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團隊發現的新冠治療新藥千金藤素獲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說明書顯示,10μM(微摩爾/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狀病毒複製的倍數為15393倍。
多位專家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千金藤素的發現是抗新冠的一種思路,但說是新藥,為時過早。

中醫藥思維提供抗新冠的新思路
千金藤屬藥用植物富含異喹啉類生物鹼,多數生物鹼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抗菌消炎、鎮靜止痛、利尿、降壓等,現在的藥學研究發現的藥用價值與我國幾千年傳統藥用的經驗基本一致。千金藤素片是一個抗腫瘤化療藥物。
一位不願具名的製藥專家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千金藤屬植物有7種活性生物鹼,包括金藤定鹼、青風藤鹼、異紫堇定鹼等,此次對新冠病毒是粉防己鹼。多年前,西方科學家曾研究該活性鹼用於抗埃博拉病毒,但後來沒有新的研發進展。”
“從醫學史的角度看,千金藤素抗新冠的思路,就像青蒿素抗瘧一樣。中醫藥為全球抗擊新冠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就是我們不只可用西醫思維,從固有靶點機制研發新藥,中醫中藥也是一種可選擇的創新路徑。”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王一方認為,發現千金藤素可抗新冠病毒,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研發新藥的思維創新,是中國醫學界獨有的優勢。值得鼓勵。
仍需後續臨床試驗
5月14日,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表示,現在只做了細胞水平的實驗。
“千金藤素抗新冠屬於老藥新用,並非完全新的藥物,一二期臨床實驗就不再需要做,下一步可直接投入臨床三期實驗。”王一方認為,目前更多的是體外實驗的結果,但用到體內效果如何仍需要更多的研究。藥物研發是科學問題,還是應該交給藥物學家去研究,非科學的關注應該少一些。
“很多國外科學家,用粉防己鹼研發新藥,後續均沒有消息,可能是體內研究出了問題。”專家認為,從實驗室到臨床,藥物研發需要走很多路,目前談新藥還有些太早了。後續還需要大量實驗數據以及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