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作為我方“香港回歸接收儀式及慶祝籌備委員會”辦公室前方工作組的工作人員,參與了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和慶典活動的308名海外華僑華人代表具體名單確認,以及這些代表及其隨行人員的接待工作。為紀念香港回歸25周年,本刊特邀她回顧海外華人華僑代表參加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故事,以饗讀者。
文|北京 連子
1997年7月1日,一個永載史冊的日子,一個令所有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時刻。中英兩國政府當天如期舉行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宣告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經歷了百年滄桑的“東方之珠”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從那時起,距今已25年了。回想當年,我受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暉、副主任張偉超等領導的委派,作為我方“香港回歸接收儀式及慶祝籌備委員會”辦公室前方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有幸出席了隆重而又莊嚴的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及香港特區政府成立和宣誓就職儀式等活動。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至今依然歷歷在目!我為自己能親身參與這偉大慶典的前期籌備工作而感到無比榮幸,那些緊張又忙碌的日日夜夜令我終生難以忘懷。
籌備邀請華僑華人代表參加回歸慶典
中央為迎接香港回歸專門成立了“香港回歸接收儀式及慶祝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並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負責具體的工作。在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的統一指導下,參加“籌委會”前方工作組的中辦、國辦、外交部、港澳辦、國僑辦、國台辦、新聞辦、新華社香港分社(香港中聯辦前身)等其他部門對交接儀式及慶典活動如何舉行,其內容、場地、時間、參加人數、名額分配、負責單位等等進行反復討論研究,並與港方溝通後再通過外交途徑與英方交換意見,最後報中央審批,到了1997年3月初終於有了定案。
根據中央批准的方案,我們國務院僑辦主要負責提出參加交接儀式和慶典活動的300名海外華僑華人代表的具體名單,並統籌、協調他們及其隨行人員的接待工作。任務下達後在國僑辦領導的指揮下,以國外司牽頭、僑辦有關司局均積極行動起來。經多方徵詢並匯集統戰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原國家科委、中國僑聯、新華社香港分社等其他部門的意見後,我辦擬出了第一份名單,並於3月20日報送辦領導批示,隨即便向50多個駐外使領館發去徵求意見電。經過若干往返、更換後,於4月8日將我辦領導審批的最終名單報送外交部並送我方“籌委會”備案。4月21日,在香港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處將我辦300人名單遞交給了英方。4月28日,中方代表處通知,英方未對我方遞交的名單表示異議。4月29日,我辦將300人名單正式通知我駐外各有關使領館,請其轉告嘉賓本人。這期間我辦還應時任“香港各界慶祝回歸委員會”副主任范徐麗泰的邀請,從300名嘉賓中篩選出來60名作為該委員會的海外顧問;又為國台辦80名嘉賓的名額中劃撥我辦的8名台轉僑名額的安排作了大量工作。這樣,當我方“籌委會”辦公室前方工作組移師深圳貝嶺居工作時,我們國僑辦308名嘉賓已列入第一批寄送活動請柬的範圍。可見當時大家工作熱情之高漲,效率之快,是多麼難能可貴。
“籌委會”辦公室前方工作組移師深圳後,考慮到出席大型活動的來賓人數較多、層次不等,活動時間相對集中,涉及境內外方方面面,接待任務繁重,決定設立後勤接待組。該組的總任務是:制定接待方案,負責來賓在港接待的統籌、協調、聯絡與溝通等等。根據工作需要再下設聯絡、後勤、綜合三個分組。外交部、港澳辦、國台辦、國管局均派員參加該組的工作。受國僑辦領導委派,國外司郭上強司長和我參加了該組的工作。後勤接待組成立後的工作原則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實行分工負責制。各單位推薦的來賓要包乾落實到人頭。考慮到我辦負責接待的來賓較多,其中不乏高齡體弱者,極需熟悉情況且有一定接待工作經驗的人員參與此項工作。經辦領導廖暉主任、張偉超副主任等同意,郭司長和我在後勤接待組幾經努力,終於同意我辦增派許又聲、張健青、薄寶華、范如松、杜志濱、蘭于平、馬兵、朱柳、馮爾源赴港參與接待工作。
6月9日下午3點,“籌委會”辦公室在深圳貝嶺居召開了前方籌備工作人員的動員大會,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羅幹專程到會講話。兩天后,前方工作組真正開到了“前方”,在新華社香港分社開始了籌備工作的最後衝刺階段。從到達香港直至慶典活動開始前,我們後勤接待組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督促檢查來賓出席官方幾場活動請柬的發放和回執情況;二是來賓入場證件的校對核查;三是排定來賓在會場內的座次;四是來賓及其隨員在港食宿交通安排的落實等等。上述工作在我方“籌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在我辦領導的直接指揮下,在我各駐外使領館、香港中旅集團的協助配合下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那些天由於工作需要,我常頂風冒雨往返於香港皇后大道東的新華社香港分社辦公室、灣仔特區政府大樓、香港會展中心新翼交接儀式會場之間,臨回歸的前幾天我們幾乎通宵達旦地工作。例如:308名嘉賓的出席證是在本人抵達香港後才發放的。由於負責製發證件的港府交接儀式統籌處經驗不足,發放證件的辦法又多次變化,加之不少嘉賓前後所報英文姓名不一致,從而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如果嘉賓抵港至參加活動前短暫的時間內拿不到證件,則參加活動就成了泡影,所造成的損失將無法彌補。為此,我和時任港中旅董事會辦公室總經理的李林林帶著幾位同事在灣仔特區政府大樓20層將出席證整整核對了三天兩夜,直至6月29日深夜才找到大部分嘉賓的出席證,但仍有20名嘉賓的出席證始終未見。6月30日上午我們又組織這些嘉賓到港府統籌處直接做證,直到當天下午2點才讓他們全部拿到出席證,保證他們在幾小時後順利出席了歷史性的偉大慶典活動,未讓他們遺憾終生。
儘管是這麼的勞累,但大家心中總是洋溢自豪與興奮的激情。香港回歸百年雪恥,炎黃子孫豈能不自豪?參與世紀性重大事件的籌備工作豈能不興奮?我從後勤接待組同事間彼此的交談中深深感受到了這份情感,這一切又都化成了一種強烈而又明確的歷史使命感。大家帶著這種神聖的使命感夜以繼日地工作著,終於取得了有四五千人參加的大型慶典活動按部就班、無一紕漏、順利圓滿完成的理想結果。為此,7月9日中辦、國辦致電新華社香港分社: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對前方工作組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精心操作、辛勤努力、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在第一線為香港交接儀式和慶祝活動的順利進行作出的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向所有參與這一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308名華僑華人代表參加交接儀式
由我辦推薦接待的308名嘉賓,回歸慶典期間出席了如下幾場官方活動:一是6月30日午夜到7月1日凌晨在香港會展中心新翼5樓大會堂舉行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規模4,000人,中方由外交部籌辦);二是7月1日1時30分在會展中心新翼7樓舉行的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暨宣誓就職儀式(規模4,400人,中央政府委託港澳辦和新華社香港分社籌辦);三是7月1日上午10點在會展中心新翼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大會(規模為5,000人,由特區政府籌辦);四是7月1日下午16點在會展中心新翼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祝酒會(規模為3,500人,由特區政府籌辦)。此外,7月1日晚香港中旅集團還組織嘉賓及其眷屬、隨員乘坐兩艘大型遊船遊覽維多利亞港灣和青馬大橋夜景,觀看了香港明天會更好基金會主辦的“萬丈光芒慶回歸”煙花匯演。一部分嘉賓還出席了英方於6月30日晚舉行的告別晚宴(接到請柬的自定)。
這些活動中最激動人心、最令人難忘的當首推交接儀式了。歷史性的時刻越來越近,香港的回歸開始進入以時、以分、以秒倒計時。6月30日晚8時,住在本島富豪香港酒店和九龍京華國際酒店的300多位海外華僑華人嘉賓開始盛裝集結。他們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均是在當地政治上有影響、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較高知名度的華僑華人代表。他們當中有:世界著名科學家楊振寧、丘成桐、袁家騮、牛滿江;工商實業界鉅子林紹良、謝國民、陳永栽、張曉卿、陳克威、魏書騏、林訓明、唐仲英;知名僑領陳焜旺、蔡瓊霞、陳濟明、胡順、胡志光、楊明、鄧旭升;政界余江月桂、徐惠誠、李三春;新聞界靳羽西;藝術家姚迪雄、劉抗;知名人士趙浩生、熊玠、薛君度;新移民代表徐震春、宋維甯、蔡建國;名人之後孫穗芳、張閭琳、陳共存等等。他們為推動居住國與我建立外交關係、為發展我國與各國友好、為我現代化建設和統一大業均作出努力和貢獻。
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五樓大會堂舉行。我們的嘉賓在22:30之後陸續進入交接儀式的現場。菲律賓80多歲的老僑領蔡瓊霞女士不顧年老體弱,坐著輪椅由我辦工作人員蘭于平、馬兵推到會場;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的親戚、年邁的陳志昆先生腿腳不便也拄著拐杖由朱柳摻扶著進入指定坐席……23時42分禮賓司儀宣布交接儀式開始,整個會場鴉雀無聲,氣氛莊重。23時59分英國樂隊奏起《上帝保佑女皇》,英國國旗和英治香港旗徐徐降下。7月1日零點整,《義勇軍進行曲》響徹維多利亞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4分鐘後,江澤民主席莊嚴宣告: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頓時,整個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雷鳴般掌聲。而據各方的反應,會場上掌聲最響的地方,就是海外華僑華人嘉賓就座的地方。
香港的回歸是中華民族百年的期盼和夢想,有幸出席這一慶典的海外300多名嘉賓更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感慨萬千。毛里求斯華人社團聯合會會長鄧旭升的話最具代表性,他說:“站在莊嚴的交接儀式大廳,雄壯的國歌在耳畔回響,目不轉睛地看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徐徐升起,幾乎每個在場的中國人眼中都滿含著激動的淚水。作為被迫流落異國他鄉的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一天我盼了半個世紀啊!”令人難忘的是,交接儀式的當天,香港大雨滂沱。新加坡華人林蔭華先生動情地說:“下雨好,把百年恥辱洗刷乾淨,把一個嶄新的香港還給中國。”十年之後,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先生仍沉浸在當年的氣氛中說道:“十年前我有幸出席了隆重而又莊嚴的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我與世界炎黃子孫一樣,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定能再譜新篇章
出席香港回歸慶典活動進一步振奮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民族精神,加深了他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理解。他們一致認為,香港回歸的意義已遠遠超越回歸事件的本身。香港的繁榮發展,不僅有利於香港,也有利於中國,對世界也將產生積極影響。
澳大利亞華人吳昌茂說,香港的回歸,不僅標誌著中國人民徹底洗刷了150多年來的民族恥辱,香港新紀元的開始,也是中國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民族振興邁出的重要一步。泰國華人李景河說,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保證下,在700多萬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完全會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和發展。馬來西亞華人張曉卿表示,“一國兩制”有利於發揮香港的優勢。
許多華人對祖國統一大業充滿信心。菲律賓華人陳華岳說,香港的回歸以及“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將會對台灣發出重要訊息。法國華人陳克光表示,香港的平穩過渡是鄧小平宣導的“一國兩制”方針的成功實踐,它為兩岸的早日統一創造了新的良好條件,肯定將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菲華商總和菲中華總商會曾是菲華社會矛盾深久的兩大社團。此次他們在香港相會握手致賀,合影留念。他們說,是香港回歸促進了菲華社會的大團結。
香港回歸已經25周年了,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如何解決並繼續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向前發展,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準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在經歷了諸多風雨挑戰後,“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正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有理由相信,以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在中央政府和內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有香港特區政府和各階層人士的團結奮鬥,“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定能夠再譜新篇章,香港定能夠再創新輝煌。
(作者係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退休幹部,本文所有圖片由作者提供,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2022年7月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