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李家超先生以1416票高票當選為第六任行政長官人選,未來施政工作相信任重而道遠。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週年,亦是「一國兩制」走到「五十年不變」中期的關鍵時刻。自回歸以來,香港面對大大小小的困難與挑戰,當中包括經濟衰退、政治紛爭、法律爭議、公共衛生危機甚至街頭暴動等。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曾指出,自1997年回歸後,香港的情況已經不斷產生變化,「一國兩制」的內容透過不斷實踐而改進及更新,以應對香港所面對的國際、國內及香港自身的環境、形勢、思想、心態和發展的變化。相對而言,今屆特首選舉過程最為平靜,但未來五年所應對的困難卻極為艱巨。
第一是疫情帶來的短期問題。第五波疫情對香港的經濟及民生都造成沉重打擊,不少行業因疫情而勒令停業或員工因染疫居家而出現失業及就業不足的情況。特區政府已在上月同時推出「保就業」計劃及消費券共同振興經濟,但社會復元需要時間及各種的條件配合。大多數香港中小企老闆、自僱人士及收入較低的人士在短期預料面對更大的困境。他們需要想盡辦法繳交租金、賬款及應付越來越高的生活支出。筆者認識不少朋友,未到五月已經用盡第一期發放的消費券。這對刺激香港本地經濟是一件好事,但如普遍市民的收入仍然未能上升,未來半年的本地民生預料亦會面對嚴峻困難。重要的是,過去數十年的現代化發展令香港傳統行業消失,不少新行業(如航空、旅遊及會議展覽等)因科技變革及成本下降等而蓬勃發展,但是次因疫情封關等已近乎停頓。香港是國際外向型經濟,而近年來本地零售業亦依賴內地旅客的過境消費,超過兩年的疫情封關狀況令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需要多想辦法在封關的情況下刺激本地經濟,如全方面規劃重建舊區、提升交通網絡智慧化水平、保育鄉郊地區及發掘新歷史文代古蹟、研發及推廣可持續金融及改革本地教育課程等。這些計劃不用依賴通關的條件,長遠而言可提升香港的綜合實力。
進一步看,不少東南亞國家及歐洲地區自今年初已逐步放寬入境隔離等措施,未來世界各地的疫情發展需要密切觀察,維持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在此背景下,建議新一屆政府細心考慮及平衡香港與內地等因素,因應其社會實際情況而制定各種合理及可行的通關方案。在對接防疫抗疫的措施上,可預先妥善籌備香港與世界主要地區對接的「疫苗護照」,抑或香港與內地或大灣區對接的「港康碼」及「粵康碼」設計及推廣。香港有關防疫控疫技術及法律工作需要提前準備,避免政府宣佈放寬防疫措施但室內泳池及泳灘未能同步重開的情況再次發生。誠然,香港擁有很多獨特的優勢,只要具備條件與內地及國際通關,香港的經濟必定再次反彈。
第二是較長遠的結構性問題。香港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體系,面對人口年齡老化及成本昂貴的因素,加上香港的經濟產業偏窄,土地供應長期不足,令新的經濟動力匱乏,長遠經濟發展潛力不足,青年也欠缺上升流動空間,最終對特區政府及香港都積壓怨氣。香港的結構性問題較為複雜,其實還有一項相當重要的工程,就是「人心工程」。香港政治及經濟秩序恢復穩定後,社會人心仍需要回歸。這是過去數屆特首最艱巨亦是最難達成的工作,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更充滿挑戰。我們希望新一屆政府能凝聚民心、疫後重建,令香港市民對國家及香港社會存歸屬感,最終達致「國家為榮、香港為家」的目標。這需要不同人士、團體的共同努力及合作,期望新特首在正式就任前積極聆聽意見,為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問題向專業人士聽取解決方案,為民眾辦實事,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履職盡責。未來五年香港的問題困難複雜及艱巨,希望有心人士能同心協力新政府施政,為香港共創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福建省青聯港區委員、凝聚民心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