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匯智庫18日發表最新一期《香港智庫年報2022》,指出本港智庫長期存在的資金不足、人才不足、與特區政府互動不足、影響力不夠等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呼籲特區政府進一步重視智庫的地位和作用,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真正形成一個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推動公共政策研究和落實的良好機制,使智庫能夠匯聚全社會的智慧,為新一屆特區政府迅速全面落實政綱、推動與時俱進的管治改革,提供民意和智力支持。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明匯智庫主席曾智明在視頻致辭時表示,香港已經進入了一個由治到興的新階段。社會各階層乃至廣大市民,都充分認識到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以及激烈競爭,香港正處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節點,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動香港向前邁進。在這些方面,智庫可以發揮不可或缺的協助及推動作用。他呼籲智庫界加強合作,共同為香港的繁榮穩定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作出新的重要貢獻。
明匯智庫榮譽總監曾淵滄明匯智庫榮譽總監曾淵滄介紹了最新一期智庫年報的主要研究成果。他表示,近年來香港的智庫熱潮延續,初步形成了“百家齊放、百家爭鳴、多姿多彩”的局面並呈現多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數量維持高位、規模擴大,多姿多彩。最近幾年,新智庫如雨后春笋不斷出現,也有少量由於種種原因而關閉或實際上已經停止運作。截至到2022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統計,總數在40-50家之内;二是精英加入多、研究範圍廣。愈來愈多重量級人物創辦智庫,匯集了一批高素質專才,研究領域涵蓋政治、經濟、民生、國際等問題,近年來,許多智庫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加大了對社會關心的重大課題,包括住房和土地供應、香港青年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等涉及跨界別、跨地域項目的研究,爲香港智庫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三是合作多、影響大。智庫利用香港優勢積極與國外機構開展合作,國際影響力大;四是“大灣區智庫聯盟”初步形成,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智庫研究的重點課題。大灣區內數十家智庫在2019年7月簽訂《大灣區智庫聯盟協定》,更確定了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目標。但是,由於當年香港出現前所未有的黑暴事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令跨境研究交流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過,據研究顯示,特區政府雖然重視智庫的發展,但在發揮智庫的作用方面,尚未形成機制,給予智庫的支持並不多。本港智庫長期存在的資金不足、人才不足、與政府互動不足、影響力不夠等深層次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因此,曾淵滄建議今後要進一步開展智庫影響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論研究,呼籲特區政府進一步明確香港智庫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建立起一個能夠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推動公共政策研究和落實的良好機制。
明匯智庫顧問暨嘉華介紹了這次年報研究的主題。他說,國家近年以來很重視智庫的發展,習近平主席強調,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推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這些重要論述既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大意義、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目標,也為香港推進智庫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匯智庫以此為方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今年智庫年報研究的主題是“智庫推動社會發展”,參考了内地和西方智庫研究專家的理論成果,希望能夠探討在香港這種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智庫影響社會政策制定的過程和模式。
明匯智庫副總監謝曉虹明匯智庫副總監謝曉虹表示,研究團隊通過對香港現有智庫運作方式的考察,歸納出以下智庫影響社會政策制定的四種基本方式:包括“溝通”、“借力”、“服務”、“參與”。她強調,直接參與政策制定過程,這是智庫影響社會政策制定的最有效方式。智庫要隨時隨地參與社會政策制定過程,開展實質性的研究,通過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發揮影響力,直接影響决策部門制定及推出該社會政策。因為相較於溝通、借力與迎合,“參與”是影響社會政策制定過程最爲直接的方式。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智庫的作用,並建立相應的機制,一方面要支持智庫本身的發展;另一方面,要將智庫諮詢列為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而且,要改善支持智庫發展的方式,建議參考藝術發展局資助文藝團體的方式,提供長期及穩定的支持,讓智庫能夠做好研究規劃,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從而提升研究的質素,發揮更大的作用。
明匯智庫研究助理文曦浚明匯智庫研究助理文曦浚表示,研究團隊認為,智庫推動社會發展的其中一個方面,則是培育人才。過去幾年,本港的智庫向社會提供了一些政治人才,最新一届立法會也有數位來自智庫界的人士當選,初步建立從智庫到政界之間的“旋轉門”。不過,這只是剛剛開始,尚未形成固定的機制。建議政府重視從智庫界吸納人才,而智庫界本身也需要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並通過加強政策研究,提升智庫人才的全面素質,為他們日後直接從政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