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論壇》專稿/轉載請標明出處
何漢權 I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
香港地遠,但居安思危,加之由2012年「反國民教育」事件,2014年79日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街頭暴動,再至2019年「修例風波」的社會大動亂,歷史殷鑒,加緊國家安全教育,推廣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法具有迫切性。
一
世局丕變,新冠病毒纏擾世界,一波一波相逐而來,疫情未來是收斂?抑或繼續變化多端?誰也不能說得準。從學界看,只能守著「抗疫要堅持,教育復原要及時」兩大原則,用矛盾統一法,以積極的行動,面對或第六或第七波的疫變。
2022年,香港經歷染疫者「萬萬聲」沉重的同時,又看到俄烏戰爭的戰火連天連月、死傷枕藉之爛局。俄烏戰爭無法休止、久久未能停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無休止提供億美元計的精良武噐給烏克蘭政府,這叫有「戰」未為輸。猜測究竟誰是大贏家?難以說得準,但肯定最受傷害的,是烏克蘭無辜的老百姓。俄烏同屬斯拉夫語系一源,血脈也相同。莫斯科與基輔,千年以來同宗同源,同屬俄羅斯民族。從地理上看,跨越歐亞兩洲之「歐亞平原(Eurasian Plain)」,是俄羅斯民族的生聚發展基點,帝俄、蘇聯至今日俄國的生聚發展基地。落筆俄國的中古至近代史,政權根源有兩個王朝,一為留里克王朝(Ryurik Line,公元862-1598),另一為羅曼諾夫王朝(Romanov Line,公元1613-1917),前者就是以今天烏克蘭的基輔作為首都,歷史上稱基輔公國,或稱基輔羅斯(Kievan Rus)。近代19世紀初,俄國應付拿破崙帝國擴張,再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希特勒狂噬,莫斯科與基輔都是連在一起,保家衛國。1991年蘇聯解體,鳥克蘭獨立而出,但同根同源,本應和平相處,各得益彰。但為何今天俄烏戰局弄至如此傷亡慘重?歷史、文化與現實政治混雜異常,香港懂俄語俄情的人極少,此一戰爭影響世局如何大變?是非對錯怎樣?港人難說得準。但從香港教育現埸看,肯定要守著的,就是「一國兩制」生命連體下的香港,國史、國學、國情,國安乃至國語(普通話)糅合的國民教育、身份認同的向心價值教育,民族情、國家愛的教育,必須自幼培育,而培育學生的老師,也必須要有最貼切的認知與情愫。
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的一方,背後有美國、北約的操弄與支撐。戲劇專業出身,2019年奪取民意,取得政權的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從來都不避諱,總要甩掉獨立自主的國格,堂而皇之公開承認全方位擁抱西方,熱切追求加入歐盟,要攀附美國向來擔當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或許,澤連斯基沒有看俄羅斯的歷史,早在彼得大帝(Peter I 1682-1725)年代,已經有全面傾慕西化,做出全方位的改革措施,但西邊的英法諸國,由皇室到普羅大眾,依然視俄國為異類,要「族以群分」,非我族類的,就擲向邊緣的東方。
二
北約此一軍事組織於1949年在美國華盛頓創立,存在決定發展的道理,針對目標就是二次大戰後的蘇聯(USSR),以及由蘇聯牽頭的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1955年),該組織成員包括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東德、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阿爾巴尼亞。可以說,華沙公約國與北大西洋公約國,於軍事力量上是動態的平衡,此一平衡的狀態一直維持至1991年蘇聯解體,華沙公約自動解體為止。
歷史續演,美國領頭的北約,憑著強大經濟及「自由」力量釋放的政治動能,逐步收攬原華沙公約成員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於1999年加入,是謂第一輪東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於2004年加入,是謂第二輪東擴;2009年阿爾巴尼亞、克羅地亞第三輪加入;再往後加入的有曾被稱為「歐洲火藥庫」的巴爾幹半島上的一些小國如黑山共和國及北馬其頓國,可以說,這是北約的第四期擴張,後續還有烏克蘭、瑞典及芬蘭等候「認證」。北約在軍事連政治上是大、小通吃了。不可忘記的是,遠在他方的北約成員國,除「大阿哥」美國之外,亦有加拿大的加入,總體力量相當強大。政治獨霸不饒人,北約一波又一波的東擴,直壓東面的俄羅斯。就在這大背景下,今日俄烏交戰,從前蘇聯獨立而出的烏克蘭,就不斷呼籲北約各國介入支援並譴責俄羅斯。
歷史要全視角,常說謊言的美國與西方政客,指摘他們聲稱常說謊言的普京,曾於2月下旬,就烏克蘭問題發表告俄國同胞的萬言書,普京指出,「對我們來說,烏克蘭不僅僅是一個鄰國。它是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精神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些是我們的戰友、親人,其中不僅有同事、朋友、前同事,還有親人,有血緣、親情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人。烏克蘭對我們來說不只是一個鄰國,更是我們歷史、文化與精神空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裡有我們的戰友、親人,其中不僅有同事、朋友,還有親人、有血緣、親情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人」,「這是歷史事實。⋯⋯由於布爾什維克的政策,蘇維埃烏克蘭出現了,即使在今天,它也有充分的理由被稱為『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命名的烏克蘭』。⋯⋯現在,『感恩的後裔』已經在烏克蘭拆毀了列寧的紀念碑。」
確實,1917年推翻沙皇的俄國大革命後,列寧締造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RSFSR)、蘇聯(USSR)(1922年)是在前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上成立的,在這漫長歲月裡,烏克蘭都屬於整個俄羅斯民族的重要主體。直至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才獨立於俄羅斯之外。但對烏克蘭人民而言,轉折點是2014年的廣場革命「成功」,由美英及歐盟的政軍力量支持的烏克蘭政府,一面倒的親西反俄,且愈演愈烈,「根據教育法和烏克蘭語作為國家語言的功能,俄語被驅逐出學校、所有公共領域,甚至普通商店。」普京在告俄同胞中再說:「2021年3月,烏克蘭通過了一項新的軍事戰略,該文件幾乎完全致力於與俄羅斯的對抗,旨在將外國捲入與我國的衝突中。」
對於俄國普京而言,美英與歐盟嗾使著烏克蘭,步步在俄國門前進逼,衝破俄國國家安全的紅線,焉能不動武?不饒人的就是戰爭!「美國和北約已經開始無恥開發烏克蘭領土作為潛在軍事行動的戰場,定期聯合演習有明確的反俄重點。僅去年一年,就有超過23,000名軍人和1,000多台設備參加了這些活動。」
三
烏克蘭連同西方政客,年年部署全面去俄化的行動,特別是排斥俄國的歷史與文化在基輔與莫斯科的密不可分的、連體的作用。筆者翻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9年就中國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言:「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系統研究中國歷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歷史規律,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習主席上述的一番話,不但對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甚具啟發,對奉行「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區,同樣是恆久保溫,永遠耐用的,面對俄烏戰亂帶來世界的煩躁與隱憂,更賦予適時、適切的深遠教育意義。
確實,國民身份認同的教育,歷史文化教育深耕,是國民身份最深層次的認同。今天香港中學,中文科考試內容,沒有認真規劃中華文化的吸納,經典文章閱讀、考核所佔的比例甚少,中史科、中國文學科選修選考的人數亦連年下降,而中、小學普教中的政策,已忘初心,選用普教中的學校日益減少;必須面對的是,香港青年一代對身份及國家認同又出現頗大潛藏危機,因此推動蘊含國史、國學、國情三合一的「國民教育」是未來教育施政重中之重,而國史、國學、國情綜合教育,要以4E(教育 Education、參與 Engagement、經歷 Experience、激勵 Exposition)推動,特區政府要鼓勵並支持。必要一提的是,俄烏戰亂,西方與傾慕西方的烏克蘭政客,首先落地破壞的,就是基輔與俄羅斯的連體歷史與文化。「亡人治國,必先亡其史」,反思香港,學校除初中中史科可獨立必修外,小學、高中乃至大學,中國歷史(國史)都未有獨立必修必讀的位置,此現象,短期內,必須予以正視。
四
俄烏戰爭縱有停戰一天,後遺症亦相當大。
烏克蘭從蘇聯獨立不過二十多年,政治上連年政爭,國家權力多次更迭,未能達成穩定的憲政認同共識。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烏克蘭境內有67.5%的人口宣稱烏克蘭語為自己的母語,29.6%的烏克蘭人宣稱自己的母語為俄語。講俄語的烏克蘭人民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南部地區,因工業生產關係主張與俄羅斯保持緊密關係;講烏克蘭語的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因與歐洲經貿關係密切主張與歐盟加強關係。多年來,烏克蘭人民對「向東走」還是「向西走」一直未能達成共識,爭議不斷,這也為外部勢力干預運作埋下了火種。
俄烏仍在戰爭中,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早前發布的報告,目前已經有401萬烏克蘭人逃離了本國,其中230萬烏克蘭人進入了波蘭,這是「這二戰以來歐洲面臨的最大的難民危機」。除了上述逃離烏克蘭的烏克蘭人,還有約650萬烏克蘭人在烏克蘭國內流離失所。
俄烏戰亂掀起由歐洲乃至全球政治、軍事、以及經濟的危機。糧食與能源價格飆升,德國的通脹逼近7%,西班牙通脹逼近10%,為37年以來最高點;中東地區穆斯林國家在剛過去的齋月裡,採購布置也受到俄烏戰爭影響而大幅縮水。走在接收烏克蘭難民前列的波蘭早前宣布在年底前結束所有俄羅斯石油的進口,而德國則發布了有關天然氣預警,並呼籲人們節約能源。鑒於戰爭影響,德國政府的獨立經濟顧問小組早前下調了對這一歐洲最大經濟體的2022年增長預測,稱今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僅增長1.8%,而去年11月份的預測曾經為增長4.6%。若然,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拉攏芬蘭、瑞典以及半邊已破壞的烏克蘭進入北約,東西對抗更為嚴重,後果堪虞。
五
香港地遠,但居安思危,加之由2012年「反國民教育」事件,2014年79日非法「佔中」,2016年旺角街頭暴動,再至2019年「修例風波」的社會大動亂,歷史殷鑒,加緊國家安全教育,推廣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法具有迫切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香港學校教育的各個持份者,必須要全面認真對待國家安全的綜合教育。
國家安全戰略涉及國防、政治、經濟、環境等各個領域,而語言文字與國家安全戰略同樣關係重大。語言是國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是國民身份認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烏克蘭澤連斯基的政權早已通過的一系列法律,包括取消俄語的法定官方語言地位。澤連斯基曾公開以俄語說,「國民不再說俄語,因為俄語跟你(普京)有關係,且只針對你」。這是政客針對政治形勢,討好佔多數的選民,突出英雄形象,籠絡民心的連消帶打,確實,語言是塑造該國身份認同的核心,基輔政權使之與前蘇聯及俄國歷史完全割裂。
近代以來,歐美列強長期殖民與侵略各國,長期利用語言文化的傳播,兜售其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謀求政治利益和世界文化霸權,司空見慣,「官方」的語言文字成為對他國進行文化滲透和民族分裂的重要工具。
筆者這裡提出,內地中學語文教材,引用法國作家阿爾封斯.都德(法文:Alphonse Daudet)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法文:La Dernière Classe),就揭露了通過控制割裂語言侵略他國的霸權主義。文中講的是普法戰爭(1870-1871)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矛普魯士,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無比認真地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作者在無聲地吶喊:「法國人民,尤其是法國的孩子,只要牢牢記住你們的民族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就永遠不會被征服。」
語言不僅僅是交流溝通的工具,更牽涉到背後的文化、邏輯、身份認同、自信、國際觀等等。這是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是精神文化的延續。多種母語的並存,是多種文化共存的必然現象。「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完全具備國際城市的多元特質,粵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全球有近億人使用,尤其是在詩詞的演藝有其獨特的功能和優勢。粵語和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瑰寶,必須弘揚和承傳。英語全球使用人數最多,但歷史縱深小。必須要牢記的是,中華民族文化悠悠延續五千年,累積深厚,中國地域遼闊,千里浩瀚,東西突厥,南北匈奴行走的「見草不要人」的劫戮生活習慣,與黃河、長江流域嚮往的安土重逸的「要人耕田」的農耕文化,兩者本來難以相處,但中華文明歷史演變,雖有大紛爭,最終是大融合。文化傳承,是有根有本。五千年山西大同,三千年陝西西安,一千年北京,一百多年上海與香港,四十多年有深圳,各有獨特發展,卻又自然走向中華文化的大磁場,吸取養分,永續向前。今天,中華民族復興,全球影響力攀升,學習漢字普通話已成為世界潮流。這對「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個優勢,更可兼容並蓄。但筆者必提再次鄭重地補充,國家的統一語言(即普通話)必須要成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的法定語言,並且要加強使用,從而顯示「一國」在前「兩制」隨後的憲政原則,折解俄烏戰亂因由,國語(普通話)的廣泛應用,社會各界都有責任。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2年5-6月號第70-74頁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