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毅恒
4月13日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先生獲786張選委提名票正式宣布參選新一屆特首,4月29日正式提出個人參選政綱。在過去兩個星期當中,候選人李家超先生與不同的選委會委員見面,慰問基層、探訪社區並走訪了許多組織,廣泛聽取收集各方意見,整理出這份真誠務實、體現他在宣布參選時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理念的政綱。四大政策綱要中特別列出《同建關愛共融社會 增青年上流機會》章節,從教育制度、職業培訓、就業機會、創業支援等方面對青年發展提出了未來施政方向,尤其提到“積極支援本地青年到內地就業和創業發展”及“對大灣區內地城市青年雙創基地及內地相關雙創政策”的認識。這兩點本人非常贊同。回顧他在政務司司長任期內,曾多次表達對香港青年創科的重視以及特區政府對青年人發展的支持。在2021年下旬舉行的青年發展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李家超先生擔任主持,當中亦提到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展青年工作,深化各項青年內地交流、實習、創業、就業等計劃,協助青年更好抓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本人真誠支持李家超先生參選行政長官,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能夠在青年問題及創科方面打開新局面,推出新政策,為香港的未來培育更多優質人才,而這些人才在大灣區內也有更廣闊的發展天空。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廣東智聯方舟董事長余毅恒大灣區為青年創科提供優質土壤
如何吸引人才成關鍵
在李家超先生政綱當中“發展創科中心 帶動經濟轉型”篇章中提及將積極拓展特區政府創科政策,包括理順科研撥款、匯聚創科人才等,及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大型科研平台。大灣區內創新科技企業林立,許多初創企業在當地政府政策支持下,經過數年的逐漸孵化成為全球知名,甚至是該領域的龍頭企業。大灣區內地城市基礎設施發展成熟,已有多家由香港的大學自主研發,並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當中實現產業化,最後利用香港作為銷售窗口推向國際的成功例子,例如位於深圳的無人機生產商大疆,物流應用程式貨拉拉(Lalamove)以及最近上市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都為香港今後青年創科發展摸索出了有效的路徑。
本人作為香港青年,是大灣區規劃的擁護者及積極踐行者,創辦的智聯方舟扎根於中山,與西門子合作,在中山搭建工業物聯網的平台,全面配合“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協助大灣區內製造業企業進行數字化物聯網升級轉型。2021年11月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很榮幸在全國博覽會上代表中山參展,設立大灣區工業互聯網創新孵化中心的展區。剛開始創業組建團隊的時候,也遇到人才招聘的困難,許多香港的科技人才不願意到中山來。特區政府2021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超過2,000個就業崗位,參與計劃企業須按規定提供不低於18,000元月薪。計劃推出超過一年,目前已錄得超過1,000宗港青成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的案例。當前大灣區內疫情受控,經濟逐步復甦,未來各地人員往來逐步恢復正常,很欣喜看到李家超先生政綱中重點強調支援本地青年到內地就業和創業發展,我個人的企業在今後發展中也希望能吸納更多來自香港的高科技人才,共同為香港青年創科發展打開新的局面。
配套催化提升
青年創科開新局
李家超先生政綱中提到增加對創科的資金及資源投入,增強香港在區域內的城市競爭力,推動香港再工業化進程,讓經濟結果更多元化,讓各行各業都能善用科技,增加國際競爭力。這對青年創科而言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聯動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大學及科研機構,能夠讓香港的創科發展走出一條更廣闊的光明大道。
隨著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塵埃落定,我們冀望新一屆特區政府未來五年能夠帶領香港做出更多新的進步。如上所述大灣區青年創科這一項,我們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大灣區辦公室的功能,可考慮創新及科技局與大灣區辦公室聯動設立專門對口大灣區創科企業發展的辦公室,對目前正在孵化且極具潛力的企業給予更多支持。同時審視過去對創科企業資金援助的審批流程,簡化優化審批程序,使得企業能夠更加專注於高新科技研發,此外也需要增強盡職調查的效率,建議採用市場投資者模式,定期對資助項目進展進行跟踪回顧,提高資助資金使用效益,避免資金濫用或投放到了無效的項目中。
李家超先生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為競選口號,反映了香港需要與時並進,在外部環境複雜的時代帶領香港繼續前進。開新篇需要新青年發揮未來主人翁角色,青年創科企業發展離不開特區政府在各方面創造有利條件,充當催化劑的角色,我們冀望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在支持青年在大灣區發展上加速前進,積極協助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作者係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廣東智聯方舟董事長,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