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愛折騰”的花樣少年
愛唱歌、鋼琴八級、跆拳道黑帶
熱愛視頻創作、拍攝、剪輯
他是江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他是來自香港的北大學子
他是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香港區獲勝者
香港國際音樂節(聲樂)男子組冠軍
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選手
鳳凰衛視特約學生主持
……
他用自己的聲音傳遞中國故事
築起香港與內地互通的橋樑
近日
他和室友楊天宇合作的原創短片
《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
在2021年“同心·築夢”大學生
原創短視頻大賽中獲得唯一特等獎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我想講好中國故事”
“我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的‘北大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北京地鐵四號線、十號線、十四號線沿線超過八十個站點,一位追夢男孩的海報吸引着來來往往的路人,駐足閱讀他的站點故事——
學至京城,希冀為歌聲尋覓知音。追夢的旅途緣起自北京大學,沿着地鐵4號線直達彼方。
這位在“地鐵海報”中的男孩是來自中國香港的江陽,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2021年11月的一個下午,2021年“同心·築夢”大學生原創短視頻大賽開啟,大賽鼓勵港澳台大學生以自己的獨特視角真實展現“我眼中的中國”。
“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下定了參賽的決心。在北大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了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國。”
江陽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機會,他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和大學室友、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天宇合力創作的短片《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從境內外65所高校的150餘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賽特等獎。
↓點擊視頻,聽江陽講述他的中國故事↓
作品圍繞一個北大香港學生的故事展開。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小熱愛音樂和演講的主人公來到北京,從此下定決心來北京讀大學。當他考入北京大學,追尋夢想的同時也開始系統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他聽到了許多閃閃發光的中國故事,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視頻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就是江陽自己。對江陽來說,他的“北漂故事”中與他三位內地室友息息相關,其中就包括視頻的導演楊天宇。
在此之前,同為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的江陽和楊天宇已經合作過很多次,他們共同想策劃,把各種靈感揉進作品中,當一個香港青年與內地青年的思想碰撞在一起,迸發的火光絢麗而熱烈。
“在北大宿舍,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遇到最好的朋友,相互影響,而且可以遇到最緊密的合作伙伴。”
當江陽向楊天宇提出想參加這次比賽時,兩人一拍即合,“我們的分工就像以往完成作業一樣,這個獎項對我們是極大的認可,也讓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江陽笑着說。
視頻的最後,喜歡唱歌的江陽選擇加入了歌曲《東方之珠》,將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到祖國懷抱那種激動的情緒推向高潮,對祖國的愛也深深地在其中流淌。
“這首歌陪我度過了許多個夜晚,選擇它作為結尾也算是有感而發吧。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讓更多香港年輕人覺得,來內地讀書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港仔”江陽的北大之行
“我那時候就覺得北京好酷,我喜歡唱歌,我想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長處,就這樣來內地讀書的種子在我心裡埋下了。”
2015年夏天,江陽第一次來到北京,他參加了由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所組織的“尋根之旅”夏令營,江陽感覺彷彿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得知北大在香港開始招生時,彼時17歲的江陽帶着對夢想的滿心憧憬,果斷報名了,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一名北大學子。
為什麼會選擇北大?江陽提到了一個對他影響至深的人——一位同樣來自香港的北大人。在北大招生宣講會上,江陽聽到了這位師兄的北大故事,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讓我了解了北大更多,包括食堂有多好吃,園子的環境、學習氛圍是多麼好,可以讓一個人去盡情地發揮自己所長,他讓我相信在那裡我可以實現我的理想、我的夢想。”
在北大,江陽以一個香港青年的視角記錄着他眼中的校園,他常常和香港中小學生們交流,分享自己在北大求學的故事,他也積極促進着兩地融合,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點擊視頻,看“港仔”江陽北大行↓
2021年,江陽創作了一部短視頻《港仔北大行》,他化身“一日北大導遊”,從食、住、行、玩等北大學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食堂誘人的飯菜、和諧的室友關係、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一幕幕真實生動的畫面讓更多人感受到在北大讀書的樂趣。
“入學之後的這些年,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離開家人一個人生活,更加獨立,拓寬眼界,對未來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方向,而在校園發生的一點一滴都是我青春最美好的印記。”
江陽活躍於北大的舞台,新年晚會、國慶慶祝活動、中秋青春歌會、五四青春歌會、港澳台辦慶祝晚會、學院院慶等超過二十場活動都有他的身影。他還參與央視五四青年節專題人物紀錄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獻禮建黨100周年主題MV、“百校聯動獻禮建團百年”等校內外拍攝。
2022年初,江陽作為鳳凰衛視冬奧特別主題節目《港生睇冬奧》特約記者,帶領港澳地區人民以及海外華裔走進北京了解冬奧。
作為一名“新傳人”,江陽還很喜歡探索各種最新的媒介形式。近期,江陽聯動了香港的青年社團和教育機構,帶領香港的學生們“雲遊北京”。
“我拿着手機跟香港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了南鑼鼓巷,你看這裡有個玩具,真的很酷唉,你看那個是老北京酸奶和冰棍’……能夠通過線上互動的方式,讓香港的小朋友們‘足不出戶”地體驗北京,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從“小我”到“大我”
“哪怕我只是一枚很小的螺絲釘,我也要發揮出我最大的價值。”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當時正在香港的江陽第一時間參與抗疫活動,他在所在香港社團組織的公益義工隊裡,組織同齡人一起做義工,將抗疫物資派送到不同單位,一同在半個月內將20,000個口罩及4,000支消毒噴霧裝入防疫包,送到香港各個機構,並且派發防疫物資給予社區的環衛工人、獨居老人等有需要的人士手上。他還發起了一個在大灣區的支教活動,希望能有更多內地和港澳青年加入到隊伍當中。
“啟發我來北大讀書的大哥哥和香港社團的前輩們,他們是我的引路人,有了他們的鼓勵我才堅定來內地探索和成長,他們都是做青年工作的佼佼者,是我的榜樣,我也要做一個傳承者,把這份義工精神傳承下去。”
對江陽來說,做公益並不是一時興起,他認為做公益不僅是在回饋社會,也是在幫助自己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大一的暑假,他前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山村小學做支教老師,在他看來,支教活動是一扇窗,讓他更加了解祖國。
“支教的那段時間我住在村裡,搭個棚子睡在地上,和孩子們的朝夕相處讓我從心靈上得到了治癒。”
從愛自己的城市,到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江陽一直在不斷成長,不斷傳達着心中那份愛。從小學開始便參加各種交流團,到中學階段便從參與者的身份切換成組織者,組織和參加的各種交流團超過三十個。
除了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他還被挑選為香港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團,並且是團內最年輕的代表和唯一中學生,向波蘭、羅馬尼亞及捷克等歐洲國家青年分享中國故事和華語音樂,在當地中國大使館和孔子學院裡留下動人的歌聲。
去年,他走進沙特阿拉伯王國駐華大使館,擔任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主持人和助教,身着漢服,推廣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2019年5月,在香港菁英會五四運動100周年菁英論壇上,作為全場年紀最輕和唯一的00後,江陽以北京大學學生的身份就民族復興與青年責任兩大主題作了演講。
“我常常思考,一個當代青年人,究竟應該擔當着什麼樣的社會責任。當前階段,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港青來內地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江陽也正準備發布自己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原創歌曲,他也將參與籌備慶祝回歸的相關活動。
“我希望能夠把我自己積累的所有學識、所有資源共享出去,我希望做好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橋樑和傳播者,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社會工作和音樂力量,表達我真摯的初心。”
未來的無限精彩與可能,還等着少年去探索。在不久的將來,江陽的身份可能是主持人、歌手、青年工作者、視頻創作者、一位講故事的人······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內地、走近內地,讓友誼交流的接力棒傳承下去,是江陽一直踐行的初心。
(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他是“愛折騰”的花樣少年
愛唱歌、鋼琴八級、跆拳道黑帶
熱愛視頻創作、拍攝、剪輯
他是江陽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
他是來自香港的北大學子
他是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香港區獲勝者
香港國際音樂節(聲樂)男子組冠軍
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選手
鳳凰衛視特約學生主持
……
他用自己的聲音傳遞中國故事
築起香港與內地互通的橋樑
近日
他和室友楊天宇合作的原創短片
《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
在2021年“同心·築夢”大學生
原創短視頻大賽中獲得唯一特等獎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一起走進他的故事
“我想講好中國故事”
“我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機會,把我的‘北大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在北京地鐵四號線、十號線、十四號線沿線超過八十個站點,一位追夢男孩的海報吸引着來來往往的路人,駐足閱讀他的站點故事——
學至京城,希冀為歌聲尋覓知音。追夢的旅途緣起自北京大學,沿着地鐵4號線直達彼方。
這位在“地鐵海報”中的男孩是來自中國香港的江陽,現就讀於北京大學。
2021年11月的一個下午,2021年“同心·築夢”大學生原創短視頻大賽開啟,大賽鼓勵港澳台大學生以自己的獨特視角真實展現“我眼中的中國”。
“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下定了參賽的決心。在北大的這些年裡,我看到了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國。”
江陽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機會,他想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他和大學室友、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本科生楊天宇合力創作的短片《我的中國故事——做一個用歌聲講故事的人》從境內外65所高校的150餘份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大賽特等獎。
↓點擊視頻,聽江陽講述他的中國故事↓
作品圍繞一個北大香港學生的故事展開。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小熱愛音樂和演講的主人公來到北京,從此下定決心來北京讀大學。當他考入北京大學,追尋夢想的同時也開始系統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他聽到了許多閃閃發光的中國故事,也把自己的成長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視頻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就是江陽自己。對江陽來說,他的“北漂故事”中與他三位內地室友息息相關,其中就包括視頻的導演楊天宇。
在此之前,同為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的江陽和楊天宇已經合作過很多次,他們共同想策劃,把各種靈感揉進作品中,當一個香港青年與內地青年的思想碰撞在一起,迸發的火光絢麗而熱烈。
“在北大宿舍,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遇到最好的朋友,相互影響,而且可以遇到最緊密的合作伙伴。”
當江陽向楊天宇提出想參加這次比賽時,兩人一拍即合,“我們的分工就像以往完成作業一樣,這個獎項對我們是極大的認可,也讓我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江陽笑着說。
視頻的最後,喜歡唱歌的江陽選擇加入了歌曲《東方之珠》,將在外漂泊的遊子回到祖國懷抱那種激動的情緒推向高潮,對祖國的愛也深深地在其中流淌。
“這首歌陪我度過了許多個夜晚,選擇它作為結尾也算是有感而發吧。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讓更多香港年輕人覺得,來內地讀書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港仔”江陽的北大之行
“我那時候就覺得北京好酷,我喜歡唱歌,我想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發揮自己的長處,就這樣來內地讀書的種子在我心裡埋下了。”
2015年夏天,江陽第一次來到北京,他參加了由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所組織的“尋根之旅”夏令營,江陽感覺彷彿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當得知北大在香港開始招生時,彼時17歲的江陽帶着對夢想的滿心憧憬,果斷報名了,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成為一名北大學子。
為什麼會選擇北大?江陽提到了一個對他影響至深的人——一位同樣來自香港的北大人。在北大招生宣講會上,江陽聽到了這位師兄的北大故事,讓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讓我了解了北大更多,包括食堂有多好吃,園子的環境、學習氛圍是多麼好,可以讓一個人去盡情地發揮自己所長,他讓我相信在那裡我可以實現我的理想、我的夢想。”
在北大,江陽以一個香港青年的視角記錄着他眼中的校園,他常常和香港中小學生們交流,分享自己在北大求學的故事,他也積極促進着兩地融合,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
↓點擊視頻,看“港仔”江陽北大行↓
2021年,江陽創作了一部短視頻《港仔北大行》,他化身“一日北大導遊”,從食、住、行、玩等北大學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食堂誘人的飯菜、和諧的室友關係、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一幕幕真實生動的畫面讓更多人感受到在北大讀書的樂趣。
“入學之後的這些年,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離開家人一個人生活,更加獨立,拓寬眼界,對未來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方向,而在校園發生的一點一滴都是我青春最美好的印記。”
江陽活躍於北大的舞台,新年晚會、國慶慶祝活動、中秋青春歌會、五四青春歌會、港澳台辦慶祝晚會、學院院慶等超過二十場活動都有他的身影。他還參與央視五四青年節專題人物紀錄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獻禮建黨100周年主題MV、“百校聯動獻禮建團百年”等校內外拍攝。
2022年初,江陽作為鳳凰衛視冬奧特別主題節目《港生睇冬奧》特約記者,帶領港澳地區人民以及海外華裔走進北京了解冬奧。
作為一名“新傳人”,江陽還很喜歡探索各種最新的媒介形式。近期,江陽聯動了香港的青年社團和教育機構,帶領香港的學生們“雲遊北京”。
“我拿着手機跟香港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了南鑼鼓巷,你看這裡有個玩具,真的很酷唉,你看那個是老北京酸奶和冰棍’……能夠通過線上互動的方式,讓香港的小朋友們‘足不出戶”地體驗北京,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從“小我”到“大我”
“哪怕我只是一枚很小的螺絲釘,我也要發揮出我最大的價值。”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當時正在香港的江陽第一時間參與抗疫活動,他在所在香港社團組織的公益義工隊裡,組織同齡人一起做義工,將抗疫物資派送到不同單位,一同在半個月內將20,000個口罩及4,000支消毒噴霧裝入防疫包,送到香港各個機構,並且派發防疫物資給予社區的環衛工人、獨居老人等有需要的人士手上。他還發起了一個在大灣區的支教活動,希望能有更多內地和港澳青年加入到隊伍當中。
“啟發我來北大讀書的大哥哥和香港社團的前輩們,他們是我的引路人,有了他們的鼓勵我才堅定來內地探索和成長,他們都是做青年工作的佼佼者,是我的榜樣,我也要做一個傳承者,把這份義工精神傳承下去。”
對江陽來說,做公益並不是一時興起,他認為做公益不僅是在回饋社會,也是在幫助自己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大一的暑假,他前往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山村小學做支教老師,在他看來,支教活動是一扇窗,讓他更加了解祖國。
“支教的那段時間我住在村裡,搭個棚子睡在地上,和孩子們的朝夕相處讓我從心靈上得到了治癒。”
從愛自己的城市,到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民族,江陽一直在不斷成長,不斷傳達着心中那份愛。從小學開始便參加各種交流團,到中學階段便從參與者的身份切換成組織者,組織和參加的各種交流團超過三十個。
除了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他還被挑選為香港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團,並且是團內最年輕的代表和唯一中學生,向波蘭、羅馬尼亞及捷克等歐洲國家青年分享中國故事和華語音樂,在當地中國大使館和孔子學院裡留下動人的歌聲。
去年,他走進沙特阿拉伯王國駐華大使館,擔任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主持人和助教,身着漢服,推廣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2019年5月,在香港菁英會五四運動100周年菁英論壇上,作為全場年紀最輕和唯一的00後,江陽以北京大學學生的身份就民族復興與青年責任兩大主題作了演講。
“我常常思考,一個當代青年人,究竟應該擔當着什麼樣的社會責任。當前階段,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的港青來內地讀書,實現自己的夢想。”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江陽也正準備發布自己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的原創歌曲,他也將參與籌備慶祝回歸的相關活動。
“我希望能夠把我自己積累的所有學識、所有資源共享出去,我希望做好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橋樑和傳播者,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社會工作和音樂力量,表達我真摯的初心。”
未來的無限精彩與可能,還等着少年去探索。在不久的將來,江陽的身份可能是主持人、歌手、青年工作者、視頻創作者、一位講故事的人······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內地、走近內地,讓友誼交流的接力棒傳承下去,是江陽一直踐行的初心。
(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