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隊員完成援港工作任務“大灣區本就是一家人。”中央援港醫療隊第二隊隊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務科科長余濤近日說:“此次赴港醫療支援任務具有開創性意義,為今後粵港兩地更深入的醫療合作與交流打下良好基礎,為整個大灣區醫療應急機制的建立打造了樣板。”
今年年初第五波新冠疫情肆虐香港,來自廣東25家三甲醫院、有豐富抗疫經驗的391名內地援港醫療隊隊員火速集結,奔赴抗疫一線,並與香港同行並肩作戰,在新冠治療中心(亞博館)(下稱:亞博館)收治患者逾千,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標,順利完成了援港工作任務。醫療隊根據中央指令返回休整。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隊員完成援港工作任務在亞博館內救治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礎疾病多,不少患者需要臥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針對老年患者診療涉及多學科的特點,內地醫療隊建立MDT(多學科綜合治療)會診制度和專項提升計劃,組織開展多學科會診,提升綜合救治能力,有效識別危重症患者及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應急醫院)本次派出的29名援港隊員具有豐富的臨床救治和院感防控經驗,他們當中有參加過湖北武漢方艙醫院救治工作的隊員,有深入負壓病房參與新冠肺炎救治的護士,有衝鋒在前的“95後”。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本次赴港醫療隊領隊為林周勝博士,擁有豐富的抗疫經驗。
由於內地和香港在醫療流程、醫療信息系統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援港期間,林周勝除了要管好本單位的隊伍,參與新冠確診病例的臨床救治外,每天還要與港方醫管局領導及醫護人員溝通交流,協調兩地醫護工作。
“當醫療隊在香港亞博館新冠治療中心的工作獲得救治患者、出院病人的肯定時,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林周勝稱,有香港市民給他專門送來感謝的鮮花與卡片,讓他感受到與香港同胞心連心的溫暖。
“我們把培訓的工作制度流程和經驗都歸納匯總,形成了一本工作手冊。”林周勝稱,希望通過這些經驗總結,為香港與內地的醫療合作提供參考。
香港疫情發生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張玉護士長的女兒在收到母親需要赴港支援的消息後,為張玉手繪了兩張“平安畫”,是盛開的紫荊花,並寫著:“願紫荊花開之時,我們重逢於羊城”。 “這兩張畫我一直帶在身邊,這是女兒對我的鼓勵,也是我對自己的鼓勵。”張玉說。
內地援港醫療隊總領隊、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的崇雨田教授長期從事傳染病的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他在醫療隊內建立醫療、護理、感控、後勤四大管理團隊,推動內地醫療隊員與香港醫護人員創新性開展協同合作。
“我希望我們的隊員到來以後,能夠與香港的醫務人員共同抗擊疫情,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患者得到及時治療,能夠早日康復。這就是我們共同的心願。”崇雨田說。
如今,這位傳染病學“老將”帶隊凱旋,休整結束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防控“王牌軍”將繼續為疫情防控和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作出新的貢獻。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