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岳衡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一個月来,行政長官李家超多次提到會利用好不同平台、放膽講好香港故事,公務員學院也舉辦了“加強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講座,足見特區政府重視香港在海內外的宣傳推廣工作。
雖然往屆特區政府也曾拍攝香港宣傳片、聘請公關公司向海外市場推廣香港形象,但成效具體如何仍令人存疑。筆者認為,特區政府要真正講好“香港故事”,必須跳出過往的思維藩籬,大刀闊斧地制定系統化、貼合現代傳播媒介和傳播規律的宣傳策略,善用香港的文化產業和資源,向海內外展現活力、開放、多元的香港形象。筆者具體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跨部門協作優化宣傳公關策略
一是建議特區政府成立跨部門宣傳推廣工作專責小組,統一制定香港形象宣傳策略、組織危機公關和進行傳播形式研究。具體來講,專責小組需統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香港貿易發展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特區政府新聞處等多部門共同商定香港在海內外宣傳推廣的重點領域及策略方向,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共享資源,協作開展具體的海內外公關宣傳項目;面對一些西方國家的輿論攻擊,負責就抹黑香港的偏頗言論、不實報道提前制定規避及應對預案,當出現有關言論後及時組織澄清;牽頭研究數字時代下海內外最前沿、最適用於香港的宣傳形式,確保特區政府的宣傳手段和傳播內容與時俱進且貼合受眾。
此外,特區政府要更加有效地發揮香港覆蓋118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辦事處的作用,制定宣傳香港的KPI指標,並充分利用海內外大型展覽、會議、交流活動等平台,如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等,派出香港代表團,由代表團成員、特區政府官員作為“香港推廣大使”,親身向國際社會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香港。
以文化藝術為媒 講好“香港故事”
二是特區政府要加大力度培育藝術人才,通過提供資金、平台支持等形式鼓勵本地題材的文藝創作,扶持本地文化產業發展。
幾年前由全亞裔陣容出演的荷里活影片“Crazy Rich Asians”將故事背景和拍攝地設置在了新加坡,電影場景涵蓋幾乎當地所有知名地標。影片全球熱映後,有人將其形容為一部新加坡的免費宣傳片,為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宣傳效益。這不僅體現了文化藝術的傳播效果不容小覷,也為香港外宣工作帶來新思路,表明香港需要更多優秀藝術工作者和本地題材的文藝作品。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利用金融手段撬動加強對藝術人才培養、文化產業扶持力度的槓桿,如特區政府加碼設立影視、設計、美術、音樂等領域人才培育專項基金,支持本地題材的藝術創意落地,並為優秀藝術學生提供獎學金;成立特區政府引導基金,牽頭發起更多支持本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基金,助力引領形成文化領域的創新創業潮流等。
提升特區政府文宣能力及服務意識
三是特區政府團隊也需整體提升文宣能力,為訪港及來港定居人士提供更人性化的信息服務,從入境抵港、公共設施使用、證件辦理等具體環節著手,為抵港人士提供便利,從細節處展現香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熱情、開放和包容,塑造抵港人士對香港正面的第一印象,讓他們也加入“香港推廣大使”的行列。
以入境檢疫措施為例,有抵港人士反映,特區政府發出的檢疫通知用詞令人感到嚴厲、有距離感,且檢疫資訊信息分散,不易查找。目前特區政府正擬放寬海外抵港檢疫措施,相信未來短期內會有更多的海外人士到港。特區政府向抵港人士發送通知的用語能否更親切溫和?能否在通知訊息中直接附上詳細的檢疫安排和注意事項等鏈接,以便抵港人士了解查詢?這些都亟需職責部門具體落實完善。
同時,特區政府也應加強對公務員團隊文宣能力的培訓,通過公務員學院提供更多實用的公關宣傳進修課程和機會,提升公務員團隊的整體公關能力、宣傳意識。
全方位、系統化的海內外傳播策略對於城市的形象塑造、吸引力提升至關重要。新一屆特區政府已展開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的公眾咨詢,並將於10月發布內容,希望屆時能夠在施政報告中看到特區政府對“講好香港故事”有更為具體、具建設性的措施呈現。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