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多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取得了豐碩成果。教育部副部長田學軍在將於8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接受專訪時表示,內地與香港相互招生呈增長態勢,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目前已有超過1.8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逾3.8萬名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就讀。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制定完善促進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舉措,為香港學生在內地順利求學提供支持和服務,實現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同等學費、同等醫療保障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
文|本刊記者 莊蕾
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教育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記者:教育關乎千家萬戶,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我們關注到,近期國家教育部舉行了“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採訪活動。請您介紹下十年來國家教育事業改革發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田學軍: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黨對教育的領導不斷加強,立德樹人有效落實,素質教育蓬勃開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廣大師生衷心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民族復興充滿信心。
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學前教育毛入學率88.1%,小學淨入學率99.9%以上,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始終保持100%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1.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7.8%,各級教育普及程度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給了人們更多完善自我、人生出彩的機會。教育公平步伐加快,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95%以上,學生資助政策、營養改善計劃等讓特殊群體得到更多關愛。教育服務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大中專院校累計輸送上億名畢業生,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8年,高校參與高鐵、核電、超算、疫苗研發等重大項目,攻克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佔GDP比例連續十年高於4%。大力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更加濃厚。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格局加快形成,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多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深入,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內地與香港在教育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田學軍:香港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總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成為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生動寫照。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教育部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指導下,全面深化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積極搭建兩地學校、師生交流平台,拓寬合作渠道,完善制度設計,與香港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學校、社團及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推動兩地教育交流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了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從專項計劃到普遍參與、從日常參訪到務實合作、從政府主導到社會支持的教育交流合作格局。可以說,內地與香港教育事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已成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生動寫照和例證,為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培養愛國愛港人才、服務國家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是形成了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內地與香港教育事業同心同向同行,一起繁榮,一起進步。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國家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新的顯著成就,國家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公平和質量得到較大提升,教育事業中國特色更加鮮明,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格局性變化。與此同時,香港的教育也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香港的高等教育體系層次分明、類型豐富,高校國際化程度高,科研產出能力強,注重創新人才培養,持續保持了亞洲領先、世界一流水平。在中小學階段,香港特區政府圍繞推廣普通話教學、培訓師資,不斷加強青少年憲法和香港基本法、中國歷史文化、國家安全教育,廣泛開展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引領學生全面認識國情,培育家國情懷,取得了積極成效。
三是實現了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為推進兩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兩地高校交流日益密切,建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蘇港澳高校合作聯盟、滬港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內地與港澳法學教育聯盟等一系列區域性、專業性合作平台,不斷深化在人才培養、合作辦學、聯合科研創新、實驗室共建等方面合作,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教育部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對接合作,支持內地與港澳高校合作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呼之欲出。在此過程中,香港高校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明顯加快。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香港高校在內地已設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3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合作辦學機構,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也已批准籌備設立。2020年11月,教育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編制印發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相信將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
四是取得了人心回歸融合發展的積極成效。長期以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通過面向廣大師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做實做細品牌交流活動,促進香港青少年來內地求學發展,支持香港師生和教育界人士參與國家教育工作等多種方式,積極發揮教育在促進內地與香港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人心回歸等方面的作用。兩地師生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對中小學生,教育部積極支持內地與香港中小學校締結“姊妹學校”關係,現已突破2,000餘對,成為兩地基礎教育領域參與度最廣的交流品牌項目。通過“內地與港澳高校師生交流計劃”(簡稱“萬人計劃”),每年支持萬餘名香港高校師生來內地參訪、交流、實習,並連續多年邀請香港學生參與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學憲法 講憲法”等全國性學生活動。香港教育在國家教育全局中的融入度不斷提升。香港教育界人士積極參與國家教育工作,多個全國性教育學會、協會等教育社團吸納愛國愛港人士入會或入職。越來越多的國家級平台、項目、全國教育性評優評選活動面向香港同胞開放,包括2018年香港學校首次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榮獲一等獎,2020年香港地區參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並榮獲基礎教育類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等。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香港期間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堅持“一國兩制”方針,落實教育立德樹人使命,不斷實現教育事業新發展。同時,繼續加大深化內地與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在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推動兩地教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促進愛國愛港傳統薪火相傳、“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行穩致遠共同努力。
多措並舉增強青少年學生的
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未來,教育部將從哪些方面支持特區政府加強愛國愛港人才培養?
田學軍: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茲事體大,要注重教育、加強引導,著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
長期以來,教育部始終高度重視香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積極為香港青少年成長成才,推動內地與香港青少年互動交流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在青少年學生中開展愛國愛港各項活動,為特區政府開展青少年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文化、國家安全教育等提供支持,多措並舉增強青少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比如,去年7月,教育部與香港中聯辦、香港教育局共同支持舉辦了香港愛國主義教育高峰論壇,這是香港回歸祖國以來首個在香港舉辦的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高峰論壇。
未來,教育部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支持特區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充分發揮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另一方面,我們也願意根據特區政府和學校的需要,支持提供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更加豐富、更加活潑生動、深入人心,寓教於心、寓教於情。同時,我們也將繼續為香港青少年來內地交流、學習提供更多機會和便利,鼓勵香港青少年多到祖國內地走走看看,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把個人的發展與祖國的繁榮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在以己之所長、貢獻國家之所需過程中實現人生理想。
超過1.8萬名香港學生
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
記者:近年來,隨著兩地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互動發展,選擇到內地求學的香港學生越來越多。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內地招收香港學生的有關情況。
田學軍:數據顯示,內地已連續多年成為香港學生赴香港以外地區升學的首選。與此同時,兩地相互招生呈增長態勢,學生雙向流動規模持續擴大。目前已有超過1.8萬名香港學生在內地5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就讀,逾3.8萬名內地學生在香港高校就讀。
從新生報考情況來看,2022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學生達1.4萬人,創歷年新高。其中,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約4,900人,通過香港中學校長推薦計劃及“暨大華僑兩校聯招”申請內地高校的香港考生超5,100人,均保持增長勢頭。
教育部積極支持內地高校招收香港學生,通過擴大招生院校範圍,拓寬招生渠道,加大對港招生宣傳力度,多途徑統籌推進對港招生工作。目前,共有390餘所內地高校可通過普通高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台學生考試、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研究生考試等統一招錄途徑面向香港招生。同時,香港學生可依據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成績直接申報129所內地優秀高校;香港本地中學應屆畢業生還可通過所在中學校長推薦,免予筆試申請入讀內地相關高校。
為滿足香港學生多樣化的升學需求,教育部支持香港學生報讀內地高校的預科、專科課程,並為香港副學士畢業生提供銜接學士學位課程,打通升學渠道。教育部還出台政策,允許有關高校可參照普通高校保送招收內地學生辦法,保送錄取優秀港澳學生(運動員),鼓勵符合條件的內地與港澳高校合作開展雙學位校際聯合培養項目,為更多香港學生赴內地學習交流提供機會。
積極制定完善政策舉措
為香港學生在內地順利求學提供支持和服務
記者:越來越多的香港同胞選擇到內地生活發展,教育部對於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提供了哪些措施和政策?
田學軍:隨著內地與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香港學生也越來越把目光投向內地,選擇到內地高校求學,為兩地交流增添了新的活力。教育部高度重視內地高校在讀香港學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收和培養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學生的規定》,依法規範內地普通高校對香港學生的招生、教學、生活管理和服務,切實保證招生和培養質量。
近年來,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制定完善促進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學習、發展的政策舉措,要求有關高校按照“保證質量、一視同仁、適當照顧”的培養原則,為香港學生在內地順利求學提供支持和服務,實現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同等學費、同等醫療保障政策,和內地學生一樣享受就業指導,獲得就業報到證和就業協議書。
在培養過程中,教育部指導有關高校針對香港學生特點,創新方式、搭建平台,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優化人才培養方式,進一步加強對香港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文化和國家安全教育。2020年底,教育部建立內地高校港澳台學生國情教育學習平台,利用網絡平台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同時,為進一步拓寬香港學生在內地的實習就業空間,教育部加強部門聯動,聯合中國科協開展2022年港澳台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與騰訊公司合作開展“騰訊港澳台英才計劃”實習實踐項目,均受到香港學生歡迎。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香港學生的招收培養工作力度,為香港青年在內地就學、就業、生活創造更多便利條件,增強他們在內地發展的安全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疫情期間全力做好港澳台師生
關心關愛和服務保障工作
記者:疫情期間,不少內地高校推出暖心舉措,加強對香港師生的關心關愛。這方面教育部做了哪些工作,確保內地高校香港師生健康學習生活?
田學軍:教育部密切關注各地疫情防控進展,按照整體部署,做好涉港澳台師生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各校堅持“屬地化管理、一體化推進”原則,全力築牢校園疫情防線。2020—2021年境內港澳台師生均保持零感染。2022年,6名香港師生確診後得到及時治療,目前均已治愈。
為確保內地高校香港師生健康安全地學習、工作和生活,教育部指導各地各校分類施策,全力做好港澳台師生關心關愛和服務保障工作,妥善部署師生疫情防控及學業安排,為境內港澳台師生安排防疫物資發放和疫苗接種工作,根據屬地疫情形勢變化,靈活開展線上線下教學。同時,關心關愛學生的健康情況、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積極引導疏導,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比如,面對上海嚴峻疫情形勢,上海高校建立30多個緊急情況和心理諮詢專線,開展線上群體諮詢、座談會,積極解決師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不少港澳台師生積極參與防疫工作,主動參加社區志願服務,在疫情防控“大課堂”中歷練成長,傳遞同心抗疫正能量。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