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國際生源地,中國留學生人數的銳減引發關注。疫情與這波人數下滑有多大關係?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左右中國學生的意願?美國頻發的治安事件又如何打消中國家長的赴美計劃?本文來自鳳凰衛視記者發自洛杉磯的美國觀察。
回顧在美中國留學生人數變化的軌跡,從早前的趨勢平緩,到2007年開始迎來爆發式增長。2018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超過36.3萬名。從2007年到2018年,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十年間增加了93%。

疫情讓中國家長對出國留學產生疑慮
2021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不到35萬,較2020年度減少3.3萬人。對於這一變化,很多人的第一直覺反應是疫情因素導致。
的確,受疫情影響,美國的國際學生總人數也在減少。在美留學的國際學生總數下降了15%。2021年,有資格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有8038所;2020年,這一數據是8369所。
受疫情影響,美國的不少學校暫停面授課程,僅提供線上授課,讓不少中國留學生推遲赴美留學計劃。
2022年3月24日,中國教育部“關於在疫情期間留學生學曆學位認證的補充說明”,被一些媒體解讀成了“教育部不承認國外網課學曆”,引發關注。之後雖已說明,這是教育部對早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校,就讀部分線上課程不影響學位認證”的通知背景下,打擊借機大肆招生斂財的應對手段,但這一事件還是讓不少家長對出國留學產生疑慮。
在美中國學生或因地緣政治因素牽連
學科、簽證、入境、“間諜說” 中國學生頻遭麻煩
分析顯示,地緣政治因素也影響著大多數赴美求學的中國學生和家長的意願。
在全球化的學術氛圍下,留學生往往懷著開啟全新人生軌跡的期待,但美國出於對科學、科技、工程STEM學科的“敏感性”,出臺了各種限制措施。2021年7月,500多名中國理工科研究生申請赴美留學簽證遭到拒絕。
美國司法部在前總統特朗普任內發起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將一些知名華人學者和教授以“間諜罪”的虛假指控進行調查和逮捕。雖然最後包括陳剛教授在內的相關人士都被還以清白,但這種針對華人的無端揣測,還是動搖了部分人的赴美意願。

此外,陸續發生的中國學生赴美入境遭盤問恐嚇、限制自由,甚至因為一張軍訓照片把中國學生關小黑屋的事件也偶有發生。
這些地緣政治因素引發的事件,也成為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一大障礙。
美院校政治正確當道 隱形種族配額趕華生
哈佛招生:黑人錄取率95% 亞裔僅25%
此前,有不少華人家長認為,美國院校能拋棄亞洲社會對戶籍、地域的束縛,讓孩子在一個較公平的條件下憑成績、能力競爭大學的門檻,但事實上,包括哈佛在內,美國多所大學存在著隱性或顯性的招生歧視、種族配額。
美國最高法院受理哈佛招生歧視案之後,哈佛不得以披露了四年內數十萬入學申請者的資料,資料顯示,在同樣的SAT、GPA成績、活躍的課外活動等條件下,黑人學生錄取率高達95%、墨西哥裔77%、白人36%,而包括華人學生在內的亞裔錄取率僅25%,排名最低。

地緣政治激化對亞裔仇恨犯罪,美治安嚇跑華人家長
談到美國的治安,雖然並非到處都是危險之地,但從芝加哥大學不幸離世的鄭少雄,到2014年南加州大學遭搶劫致死的紀欣然,再到持續發生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美國的治安問題無法讓人忽視。
2021年,洛杉磯法院將紀欣然案中的被告卡曼的罪名由二級謀殺降至試圖搶劫罪,讓不少人看到了寬容執法、重罪輕判的大背景下,全美各地治安敗壞的不爭事實。人身安全,成為赴美留學家庭無法忽視的要素。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