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宜勇在將於5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發表獨家署名文章。他表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標誌著在新發展階段,市場與價格領域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通過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著力打造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全面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高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措施不僅對內地31個省(區、市)是利好,而且對港澳台企業和勞動力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
文|北京 楊宜勇
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
需要突破三個難點
目前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突破的難點有三:
一是破解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難題。圍繞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針對這個歷史性頑疾,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職能結構,在減少其直接干預微觀市場行為的同時,增強其對市場的監管調節行為。
二是破解制度規則不夠統一的難題。圍繞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針對散亂差,我們需要在整合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提升監管治理水平等方面邁上新台階。
三是破解要素市場資源流動不暢的難題。圍繞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針對低效和不公,我們需要著力推進價格改革和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數據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同時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所謂國內統一大市場,就是指能把國內各地區的經濟在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融合成一個互相依存的有機統一的市場,也就是實現全國社會化大生產的再生產所需要的國內市場。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於自己在經濟發展中更多地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儘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核心問題是
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重在完善制度規則、淡化行政管理,有助於進一步實現依法治理市場。要堅持立破並舉,完善制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動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有利於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形成對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還有利於提高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在國際競爭和合作中取得新優勢。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特別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於鞏固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有利於加強它與產業政策協同運作。要堅持立足內需,暢通循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難點導向,從問題入手,切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意見》從著力強化反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採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確部署,旨在打破各種制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顯性、隱性壁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大力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以升級流通網絡、暢通信息交互、豐富平台功能為抓手,著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問題是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一方面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動建立健全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和數據市場、能源市場、生態環境市場。其中關於資本市場,《意見》特別強調要加大對資本市場的監督力度,健全權責清晰、分工明確、運行順暢的監管體系,築牢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安全底線,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以人民群眾關心、市場主體關切的領域為重點,著力完善質量和標準體系。
《意見》旨在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需要,又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的潛力,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消弭內部市場阻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以自身的最大的確定性來抵禦外部不確定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凝心聚氣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下一步,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特點,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發展新空間,進一步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堅持系統協同,穩妥推進。我們必須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以增強監管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為保障,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意見》特別指出要探索研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南,對積極推動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區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建立典型案例通報約談和問題整改制度,著力解決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不當市場干預和不當競爭行為問題。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亮點之一是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未來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必須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建設。在統籌規劃、優化佈局基礎上,健全油氣期貨產品體系,規範油氣交易中心建設,優化交易場所、交割庫等重點基礎設施佈局。推動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並向各類市場主體公平開放。穩妥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快建立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研究推動適時組建全國電力交易中心。進一步發揮全國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動完善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
《意見》提出,要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研究重點領域和行業性審查規則,健全審查機制,統一審查標準,規範審查程序,提高審查效能。所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是指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制定市場准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經營行為規範、資質標準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範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議”形式的具體政策措施時,應當進行的審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打破地區和行業壟斷,使得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流動更加順暢。以往對於行政壟斷的規制大都屬事後糾錯,其對市場的影響已經造成,往往是“馬後炮”。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作為一種事前規制機制,能夠更為有效地規制行政壟斷,屬於“馬前卒”。
加快發展始終是硬道理。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我們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綜上所述,全面貫徹落實《意見》,一要聚焦快,絕對不能等靠要;二要聚焦統一,絕對不能畫地為牢各自為戰;三要聚焦大,需要特別注重現代化市場體系內部的協調。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
香港和內地市場更緊密對接
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隨著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內地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毫無疑問香港的企業和勞動力也會從中受益良多,這也有利於以後香港和內地市場的對接更加緊密,各種資源、要素和商品的互動將更加便利。
因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要準確理解《意見》中關於“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要求,要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結合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先行先試並積極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成果。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小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5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編者按: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楊宜勇在將於5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發表獨家署名文章。他表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標誌著在新發展階段,市場與價格領域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通過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進一步規範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著力打造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全面推動中國市場由大到強,高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措施不僅對內地31個省(區、市)是利好,而且對港澳台企業和勞動力的發展也非常有幫助。
文|北京 楊宜勇
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
需要突破三個難點
目前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需要突破的難點有三:
一是破解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難題。圍繞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針對這個歷史性頑疾,需要改革地方政府的職能結構,在減少其直接干預微觀市場行為的同時,增強其對市場的監管調節行為。
二是破解制度規則不夠統一的難題。圍繞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和規模拓展,針對散亂差,我們需要在整合市場基礎制度規則、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加快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提升監管治理水平等方面邁上新台階。
三是破解要素市場資源流動不暢的難題。圍繞進一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針對低效和不公,我們需要著力推進價格改革和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知識、數據等重要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同時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所謂國內統一大市場,就是指能把國內各地區的經濟在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基礎上,融合成一個互相依存的有機統一的市場,也就是實現全國社會化大生產的再生產所需要的國內市場。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在國內外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助於自己在經濟發展中更多地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儘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核心問題是
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重在完善制度規則、淡化行政管理,有助於進一步實現依法治理市場。要堅持立破並舉,完善制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推動完善統一的產權保護制度,實行統一的市場准入制度,維護統一的公平競爭制度,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有利於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形成對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還有利於提高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在國際競爭和合作中取得新優勢。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特別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有利於鞏固競爭政策的基礎地位,有利於加強它與產業政策協同運作。要堅持立足內需,暢通循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難點導向,從問題入手,切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意見》從著力強化反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採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確部署,旨在打破各種制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顯性、隱性壁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大力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以升級流通網絡、暢通信息交互、豐富平台功能為抓手,著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問題是進一步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一方面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是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動建立健全統一的土地和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和數據市場、能源市場、生態環境市場。其中關於資本市場,《意見》特別強調要加大對資本市場的監督力度,健全權責清晰、分工明確、運行順暢的監管體系,築牢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安全底線,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要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以人民群眾關心、市場主體關切的領域為重點,著力完善質量和標準體系。
《意見》旨在以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為支撐,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機制的需要,又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一方面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和培育國內市場的潛力,增強市場主體的活力,擴大生產可能性邊界;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消弭內部市場阻力,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以自身的最大的確定性來抵禦外部不確定性。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凝心聚氣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下一步,中國將秉持開放、合作、團結、共贏的信念,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將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特點,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發展新空間,進一步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堅持系統協同,穩妥推進。我們必須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以增強監管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為保障,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意見》特別指出要探索研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南,對積極推動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區可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獎勵。動態發布不當干預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問題清單,建立典型案例通報約談和問題整改制度,著力解決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不當市場干預和不當競爭行為問題。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亮點之一是建設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未來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的前提下,結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必須有序推進全國能源市場建設。在統籌規劃、優化佈局基礎上,健全油氣期貨產品體系,規範油氣交易中心建設,優化交易場所、交割庫等重點基礎設施佈局。推動油氣管網設施互聯互通並向各類市場主體公平開放。穩妥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加快建立統一的天然氣能量計量計價體系。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研究推動適時組建全國電力交易中心。進一步發揮全國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動完善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
《意見》提出,要完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研究重點領域和行業性審查規則,健全審查機制,統一審查標準,規範審查程序,提高審查效能。所謂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是指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制定市場准入和退出、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經營行為規範、資質標準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範性文件、其他政策性文件以及“一事一議”形式的具體政策措施時,應當進行的審查。完善公平競爭審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打破地區和行業壟斷,使得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流動更加順暢。以往對於行政壟斷的規制大都屬事後糾錯,其對市場的影響已經造成,往往是“馬後炮”。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作為一種事前規制機制,能夠更為有效地規制行政壟斷,屬於“馬前卒”。
加快發展始終是硬道理。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我們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必須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綜上所述,全面貫徹落實《意見》,一要聚焦快,絕對不能等靠要;二要聚焦統一,絕對不能畫地為牢各自為戰;三要聚焦大,需要特別注重現代化市場體系內部的協調。中國有14億人口,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了積極貢獻。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於
香港和內地市場更緊密對接
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將繼續激發源源不斷的創新潛能。隨著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內地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毫無疑問香港的企業和勞動力也會從中受益良多,這也有利於以後香港和內地市場的對接更加緊密,各種資源、要素和商品的互動將更加便利。
因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要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過程中,要準確理解《意見》中關於“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的要求,要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結合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先行先試並積極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制度成果。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小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