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為特徵的“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中的優秀代表。這股“小而精”、“專而強”的創新力量正不斷提升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和澎湃活力,引領“中國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究竟“專精特新”有何巨大內涵和發展潛力?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文|本刊記者 馮琳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萬多家
近年來,“專精特新”是我國各類政策文件和業界市場熱議的焦點。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都對“專精特新”工作作出了明確部署。
什麼是“專精特新”?工業和信息化部向記者給出了具體闡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實現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的中小企業。“專”就是“專業化”,表現為企業專注細分領域專業化生產,“十年磨一劍”,形成產品專用性、技藝專有性;“精”指“精細化”,表現為精益創業、精益生產、質量管理和工匠精神等;“特”指的是“特色化”,指企業生產的產品的某種差異化特徵或特殊效用能夠在客戶心目中留下突出印象,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新”就是指創新能力強。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又有一小部分企業被稱之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些企業位於產業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佔有率高、質量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也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
今年6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梯度培育辦法》),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精準“畫像”。《梯度培育辦法》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梯度培育優質中小企業,明確了認定標準、培育規範等要求,也對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提出了系統性要求,幫助企業對自身發展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有利於找準問題差距、明確發展方向,更好實現“專精特新”發展。
截至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培育認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762家,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8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製造業企業為主,例如,“小巨人”企業中超九成是製造業企業,其中超六成屬於工業基礎領域;在製造業領域當中,專用設備、通用設備、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汽車製造等行業中企業數量較多。從區域分布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數量與我國區域工業增加值相關度較高,一半以上“小巨人”企業位於我國東部地區。
我國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
小體量蘊藏大能量、小企業開拓大事業,“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是創新。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面對什麼形勢,惟有從創新中找出路、想辦法、謀發展,才能鍛煉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獨門絕技。
北京冬奧會期間,運動員、教練員以及服務保障人員身穿的保暖服填充物採用了一種“熔噴保暖隔音材料”新型產品。這是“專精特新”企業安徽吉祥三寶高科紡織有限公司牽手東華大學院士團隊取得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該材料具有輕質保暖、高蓬鬆度、高回彈性、柔軟舒適、可水洗可乾洗等優點,在完全浸濕的條件下仍能保持98%的保暖率,打破了國外公司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湖南華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用碳纖維外殼及3D打印技術為國家雪車隊運動員製作了雪車頭盔,比之前國家隊使用的傳統頭盔減輕了500克,有效為運動員減少負重。
越來越多“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技術,不斷服務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株洲南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獲得兩項國際專利的多功能水泵控制閥和防水錘空氣閥為白鶴灘水電站供水系統提供了安全保障。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攻克了時空大數據高效處理和智能服務關鍵技術,支撐“探月工程三期”、全球測圖等重大工程項目。湖北科峰智能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發生產第一台國產小型行星減速機、第一台國產盾構機用減速機等,每項“第一”都打破了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長期壟斷。長期被國外“卡脖子”的納米膜層技術,被安徽純源鍍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攻克,能令“工業之母”——模具的壽命提高十幾倍。
除了在核心技術方面實現高水平引領外,通過長期精耕細作,“專精特新”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強。浙江寧波巨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深耕自行車零部件行業十餘年,憑借其專業化生產能力,成功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腳踏基地,產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電動無人駕駛集卡往來穿梭於港口碼頭間,不僅能按最優路線完成集裝箱吊裝搬運,還能自動計算出運輸費用。自2016年第一次將人工智能應用於智慧港口以來,西井科技憑借底層人工智能算法與芯片成功拓展了全球市場,業務已遍及“一帶一路”節點的80餘個客戶。
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增強我國工業競爭力及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前沿領域自主創新成果多,與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能力強,是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增強我國工業競爭力的重要推動力,在提振市場微觀主體信心、實現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
一是強化製造業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支撐。“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圍繞一個細分行業做到“一米寬、百米深”,成為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配套專家,對於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韌性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激活工業內在發展潛力的重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突出,有動力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向縱深發展。例如“小巨人”企業共設立國家級研發中心300餘家,院士工作站500餘個。平均每家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4項。
三是引領工業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模範先鋒。“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泛參與國內外行業標準、技術規範制定,產品普遍獲得發達國家權威機構認證,擁有良好市場聲譽和品牌標杆優勢。例如“小巨人”企業平均經營年限15年。北京證券交易所81家首批上市企業中,55%都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些今天的大企業往回看,也是堅持“專精特新”發展,逐步從中小企業走到今天的。
伴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在從以往粗放式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亟需提振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尤其近兩年來,受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內企業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訂單不足等現實挑戰。在此背景下,大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因在基礎材料、電子元器件、高端裝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的獨特優勢脫穎而出,抗風險能力較強,不僅疫後率先復工復產,而且發展韌性更足。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對1,0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跟蹤顯示,今年6月,2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訂單量比上月增加;1月至5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8%,比規模以上中小企業高5.2個百分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成果非常豐碩。從去年數據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收增速、利潤率和發明專利成果佔有量都分別達到了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的2.2倍、1.4倍和3.4倍。這些都說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方向是非常正確的。
歡迎更多港資企業參與“專精特新”申報
截至2021年末,全國企業數量達4,842萬戶,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從業人數佔全部企業從業人數的比例達到80%。可以說,中小企業是我國工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劑”和“壓艙石”,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特徵,將帶動我國廣大中小企業開拓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01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支持,促進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2016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培育一批可持續發展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下一步,我國將繼續擴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規模,在已有基礎上,從國家層面進一步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質量與數量。根據《“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5年,推動形成一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當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需要資金、人才、孵化平台等各方面的合力支持。截至2021年2月,中央財政已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近84億元(人民幣,下同)獎補資金,支持了200個開發區,受益企業有2,000家以上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或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將通過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安排100億元以上獎補資金,引導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分三批(每批不超過三年)重點支持1,000餘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這些企業更好發揮示範作用。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累計19個省區市推出專項政策培育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金支持超40億元。
2021年11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和《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若干措施》,進一步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此表示,將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匯聚各部門合力,同時引導推動各地方採取若干創新舉措,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這些政策總結起來就是十個字:“少取、多予、服務、培優、賦能”。“少取”就要減輕企業負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有關部門深入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不斷加大減稅降費等政策惠企力度。“多予”就是增加企業實惠,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運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了部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和成果轉化;與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加強協同,構建多層次、多渠道融資支持體系,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服務”,就要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組織開展“中小企業服務月” “一起益企”“攜手行動”等中小企業服務行動,通過創新服務為中小企業賦能。“培優”,主要講的就是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引導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使培育工作更加系統化、制度化和精準化。最後是“賦能”,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總結推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和經驗模式,研究編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標準和模型,開展公益性節能診斷、智能製造進園區等服務活動,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向數字化、綠色化方向轉型。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切實落實好《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聚焦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在資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不斷完善培育支持舉措,引導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特別表示,培育優質中小企業,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是各國、各地區中小企業政策的普遍做法和重要內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始終堅持開放的思路,前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既有國有控股企業和私人控股企業,還有港澳台商控股企業,也有外商控股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明,將鼓勵各類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所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工商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企業,不區分所有制,都可以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歡迎更多港資企業參與此項申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