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如何體現“一國兩制”的實踐?港幣流通,就是鐵一般的證明。回想這段香江歲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直言,最令他難忘的是香港在回歸首日,港人可沿用港幣落街購買第一份早餐。梁振英提到,基本法在1990年頒布後,美國經濟學家費利曼教授曾指出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種貨幣制度,並稱港幣流量少,會被流量大的貨幣吞噬,當時令很多港人擔心。
結果,港幣依舊流通。“我們在1997年7月1日回歸第一日,大家已經不再將這件事當作一回事,港幣在社會上照樣流通,照樣去兌換外幣,與1997年6月30日即香港回歸前一晚是完全一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一個國家裡可以有兩種貨幣制度。”梁振英指,一個國家有兩種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確實是一個偉大科學性的創舉,而且有生命力,可以不斷去發展好好利用。
梁振英直言,最令他難忘的是香港在回歸首日,港人可沿用港幣落街購買第一份早餐。在這廿五載裡,如何看待祖國與香港彼此的關係及角色?梁振英表示,國際社會上有些人會認為現在內地已經發展起來,香港有的東西,深圳及上海都有, 並稱香港這個地方沒有特殊性及存在價值。就此,他指出,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11月12日講話裡,就香港提出了四個新的希望,都是由“更加積極主動”這六個字開始。“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這個香港有作用,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還要參與全個國家範圍內的治理實踐,最後一個就是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
梁振英認為,香港年青人應立一個更高的目標,將事業發展目標不只限於香港這地方,而是放在國家的層次,並且在內地的發展不只限於房地產及專業等範疇,相反可更高更遠。“我們不單止管好香港,還可以助力國家全面開放,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國家治理實踐,國際層面要促進國際人文交流。你說香港這地方有沒有用?所以接下來我們有實在太多工作需要做,同時可以做,還有做出來有成效,所以是值得做。”
就特區政府如何加強港人對國家的認識,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梁振英指出,首先要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加強相關知識,很多老師都願意在課室裡輔導學生或者在課室上課時教導學生,應該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國家發展現狀,因此政府要支持學校及支持老師做這些工作,先將老師輔導好,老師才去教好學生。他亦提到,政府要支援學校及老師去組織出訪,讓學生有比較寬闊的視野,才會有個大格局,他們必須去現場看才會知道國家現在發展如何。而內地的發展部分與青年人是有很密切的自身關係,故社會、政府、教育部門,以及辦學團體一定要支持學校做這些工作。
對於香港未來,梁振英表示非常樂觀,並明言要切實和全面根據初衷落實好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這個偉大且科學的構想,必須要嚴格按照初衷去做,具體的做法就是要根據基本法去做,因為基本法是用了接近五年時間,並在香港做了廣泛的諮詢,包括在1988 年及1989年,當時他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時候主持的兩場香港最全面、最大型及時間最長的諮詢工作,基本法採納及融合香港社會各界各階層的意見。因此,大家必須本着初衷做,就是嚴格根據基本法去做。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