涉台問題上追隨美國。拜登上任後調整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單邊主義外交路線,以維護既有世界秩序、民主價值、應對中國威脅以及建立新的供應鏈等為名,積極建構遏華反華聯盟,力圖最大限度發揮盟友在地緣戰略競爭中對華遏製作用。基於美日核心盟友關係及日本在亞太地區的重要國際地位,美國要求日本就加強美日聯盟協作作出承諾,並對華採取強硬姿態。加上日本政府不願看到中國的崛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甘心在大國競爭中被邊緣化,長期以來推行的「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戰略開始鬆動,積極配合美國,推行「借台聯美抗中遏華」戰略。
在2021年3月日美「2+2」(外長與防長)會談、4月美日峰會、6月七國集團峰會等雙邊與多邊對話平台上,日本不斷渲染中國威脅論,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鼓吹日美等合作應對。特別是2021年4月16日,菅義偉率先參訪美國,與拜登會晤後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自1969年以來日美兩國領導人首次在一份聯合聲明中提及台灣問題,很不尋常,顯示日美聯手同打「台灣牌」與美日聯合「抗中遏華助台」態勢日益明朗。隨後,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副首相麻生太郎等高官持續表態發聲,稱台海可能發生危及日本生存與安全,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主張「日美必須共同保衛台灣」。
2021年5月19日,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與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舉行電話會談,就台灣海峽局勢交換意見,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台灣存亡」。 6月29日,時任日本防衛副大臣的中山泰秀強調中國與俄羅斯的「合作帶來日益上升的威脅」,稱「要保護台灣這個民主國家」,「日本在外交層面積極聯手美國利用台灣問題,深度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時任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的麻生太郎7月5日威脅我若武統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存立危機事態」行使集體自衛權,與美一起防衛台灣。
不論是2022年1月6日日澳簽署的《互惠准入協定》(RAA)及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還是1月7日日美舉行的「2+2」(外長與防長)「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會議,均宣揚中國威脅論,討論或納入台海議題,強調加強日澳、日美軍事安全防衛合作,均旨在建構美日澳反華軸心聯盟與合力阻止中國統一台灣之目標。
另外,2021年11月底,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更是猖狂表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要表明「日美同盟有事」,企圖為軍事介入台海爭端製造藉口。
(四)宣揚「中國威脅論」,企圖以「防華協台」為名擴大軍備。近年來,日本日益關切台灣及台海形勢對日本安全的影響,借機不斷製造「中國威脅論」,企圖以此發展日本軍力與自衛隊維護台海安全的能力。 2021年日本新版《防衛白皮書》特別強調中國軍隊近來在台海周邊愈發活躍,宣稱「台灣局勢穩定」之於日本的「安全保障當然非常重要」。日防衛大臣岸信夫呼籲國際社會進一步關注所謂「台灣的存亡」,為了「防止台灣的未來被武力決定,對華施加廣泛的國際壓力非常重要」。同年5月,岸信夫在表態將鬆綁國防預算不得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1%的限制,釋放加強軍備的信號。為此,日本不斷製造中國軍事威脅論,持續擴大國防預算,增強軍力。 2021年12月,日本內閣會議確定了2022年度國防預算為5.4萬億日元(約3,006億元人民幣)。
日本企圖通過宣揚「中國威脅論」與台灣安全危機來加強軍事部署,助推日美軍事合作。據日本共同社披露,日本自衛隊已與美軍制訂設想台灣發生緊急事態時的日美聯合作戰計劃草案。事實上,近年來,日本加快在西南島嶼軍事部署已公開化、規模化。首先日本在3個西南島即奄美大島、沖繩本島和宮古島部署了反艦或防空導彈。其次,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22年底在石垣島部署規模為500人到 600人的自衛導彈部隊。境外媒體也報道,日本計劃在石垣島部署的導彈基地已經動工。
日本的西南島嶼軍事部署與美日制訂聯合作戰計劃,顯然是為應對所謂的中國軍事對台威脅與「台海危機」,而且已從戰略謀劃到了實際行動部署階段。據外媒報道美日制訂的聯合作戰計劃稱,在台海發生緊急情況初期,雙方將在日本西南的鹿兒島縣至沖繩縣的西南諸島建立臨時攻擊基地。
(五)試圖將台灣問題徹底國際化與複雜化。不論是菅義偉上台還是岸田文雄執政,日本政府不斷在雙邊或多邊國際正式場所大談台灣問題,試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多邊化及企圖結合西方盟友共同「挺台遏華」。 2021年以來,繼4月菅義偉與美國總統拜登發表涉台聯合聲明外,5月初,日本和澳大利亞政府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了外長和防長「2+2」磋商,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首次寫明「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等內容。 5月27日,菅義偉還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2021年視頻會談後發表的聲明中,明確「強調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敦促和平解決兩岸問題」,這是日本政府首次與歐洲及歐盟聯合發表涉台聲明。隨後在6月16日第八屆東盟防長擴大會議視頻會議上,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會上借機大談台灣問題,稱「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不僅對地區,而且對國際社會至關重要」,「日本希望台海雙方通過直接對話和平解決(兩岸)問題」。 6月23日,岸信夫又與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舉行了視頻會議,兩人除就「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構想」達成一致並討論牽制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及對海警法表達了所謂「關切」外,岸信夫還宣稱,台灣局勢穩定「對日本乃至於國際社會的安全保障至關重要,期待各方可以進行直接對話,和平解決問題」。 8月2日,岸信夫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再次表示,「中國大陸採取各種行動來包圍台灣 」,「廣泛的國際壓力對於防止台灣的未來由軍事對抗決定至關重要」,「日本發出的強烈信息是,只有在國際社會要求的情況下,台灣海峽的和平才能得到保證」。可以說,2021年初以來,日本政府頻繁在國際社會場合大談台海問題,有明顯結合西方反華勢力或所謂「民主陣營」共同介入台海事務、阻撓我統一的圖謀。可以說,日美聯合「遏華挺台」已成為一種新常態。
(六)持續慫恿並強烈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多年來,日本政府在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或國際社會問題上一直持積極公開支持態度。 2020年日本《外交藍皮書》首度寫入日本一貫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衞生組織大會(WHA)的明確立場。菅義偉出任首相後,日本政府對台灣參與WHA等國際組織態度更為積極明確,積極表態支持。同時台當局更是動員一切力量幕後遊說日本,日本親台勢力特別是一些國會議員也表達了對台「同情與支持」立場。同年10月26日,台日地方議員召開「日中交流高峰會」,通過支持台灣加入世衞組織(WHO)的「加賀宣言」。 11月4日,日本參議院跨黨派親台議員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通過「支持台灣參與加世界衞生組織大會決議文」,並強調日方強烈關注這種狀況,甚至呼籲有關國家允許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衞組織下一屆大會。 2021年6月11日,日本參議院又一致通過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決議案。同時首相菅義偉在12日G7峰會上再次表示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WHA。可以說,日本是美國之外堅定支持台灣參與世衞組織與世衞大會的大國。特別是,日本政府官員對中國申請加入由日本主導的CPTPP持消極與懷疑態度,但對台灣申請加入CPTPP則表達了強烈的支持願望。
(七)與台交流交往擴大化與深入化。儘管新冠疫情導致常規交流受限,日台之間仍接觸不斷。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還將2021年定位為「日台友情年」,雙方高調稱讚台日「友情」。
一是企圖將雙方接觸機制化。 2021年,日本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許多活動交流活動受阻,但台日交流仍很活躍。在台「經濟部技術處」推動下,台灣工研院與日本三菱日聯銀行建立「台日創新研發與產業交流平台」,推動台日半導體應用技術的合作。 9月10日,高雄市與京都市簽署「高雄協定書」,推動日台城市交流。 11月12日,第七屆日台交流峰會在日本神戶舉行,出席人數創下新的紀錄。特別是台灣民進黨與日本自民黨建立了「2+2」政黨對話平台。 2021年8月舉行「外交防衛政策意見交流會」,主要討論通過線上視頻會議討論「外交」和「國防安全」。 12月舉行「外交經濟政策意見交流會」的視頻對話,主要圍繞「經濟外交及經濟安保」進行討論與溝通。
二是敏感時刻向台捐贈新冠疫苗,以彰顯其「扶台挺蔡抗中」之意圖,借抗疫鞏固政治關係。在台灣當局面臨防疫與疫苗採購困境遭民眾質疑之時,日本大張旗鼓向台捐贈疫苗,助蔡脫困,並進行情感收買。新冠疫情暴發後,台日就借機渲染台日「命運共同體」觀念,相互支持與吹棒,台灣還向日本捐贈200萬片口罩以示對日支持。 2021年5月台灣疫情再次暴發後,面臨疫苗短缺問題,大陸率先表達願望向台灣提供疫苗態度,蔡當局明確拒絕,引起民眾不滿,讓蔡當局陷入疫苗危機困境。在此關鍵時刻,台日幕後緊急溝通合作,日本很快承諾向台灣提供100多萬劑有爭議的阿斯利康疫苗,有明顯「扶台挺蔡抗中」之意,試圖降低我對台提供疫苗給蔡當局的壓力,並以此鞏固與深化台日關係。此外,全日本47個都道府縣議會有超過半數通過決議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衞生組織。
三是強化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合作,企圖與美台等建立「去華排中」供應鏈。美對華經濟、科技遏制風暴與新冠疫情暴發蔓延對全球供應鏈與經濟安全問題生產重大影響,包括美日歐等在內的許多國家或地區開始重視供應鏈與經濟安全問題。在此背景下,美國極力拉攏日本、歐盟、台灣等盟友或準盟友建立「排華去中」供應鏈。日本積極追隨美國,拉攏台灣等,企圖建立「排華去中」供應鏈,其中美日台韓等簽署集成電路供應鏈協議,同時日本政府計劃提供約合26億元人民幣經費爭取台積電在日投資。台積電已確定在日本投資70億美元(日本政府提供約一半的補貼)興建芯片廠,日台產業合作有了新發展。配合美國、拉攏台灣建立「排華去中」供應鏈已成為日本一個重要戰略舉措,未來還會有一系列的相關舉措,也是旨在經濟上遏華制華。
日本對台戰略圖謀及
其對台海局勢的衝擊
從目前日本對台海問題的介入與日台關係互動態勢看,日本將持續追隨美國廣泛深度介入台海問題,持續強化與深化台日關係,公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中日在涉台問題上的鬥爭與較量將變得日益尖銳,必須高度警惕以下日本涉台態勢動向。
(一)持續強化「以台遏華」戰略,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最重要籌碼。在國際層面,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與美日共同遏華戰略目標下,日本會持續強烈追隨美國,對華採取強硬路線,持續強化「以台製華」與「以台遏華」戰略,遏阻中國的崛起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國內層面,日本政府對華強硬「主流化」,權力核心被對華「鷹派」與「親台派」把持。在2021年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候選人都傾向採取更強硬的對華政策,新首相岸田文雄轉變「鴿派」形象,在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對北京在外交和經濟方面的攻擊行為深感震驚」,為了保護「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將與美國、歐洲、印度和澳大利亞等持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合作,來反對專制制度」。日本政府將會持續升高打「台灣牌」的力度,不斷在台灣問題上製造事端,以牽制中國。
(二)進一步弱化「一中」政策,涉台修法可能性升高。未來在對華及涉台政策上,日本政府會不斷弱化與掏空「一中」政策,以隱性或顯性等多種方式凸顯台灣的「國家定位」,不斷挑釁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底線或紅線。甚至仿效美國,在涉台問題上進行法治操作。日本國內曾多次討論制訂「與台灣關係法」的問題,但均未取得實質進展。在目前台海局勢緊張及日本加強幹預台灣問題的背景下,日本右翼勢力或「親台派」不斷鼓動推出日版「與台灣關係法」等涉台法律。 2021年11月召開的第七屆日台交流高峰會宣言內容就包括盡速制訂自己版本的「與台灣關係法」,以完善台日安全保障政策。在美國幕後操控下,未來不能排除日本出台涉台法律的可能性。
(三)雙方關係更加密切,高層互動更頻繁甚至有突破。在日本推行「抗華親台」與台灣當局推行「抗中反中親日媚日保台」的雙重戰略之下,未來雙方關係還會持續發展與升級。除了深化「2+2」政黨互動平台與日台海洋事務合作對話等既有機制外,可能在美國幕後操作下還會有新的雙邊或多邊機制的建立。同時,未來高層互動將會更加頻繁與密集,特別是互訪層級可能有新的突破。目前前首相、仍是國會議員的安倍晉三正在與台當局籌劃訪台事宜,推動所謂「日台親善」,未來成行可能性甚高。同時也不排除台高層訪日的可能性。
(四)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強化軍力並擴大與台準軍事合作。一方面,日本會持續炒作與宣揚中國大陸對台軍事安全威脅,借機推動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大力發展強軍計劃與強軍戰略。岸田文雄在2021年9月17日的競選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會推動修改和平憲法」。依目前日本的政治結構與日本當局的政治立場,修改和平憲法的可能性在持續升高。一旦修憲成功,將意味著日本以防衛為主的自衛隊將成為可發動戰爭的「合法軍隊」,未來不排除介入與「對外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岸田文雄還主張日本應該發展對敵方基地的攻擊能力,而且應作為「優先選項」加以討論,就已透露出日本的新軍國主義萌芽態勢。另一方面,在台海問題上,日本尋求與美國在台海及週邊軍事合作及介入台海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在上升。日本會持續在國際上鼓譟「中國威脅論」,營造「協防颱灣」的國際輿論,支持蔡當局「以武拒統」路線。事實上,民進黨與自民黨的安全對話中曾深入探討雙方未來在海巡業務包括海上救難、海巡配合操演,人道服務等進一步深度交流。可以預期,日本強化軍力與鼓動美日合作,積極介入台海問題將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新趨勢。
(五)持續強力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台灣參與國際社會或國際組織問題上,日本將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會持續公開支持台灣參與世衞大會或世衞組織等國際組織,而且會與美、歐等國家聯合對中國施壓,支持台灣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未來中日將圍繞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問題展開更為激烈的鬥爭與較量。
(六)與台強化經濟合作尤其是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支持台灣加入CPTPP。日本會持續加強雙方經濟產業合作,同時協助台進入美國主導的「自由經濟體系」,支持台灣「經濟脫中(大陸)」,推動「美日+台」的生產鏈、供應鏈、價值鏈的經濟安全戰略合作。一方面,美國開始大力推動排拆中國的「印太經濟框架」,除東南亞國家外,日本與台灣是拉攏的重要對象,日本必將配合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另一方面,日本將在其主導的兩岸申請加入CPTPP問題上採取「挺台抑華」策略,對中國大陸加入持消極態度,對台灣則呈現積極支持態度,未來很可能藉機強化與台灣經濟戰略合作,同時借涉台問題對中國進行經濟勒索。中日之間與海峽兩岸之間將在兩岸加入CPTPP問題上展開更為激烈複雜的政經較量。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3-4月號第82-88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