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的風光,美得令人心醉,但在廣袤的大西北生活的各個少數民族同胞,他們的故事更令人神往。 2021年,港人馮煒光隻身自駕遊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回來後出版了《21世紀西行漫記》一書。本刊誠邀他撰文介紹一路上的所聞所見所感和此書背後的故事,從一個側面展示港人眼中真實的祖國大西北。
文|香港 馮煒光
我國大西北,一直是筆者夢繫魂牽處。高中時代,因為香港前途問題被提上議事日程,鄧小平在北京接見了香港名小說家金庸。在去北京前後,金庸去了新疆,那裡是金庸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的主要場地之一,筆者還記得金庸捧著天山雪蓮拍照。恰巧那時,筆者一位小學同學的哥哥去了新疆,拍了大量照片回來。筆者看後對新疆非常神往,再夾雜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的情節,幻想能在喀什找到香香公主的遺跡逸事,便萌生了一定要去新疆的念頭。
1981年筆者有幸考進香港大學,遇到一位導師,他和同學分享他在1980年大學暑假時,隻身以背包客方式在大西北浪遊的經歷。筆者聽後,更希望能仿效。1982年筆者升入大二,終於圓了隻身在大西北跑了75天的夢,那次行程包括陜西、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湖北,再由宜昌坐火車經深圳回香港。畢業後,有機會多次舊地重遊,很多時都是在當地租車。隨著我國高速公路網逐漸覆蓋全國,再加上租車業的發達(甚至有租車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場上市),筆者便萌生了到大西北自駕遊的念頭。
2021年是中共建黨百年華誕,我國實現了“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如火如荼地準備時,美國政府坐不住了,和一些媒體及個別德國學者,杜撰了新疆“種族滅絕”的謊言。上述那位德國學者甚至連新疆也未去過,只是憑所謂“文件”,便大肆抹黑我國。筆者2021年4月1日在北京和一位在新疆長大的前輩聊起,便下決心要再到新疆去看看,略盡綿力,為國家辯誣。
青海“打造”星空酒店“王國”的
回族青年
2021年7月疫情再起,大西北好幾個省和自治區都嚴陣以待。筆者一直打聽去大西北的可能。8月初收到青海朋友微信,只要筆者在“信用青海”APP的健康碼是綠碼,便可以去青海。筆者依樣畫葫蘆,有了綠碼,便在8月10日帶著“兒子”(筆者對無人機的䁥稱)由北京飛西寧,正式展開大西北自駕之旅。
筆者由西寧出發,一直到了茫崖市花土溝鎮西北40公里的艾肯泉。這地被譽為“惡魔之眼”。透過無人機,這個酷似眼睛的硫酸泉水噴湧而出,泉眼周圍寸草不生,長年琉璜沉澱形成了絕妙的圖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由西寧到花土溝鎮有1,165公里,導航顯示要行車15小時;由於路途遙遠,且接近艾肯泉的路況不佳,故較少旅行團會來這裡。筆者建議大家不妨在通關後,飛西寧,然後包車或自駕到這裡,一定不枉此行。但有一個訣竅,就是由花土溝鎮出發去艾肯泉前,不宜吃得太飽,否則顛簸的土路,會令你的胃翻江倒海。
青海花土溝鎮其實離新疆若羌縣已經很近(350公里,行車約8小時),但筆者不想跨省還車,便經格爾木、玉樹等地開回西寧。港人對玉樹印象,可能停留在2010年4月的7.1 級地震。這場地震對玉樹縣破壞極大。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玉樹今天不只升格為市,而且重建後的玉樹,還十分繁榮。
對青海另一深刻印像是茶卡鹽湖旁的天空壹號酒店。那是一個個透明的塑料帳蓬房間,整齊地座落在一望無垠的茶卡鹽湖旁邊。只要天氣好,晚上在房間裡可以傍著鹽湖臥看星空。更令筆者稱奇的是,這個酒店負責人是幾位30出頭的回族青年,他們憑藉之前的旅遊業經驗,成功集資去經營這鹽湖邊酒店。港人可能對內地漢族同胞在一線城市創業故事耳熟能詳,其實我國大西北也有不少各族青年朋友在打拼、在追夢。這幾位朋友還準備在青海其他景區開分店,擴大其星空酒店“王國”呢。
新疆庫爾勒棉花田裡的維吾爾族飛手
2021年8月27日,筆者在探清楚新疆的防疫政策後,由西寧飛往烏魯木齊,開始了在新疆的自駕。在烏市的大巴扎,筆者遇上熱心助人的店員再奴熱木。和她聊上後,才知道她還是一名大學生,在南京唸書,暑假期間回新疆家鄉兼職。小熱木和筆者加了微信,還在筆者的日後旅程中提供幫助。例如筆者再訪南疆喀什香妃墓時,拍下了景區介紹圖片發給她,她便告訴筆者這是維吾爾文,和漢文的解說完全一樣。小熱木的經歷有力地告訴我們,在新疆的維吾爾族文化備受保護,她們不單懂漢文,也懂寫懂看懂說維吾爾文。其實大家只要拿一張人民幣出來,便可以看到有維吾爾文印在右上角。相對美國,口口聲聲說要為中國維吾爾族發聲,但對自家的少數民族如印第安原住民,卻極不友善。至少美元上便沒有印第安文字﹗
新疆其他少數民族也在這片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開心地生活著。筆者離開烏市後,去了全國唯一沒有交通燈及以八卦布局的縣城——特克斯。這裡是哈薩克族聚居地,而這個縣城的八卦布局則源自1,000多年前的長春真人丘處機(恰巧金庸也曾把真人寫進小說)。筆者在乾街蹓躂(縣城有8條主要街道,皆以八卦卦象為名),並在一家奶茶店吃早餐。店主是一位哈薩克族中年婦女,她頭戴哈薩克族頭巾,和一眾哈薩克族店員開心地工作,還在筆者拍照時比起V字手勢。
除了維族和哈族,筆者今次還認識了首位柯爾克孜族朋友。她叫阿麗耶,是在北疆伊寧唸幼兒師範的大學生。2021年暑假期間回到南疆喀什郊區幫家人看店。她們家的店是設在往塔什庫爾干(塔縣)公路旁的驛站。驛站有3家小店,供應零食、水及麵條給路過的大車司機和旅客。
去新疆當然要去看棉花田。美國政府2022年初還拿新疆棉花來制裁我國,但這完全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筆者去了庫爾勒看棉花田,發現一家總部在廣州的科技公司,在新疆的科技種田市場上大展拳腳。該公司更以“讓種田像打遊戲一樣”為宗旨,讓科技種田成為一種樂趣。筆者親眼目睹一位30歲出頭維吾爾族飛手,透過手機把無人機在棉花田上的飛行軌跡設定好,便可以啟動。期間這位飛手還用手機打電話,和同事們聊天,完全不用費甚麼勞力,遑論“流血”。當然在9月中旬的新疆驕陽下,汗還是會流的,但這也對身體好。
拉薩墨脫賣石鍋的門巴族朋友
去完新疆,筆者在2021 年9月20日飛了去成都,目的是去被譽為“此生必駕”的318國道入西藏,一圓筆者自駕入藏(也是平生第7次入藏)的夢。筆者一口氣由成都、經川西的理塘(海拔4,000多米,被譽為“天空之城”,也是上過香港無綫電視的藏族少年丁真的故鄉)、巴塘,過金沙江入藏。經過了近一周的自駕,終於在9月26日到了拉薩。
筆者翌日便去了辦邊防證,目的是去我國最遲通公路的一個縣——墨脫縣。那是西藏林芝市的一個鄰近印度的邊境縣,在這裡聚居的是門巴族。據說全球的門巴族只有5萬人,其中1萬多住在我國境內。墨脫最有名的是用當地石頭造的石鍋,據網上資料,墨脫石鍋製作原料為皂石,產自雅魯藏布江兩岸懸崖上,顏色為灰白色、灰褐色。墨脫石鍋含有人體所需的鈉、鎂、鉀、鋅、鐵、鈣等16種微量元素,在熬煮食物的過程中能促進蛋白質肽鏈水解為氨基酸,使得遊離氨基酸的含量增加,熬煮食物(如石鍋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筆者在墨脫認識了門巴族的邊吉,她和她爸爸、丈夫及妹妹都是以採墨脫石頭、製作石鍋為生。她們家在墨脫縣城開了一家石鍋零售店。除了最好賣的石鍋外,她丈夫還會用一雙巧手,製作限量版的墨脫石頭酒壼等。
大西北的風光,美得令人心醉,但在廣袤的大西北上生活的各個少數民族同胞,他們的故事更令人神往。筆者去年自駕2萬公里的經歷中最大感觸是:“當少數民族,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國好﹗幸福得多﹗機會多得多﹗”
(作者係香港特區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本文圖片均為作者拍攝)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