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偉傑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日前向香港市民宣布參選政綱,其中有一項吸引了筆者注意的,就是改革公務員團隊,引入私人企業運用多年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管理模式,決心改變公務員團隊存在而久的工作態度。並對政府架構進行改革,將部門增減,有利政策的推行。
李家超為何要提出引入“關鍵績效指標”管理模式到公務員團隊?香港公務員團隊一直為市民詬病是,莫過於其辦事效率,和“按本子辦事”的態度。當審計署每季公布特區政府部門提供服務情況的時候,大多都是向市民提供服務的效率非常低,根本沒有按照服務承諾的時間內完成。在最新一期的審計報告中,運輸處在續牌服務中欠缺靈活處理,沒有以派籌取代排隊,讓大批市民聚集在辦事處門口排隊,增加病毒傳播風險。其實這樣的安排,如果換了有些私人企業的做法,就即時做了風險批評和應變的危機管理,將問題降至最低。不過,特區政府部門一向都有“既定程序”和“經驗”來框死自己。同時,官員又擔心萬一有任何出錯,就會烏紗不保。因此,公務員團隊就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心態度來辦事。
行政長官競選團隊以“關鍵績效指標”管理模式,來提升公務員團隊的辦事效率,將服務“數據化”(digitalization)和“衡量化”(measurable)。這套管理模式為團隊提供帶有方向性的指標,衡量工序的進度,用來判斷整項計劃何時完成。事實上,這套管理模式與內地實行多年的服務承諾指標相若,向市民提供辦理服務的“時間表”,減少特區政府內部所設下關卡的陋習,縮減了行政審批程序的時間,從而提升政府對市民的服務質素。
若李家超當選第六屆行政長官,應儘快對公務員事務局進行深入研究,決定是由個別部門推行這套管理模式,以漸進形式,逐步擴展至各個部門;還是全面推行至特區政府所有部門,對整個特區政府來一個“震盪療法”。對於私人企業來講,工作人員接受新制度的適應性比較強。相反,此模式對公務員可能構成一定程度上的衝擊和反感。因此,行政長官和相關部門須要審時度勢,監察推行新模式的實際情況,從而有效地加快或延遲推行工作。
假若新管理模式得以在政府內部運作得宜,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內部需要有一班熟悉“關鍵績效指標”運作的管理層人員操作,將這套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果管理層不太懂得其精髓,只能有形無實,盲目追求“假結果”、“假指標”,未必能夠為市民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最後,這套管理模式雖對公務員團隊帶來短暫性的痛苦、衝擊,但為了社會的最遠發展及提升香港的競爭力,特區政府有必要引入這套企業管理模式,來取代現有的低效率的管理制度。
(作者係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評論員,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