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在將於5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發表獨家署名文章。王春法表示,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國家歷史文化藝術殿堂,是全國舉辦展覽數量最多、展覽結構最為均衡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深化不同層次的文明對話,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香港合作由來已久,近年來雙方共同舉辦了多場主題鮮明、極富特色的大型展覽,受到香港社會歡迎。
文|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 王春法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能夠充分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國家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也是國家文化客廳。
現有藏品數量143萬餘件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併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2年新館建成開放。新館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在110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文物收藏保護、學術研究、陳列展覽、社教傳播和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平台作用。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發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號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這裡揚帆啟航。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3萬餘件,充分展現和見證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血脈綿延與燦爛輝煌。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不斷優化館藏結構,取得了包括月球樣品001號和新中國第一座低速風洞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藏品。
作為全國舉辦展覽數量最多、展覽結構最為均衡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既有由“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復興之路.新時代”構成的基本陳列和“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中國古代瓷器展”“中國古代錢幣展”等專題展覽,又有涵蓋重大主題展、歷史文化展、考古發現展、科技創新展、經典美術展和國際交流展等系列臨時展覽,從而形成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突出闡釋中華文化的一體、臨時展覽突出闡釋中華文化的多元這樣一個立體化展覽體系,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展示窗口,每年吸引著數以百萬計國內外觀眾前來參觀,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中名列前茅。
進入新時代,中國國家博物館按照“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與國內外數十家文博機構、院所高校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聯合開展學術研究,舉辦文物精品展覽,召開研討會,啟動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牽頭成立金磚國家博物館聯盟、絲綢之路博物館聯盟、上海合作組織博物館聯盟等國際組織,努力在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樹立“來國博、看中國”展覽品牌形象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使命是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構建與國家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意識形態相適應的中華文化物化話語表達體系,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引導人民群眾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發揮國家文化客廳作用。
近年來,中國國家博物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積極發揮行業頭雁作用,努力建設與世界大國地位相稱、與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相稱、與蓬勃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相稱、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稱的世界一流大館,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傳播中心和交流中心,在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把中國文化傳播的更遠更廣方面做出一系列探索。
一是堅持踐行展覽是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策展能力是核心能力的理念,不斷提高策展水平、優化展覽結構、加強展覽品牌建設。
從博物館的工作來說,辦展是最重要的文化傳播方式。我認為國家博物館最重要的使命,就是通過展覽塑造一個系統的、立體的、完整的中華文化形象。中國不僅是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還是一個非常有活力、前景光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博物館的展覽,不僅要展示歷史之中國、發展之中國,更要展示奮進之中國、未來之中國。我們時刻牢記展示塑造多元一體大一統中華文化的內在邏輯和價值理念,不求所藏、但求所展,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在配合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和重大時間節點舉辦重大主題展覽、優化提升專題展覽的同時,還大力推動開門辦展,與地方政府和文博機構合作推出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臨時展覽,初步樹立起“來國博、看中國”的展覽品牌形象。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圓滿完成中央交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等重大主題展覽,引起強烈反響。創造性地提出文化展這一全新的展覽類型,策劃推出孔子文化展、甲骨文文化展、《紅樓夢》文化展等文化大展,受到觀眾廣泛好評。先後與陝西、四川、新疆、內蒙古等多個省(自治區)政府、文旅部門和文博機構合作,推出精品文物展、地域文化展和考古發現展,引發觀展熱潮。今年,我們還將推出“長城文化展”“新時代全國考古成果展”“人格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展”“延安魯藝文獻文物展”“古羅馬文明展”等展覽,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是探索延伸展覽維度,突破時空限制拓展展覽影響力,讓更多優秀展覽來到群眾身邊。
在時間維度上,傳統做法就是辦個展覽,出本展覽圖錄,將展覽內容以出版物的形式保留下來,讓有需求的觀眾和相關研究者可以及時使用。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們現在提出辦展“五件套”的工作方式,既在舉辦展覽、出版圖錄的同時,還要舉辦正式的展覽開幕式、面向相應領域專家的學術研討會以及面對公眾的科普報告會。與此同時,我們還將展覽搬到雲端,讓展覽真正做到“永不落幕”。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結合“智慧國博”建設,我們已經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官方網站上推出了72個在線虛擬展廳,受到觀眾廣泛歡迎。
在空間維度上,我們加大巡展工作力度,提高精品展覽複展率,將優秀展覽送到更多地區。近年來,我們不僅推動館藏青銅器、中國古代書畫、《紅樓夢》等多個優秀展覽在不同地區博物館展出,同時也把“小城故事——里耶秦簡展”等在國博舉辦過的地方精品文物展推送到各地。此外,我們還以展覽為依託,推動“雲端國博”建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國家博物館率先推出“國博邀您雲看展”系列活動,豐富疫情期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4月24日,在中國航天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推出首個5G技術支撐的無實體網上展覽——“永遠的東方紅——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五十周年雲展覽”,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
三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深化不同層次的文明對話,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長期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在積極拓展“朋友圈”,提升影響力、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斷擴大國際合作、牽頭成立博物館領域國際組織、推動並積極參與周邊國家博物館交流。目前,中國國家博物館已與近百家國外博物館建立不同層面的聯繫,發起成立或積極參與了上海合作組織博物館聯盟、絲綢之路博物館聯盟、金磚國家博物館聯盟等博物館國際組織的工作,與日韓國家博物館定期舉辦會談交流、舉辦展覽。同時,積極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瀕危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基金等多個國際組織的各項活動,全球治理的參與度不斷提升。
在推進文明交流對話方面,我們一方面積極推動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優秀展覽走出去,赴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新西蘭國家博物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塞爾維亞國家博物館等舉辦各類展覽。另一方面也積極引進國外優秀展覽,如與大英博物館合作舉辦了“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與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蒙古國國家博物館等12家國外博物館聯合舉辦了“殊方共享——絲綢之路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覽。這些展覽成為了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共享世界文明之美的平台。
2019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全球博物館館長論壇,來自五大洲24個國家的40多位國際一流博物館館長或代表,以及國內50餘位博物館館長或代表出席論壇,簽署《國博共識》,在國際博物館界產生了良好影響。 2020年9月,我們又發起舉辦了“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活動,得到全球5大洲15個國家的16家國家級博物館的熱烈響應和積極參與,參與活動的各館館長親自向世界展示各參與博物館的館藏珍品,20餘家平台直播,讓全球觀眾足不出戶就能夠在線上欣賞。 2021年,這次活動被國家網信辦評為服務構建網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十大精品案例,中國國家博物館應邀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作宣傳推介。
開創國博與香港文化界交流合作新局面
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香港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6年,我們就舉辦了“回歸歷程——中國藝術大展歷史畫和主題創作部分作品回顧展”,展出1998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專門創作的一批主題美術作品,其中包括巨幅油畫《世紀大典》和國畫《駐港部隊》。這些作品分別在北京和香港進行了展示,展覽結束後,部分作品被香港特區政府收藏。與此同時,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以來,與香港合作更加頻繁和緊密。 2013年10月,“復興之路”大型展覽在香港開展,吸引逾萬市民、學生前往參觀。有的觀眾表示“正是由於有昨日的失敗才有今日的成功,歷經苦難後的成長才能造就真正的強盛”。還有觀眾表示“今日國家的強盛來之不易,香港和內地應上下一心,勿讓外國勢力有機可乘”。
2015年4月28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香港中聯辦教科部、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饒宗頤學術館之友協辦的“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是歷年來饒宗頤先生眾多展覽之中最具規模及展品種類最為齊全的一次,展品包括他歷年來近百種著作、學術論文、手稿、信札及學者研究“饒學”的著作。
2017年6月26日,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舉辦“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展覽,展覽通過44件(套)展品,反映了香港基本法的起草過程、香港回歸的籌備過程及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的發展歷程,向公眾展示香港落實“一國兩制”以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果及未來發展前景。
2019年7月3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與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舉辦“現代化之路——共和國七十年”展覽。我們精選約171件(套)珍貴文物、藝術品和模型,約230張歷史照片及精彩視頻和多媒體互動項目,從現代化進程、經濟發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和社會民生等方面,生動展現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關鍵抉擇、發展進程和建設成就,以及中國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兩個月的展期裡吸引了眾多香港市民參觀。
2021年6月,“時代精神耀香江”之百年中國科學家主題展在香港舉辦。中國國家博物館作為聯合主辦單位,以“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和“眾心向黨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內容為主,展示科學家使用過的物品、書信以及月球車、月壤等實物展品,將“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等融匯貫穿其中,立體呈現百年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救國,科技報國、興國、強國偉大事業的感人故事,潛移默化對廣大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促進人心回歸。
2021年7月3日,作為香港特區政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個重要項目,“百年偉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在香港開展。展覽共劃分六個部分:“救亡圖存”“開天闢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東方之珠”,通過歷史圖片、軍事模型、互動裝置等,多角度、立體化地向香港同胞展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征程。
當前,推動香港青少年形成對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和現實國情的正確認知,開展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是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中國國家博物館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一是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中國國家博物館將積極推動與特區政府以及香港文化機構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出符合時代主題、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的精品展覽。今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舉辦“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展”“筆墨丹青繪灣區——大灣區採風暨美術作品展”。二是策劃推出更多具有學術性和傳播力的原創性展覽。中國國家博物館將與香港文化機構加強策展合作,選擇契合時代脈搏的主題共同策劃展覽,定期在香港推出主題鮮明、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高品質展覽項目。三是不斷開創合作交流新局面。中國國家博物館願意與愛國愛港的企業家、收藏家和文化人士加強合作,對藏品徵集、學術研究、青少年教育、人才培養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即將召開黨的二十大,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建館110周年,我們將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與香港相關機構以及文化單位的合作交流,共同守護中華文明根脈,共同為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應有貢獻。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