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飛行服務隊16日開展的一次海上救援行動中,三架飛機飛到香港以東300公里的水域,在一艘爆炸的運油船中,救出6名外籍船員,引起社會關注。長途飛行有何挑戰?現場救援有何難點?請看鳳凰衛視記者對救援人員的獨家專訪。
4月16日,一艘巴拿馬註冊的運油船在香港以東300公里水域爆炸,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三架飛機前往搜救,共救起6名船員到港救治。
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高級機師廖嘉俊表示:“其實距離是比較遠的,我們要考慮飛機是否需要加油,這次的距離是300公里,如果直升機來回飛是沒問題的,但還要視乎拯救行動需要多久。我們預計時,因為收到報告是說有7名傷者,我們認為有需要中途加油,所以要去鄰近油井或油田加油。”
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副經理陳曦澄表示:“出動之前我們計算了與目的地呈直線距離的一個油井,希望在這個油井進行加油,很可惜,在我們出發了大概半小時後,收到控制中心指示,那個油井不能提供足夠的油量,我們要改去更南面的一個油井加油,這個油井與之前的比較,路線從一條直線變成了一個‘V’字形,我們飛行距離就變遠了。”
本以為長途飛行的最大難題已經解決,殊不知更多挑戰還在後頭。
廖嘉俊稱:“當時風速頗大,大概有3、40公里每小時,雲層也比較厚沒什麼光照,我們要把空勤主任放下去,繼續作出救援,這個配合真的挺困難的,飛機要儘量保持不動,而船卻在不斷搖晃,也不知道它下一秒會漂去哪裡,我們要很小心地把同事放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必須要小心,否則被吊在鋼索上的拯救員一旦撞上船身,後果將不堪設想,何況這一次,和他搭檔的空勤主任,是首次執行出海任務。
香港特區政府飛行服務隊三級空勤主任梁子豪表示:“我其實沒太在意船身搖晃,因為我只看著前方,看著船上另一位空勤主任同事,因為有一條牽引繩連接著他和飛機,他會幫忙拉我下去,我的目光就看著那邊,看用時多久能到達船上,也盡量準備好自己,不要再下降途中受傷,我對那位同事非常信任,也很信任我們整個團隊,所以我沒有很害怕。”
最終,來回飛行約3個小時後,兩架直升機先後抵港,將傷者順利送院。至此,不少市民才知道,原來飛行服務隊的海上救援範圍如此之廣,甚至超出香港海域。那麼這樣的長途救援,應該只是少數吧?
廖嘉俊稱:“其實,這是30天內,我的第三次遠程搜救任務,較早前的那一次,差不多距離500海浬。有個船員不舒服,總共飛了6個小時,這次很可惜,其中一名船員不幸離世,但救回其餘6人,還是有很大成就感,其實每天上班,都不知道今天會救到什麼人,當然不希望有人出事,但我們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國籍、身份而不去做,或者選擇我們的工作。我們見到任何受傷、有需要的人士,而又在我們能力、服務範圍內,我們都會盡力去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