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凌晨1:59,內蒙古四子王旗白雪皚皚。歷經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返回器如流星般劃破天際,攜帶著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安全抵達著陸場。
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壯舉,創造了5項“中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的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規劃順利收官。
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強國建設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日,習近平總書記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發去賀電:“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2021年2月,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弘揚探月精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勇攀科技高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偉大精神源於偉大實踐。千百年來,皎皎明月寄託了中華民族無盡的想像與情感。因此,探月工程又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嫦娥”,象徵著航天人將神話變為現實的美好夢想。
作為我國首次開展對地球以外天體的直接探測,探月工程規模宏大、系統複雜、高度集成,是世界科技領域的前沿項目。
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項;
2007年,嫦娥一號繞月探測成功;
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當時國際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圖;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並開展月面巡視勘察,實現我國首次對地外天體的軟著陸直接探測;
2014年,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關鍵技術;
2019年,嫦娥四號首次實現人類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月球背面與地球的中繼通信;
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從繞月拍攝到飛躍探測,從月背著陸到落月採樣,探月工程六戰六捷、連戰連捷,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部分“領跑”的紮實進步。
這一非凡成就,凝結的是幾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託的是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匯聚的是中國人民的整體力量。
“心至蒼穹外,目盡星河遠。”探月精神,紮根於探月工程十七載的奮鬥實踐,是中國航天人和無數科研工作者自立自強、勇攀科技高峰所鑄就的偉大精神。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隨著探月工程的深入實施,探月精神的內涵逐漸豐富,不僅成為工程不斷推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和不斷成功的制勝密碼,還拓展了新時代航天精神的內涵,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航天夢、中國夢匯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探月工程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無不凝聚著科研人員的艱辛付出,無不閃耀著勇往直前的精神光芒。
探月工程立項以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追逐夢想,面對困難不退縮、面對挫折不放棄,體現著努力建設航天強國、世界科技強國的擔當;堅持勇於探索,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顯現著自強不息、銳意創新的追求;堅持協同攻堅,全力保成功,大力協同、密切配合,萬眾一心鋪就地月虹橋,樹立了協同創新、勠力攻關的典範;堅持合作共贏,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深空探測領域開展廣泛深入的國際交流合作,彰顯了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胸懷。
天高地迥,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宇宙無窮,探索也將永無止境。從月球、火星再到更遙遠的行星際穿越,中國航天正在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征程。
今天,在比月球更遙遠的“紅色星球”——火星,天問一號和祝融號正爭分奪秒地開展探測工作,不斷標註著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高度。天問一號圓滿成功之後,我國還將實施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及行星際穿越等探測任務,同時將開展太陽系邊際探測實施方案論證和小行星防禦的論證工作。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大力弘揚和踐行探月精神,中國航天人必將在新起點上再立新功,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求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